路标的基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86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路标,它包括: 具有暴露的顶部表面的壳; 多个形成于所述壳的内部的肋; 连接到所述壳并罩住所述的肋的底板,该板有基本呈平面的底面及基本呈平面的在所述壳内部的顶面; 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的板形成的孔; 其中,当所述的路标粘接于路面上时,粘接剂流过所述的孔,且在所述的板的顶面上形成蘑菇状。(*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标的基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过改进的路标基底,具体而言是涉及在采用传统粘结剂情况下能提高与道路粘接力的路标基底。路标长期以来一直用于指示交通路线及道路中心线。早期形式的路标是具有较高光滑度的陶瓷实心件。在这些路标的底面上形成有凸出的凸起,以增加与合适的粘接剂相接触的表面积。近来,路标外壳逐渐开始使用热塑料来制造。出于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这些路标不像早期陶瓷路标那样制成实心结构。而是制成具有比较簿的壁,壁上带有构成多个腔的多个内部肋,结构上非常象华夫饼或者蜂窝。例如在美国专利号D-267,933中公开的那样。为了模制这些路标,肋或腔壁呈向下的锥状,在路面处其尺寸较窄。这对于形成足够的拖角以便从模具中取出路标来说是必须的。这些路标的安装方法是,先在路面上涂敷合适的粘接剂,如沥青或环氧基树脂,再把路标向下压入粘接剂中。已经发现,上述路标的缺点在于,当把路标压入粘接剂中时,它具有“切饼刀”的效应。实质上,腔壁的窄小底面把粘接剂向上挤入腔中,从而在路标底面与道路之间只剩下很少的粘接剂来牢固地固定路标。为了改进路标的粘接能力,已经有下述为人们所知的路标,首先,在路标中,肋或内肋壁由前述的锥状结构形成,之后,在另一制造步骤中,使壁的底面产生热变形,使之具有蘑菇状剖面。此变形实质上增加了壁的底面积而减小了路标的“”切饼刀”效应。壁的蘑菇状也使粘接剂流入腔中并覆盖到蘑菇面的顶部,从而增强了路标和粘接剂之间的机械结合。于1992年1月7日公开的美国专利号5,078,538专利公开了这种路标的一个实例,而本申请的受让人为上述专利的共同受让人。虽然上述的路标相对早期的结构有了改进,但是它们仍有缺点。特别是,已经发现,具有基底以粘接剂密封的内部腔的路标受到暴露在外的路标壳周围大气压和腔内气压之间压差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路标腔内的气压会显著增加,如路标在冷的时候安装,之后由于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受到加热,这种压差作用会减少路标上的保持力。传统路标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安装-->路标的优选粘接材料是沥青。可将沥青方便地加热到液态,并倒入到路上需要安装路标的小坑中,然后把路标压入到小坑中,且让沥青冷却。沥青与其它粘接材料,如环氧基树脂,相比硬化得更快。但沥青的缺点在于:随温度的增加,其粘接强度会显著丧失。因此,既使对于前面提到的美国专利号5,078,538中公开的改进型路标来说,这种典型的路标基底的表面积还是不足以在路标和沥青粘接物之间形成足够强的粘接,特别是在升温的情况下。因此,最好提供一种具有蜂窝状内部的可提高强度的改进型路标,但其不具有“切饼刀”效应。另外最好提供这样一种路标,它在大气压和路标内压之间的压差作用下对拉拽作用具有抵抗性。另外最好提供这样一种路标,它有一个相对较大的表面积的基底以增强与诸如沥青这样的优选粘接剂之间的机械粘接。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进行的改进是通过提供包括以合适的塑料模制成的壳和一个内部蜂窝式结构的路标来实现的。路标底板伸展过覆盖蜂窝结构并构成多个壳内腔的外壳底面。此板上有多个孔,孔分别与上述腔连通。当路标安装完毕时,粘接剂流过这些孔进入到腔中。在粘接剂凝固之前,它在板的顶部内表面上形成蘑菇状结构。该蘑菇状结构在板和相应的路面之间产生很强的机械连接。板的较大的底面积还增强了路标与道路的粘接。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新特点及优点可以通过结合附图,并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来理解,这些图包括:图1是已知的现有技术结构下的路标壳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制成的路标壳的基底平面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制成的且作为与路面上的粘接剂安装在一起而示出的路标壳和底板结构的侧剖视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底板的顶部平面图;图5是图4的底板的侧剖视图。现在参看图,首先看图1,根据现有技术制出的路标壳总体以标号10表示。所示的壳10以合适的粘接剂16安装到路面14的表面12上。壳10的内部是多个以蜂窝状结构布置并构成腔20的加强肋18。在本例的现有技术路标中,肋18的底面已通过加热方式发生变形,具有蘑菇状截面22。通过此种结构,粘接剂流向四周并覆盖到肋18的蘑菇状表面22上,从而在路面12和壳10之间形成机械粘接。然而,从图1中可以看到,当作用于固化-->的粘接剂的顶面24上的腔20内的压力增加时,周围气压和腔20内部的压力之间的压差可以减小作用于路标壳10上的保持力。此外,蘑菇状表面22的底26具有比较小的表面积。因而,与路面12的机械粘接受到一定的限制。现在看图2和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制成的路标壳总体以标号30表示。该壳30包括一个底面32。此底面32有一个大的中心开孔34,其中,布置了多个一体成型的垂直肋36、以构成单独的室或腔38。以本
中公知的方法,壳30的顶面39可以带有一个或多个反射元件(图中未示出)。在孔34中,多个凸起40以预定的间距排列。底板42以例如超声波焊方法粘接到凸部40上,并罩住整个开孔34。如从图4、5很清楚地看到那样,底板42最好是带有合适的加强肋44的簿且狭长的部件。加强肋44在板42上定位时不与壳30的凸部40相冲突。此外,肋40的尺寸及布置使每一根肋支承壳30的向下延伸的肋36。因而,肋36和44共同作用坚固地支承壳30的表面39以抵抗轮胎荷载。肋36和44最好也用超声波焊接到一起。因而,板42嵌合于开孔34中,以便与壳30的底面32形成一个连续的表面46。根据本专利技术,板42开有多个孔50,其目的此后将有描述。再次参考图3,图中所示的带有连接底板42的壳30用合适的粘接剂56安装到路面54的表面52上。粘接剂56最好是诸如沥青这类的快速固化材料,以便可以在最小的机动车交通中断时间内完成路标的安装。如图3所示,粘接剂56的状态是这样的:粘接剂56的均匀层58分别形成在路面52与板42及壳30的整个底表面46及32之间。此外,粘接剂56通过底板42的孔50流入到壳30的内腔38中。在粘接剂56凝固或固化之前,假设在腔38内该粘接剂为蘑菇状结构58。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壳30和板42的组件提供了极大的阻力以抵抗诸如趋于把组件从路面拉下的轮胎冲击力。在板42的孔50处的粘接剂56的蘑菇状结构58提供了极大的阻力以抵抗具有垂直于路面的分力的作用力。另外,带有作同等扩张的粘接剂56的板42上的相对很大的表面积提供了极大的阻力以抵抗如在路标的安装状态下常见的剪切力。还可看出,板42、而不是粘接剂56,在腔38内承受当空气压力增加时产生的作用力。因而,与具有以粘接剂密封的腔的现有技术的路标不同,本路标组件还对在因周围温度较高而产生的内部压力作用下产生的脱离具有较高的抵抗性。-->尽管本专利技术是结合其优选实施例来描述的,很清楚,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真正精神及范围的情况进行多种变化和修改。因而,应以后附的权利要求来覆盖所有落入本专利技术的真正精神及范围内的上述变化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标,它包括:具有暴露的顶部表面的壳;多个形成于所述壳的内部的肋;连接到所述壳并罩住所述的肋的底板,该板有基本呈平面的底面及基本呈平面的在所述壳内部的顶面;至少一个通过所述的板形成的孔;其中,当所述的路标粘接于路面上时,粘接剂流过所述的孔,且在所述的板的顶面上形成蘑菇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标,其中所述的肋按照在所述的壳内形成单独的腔的方式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标,其中所述的腔构成蜂窝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标,其中所述的壳还包括从所述的壳向下伸出的凸部,其用于连接所述的底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标,其中所述的壳有底面部分,所述的肋形成在所述底面部分中的开孔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标,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P·博伊斯
申请(专利权)人:斯蒂姆索耐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