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58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包括回水槽、支架和实验槽,支架放置在回水槽中,实验槽放置在支架的上端,实验槽的下游端设置出水口,出水口设置第一拦鱼网,实验槽通过竖向隔板和横向隔板隔离为溢流区、尾水区和实验区,溢流区内设有溢流堰模型,实验区设有用多个隔板搭建的鱼道,鱼道设置在尾水区的下游,鱼道和溢流区分别设置有向下游开口的鱼道口和溢流口,回水槽设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通过管道将回水槽中的水分别排入溢流区、尾水区和鱼道内。通过该水槽可以观察鱼类上溯轨迹,确定鱼类喜好的坝下流场,以选出合适的鱼道进口布置位置及流量,该水槽方便拆装和运输,从而适合进行野外实验,可以重复利用。

A flume for field fish inlet experi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 tank for field fish passage entrance experiment, which comprises a backwater tank, a support and a test trough. The support is placed in the backwater trough, the test trough is plac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test trough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the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shing net, and the test trough is isolated by a vertical baffle and a transverse baffle baffle. Overflow area, tail water area and experimental area, overflow weir model is set in the overflow area, the experimental area is set up with a plurality of baffles to build a fishway, fishway is set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tail water area, fishway and overflow area are respectively set up with downstream opening of the fishway mouth and overflow outlet, backwater tank is equipped with the first pump, second pump and third pump, first, second and third pumps. The pump, the second pump and the third pump drain the water from the backwater tank into the overflow area, the tail water area and the fishway through the pipeline. The flume can be used to observe the fish tracing up and determine the flow field under the dam which fish like, so as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location and flow rate of the inlet of the fishway. The flume is convenient for disassembly, assembly and transportation, so it is suitable for field experiments and can be re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
技术介绍
大坝、水闸等水工建筑物的修建,阻断了河道的连通性,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和生活习性发生变化,虽然增殖放流等工程的进展保护了有些洄游鱼类的数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缓解鱼道资源的破坏,有文献提出,葛洲坝坝下依然是鱼类聚集最多的地方。因此,修建鱼道和升鱼机等来帮助鱼类洄游是今后水利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国内的鱼道的运行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是我国鱼道过于照搬国外的鱼道设计,无法与国内的鱼种的游泳能力相结合。毛熹在对中国鱼道进口的现状,分析了鱼道进口的问题,鱼道进口的吸引率不够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这与鱼道进口的流态有关。近年来许多鱼道建设者开始对鱼道进口的水利特性进行了研究,郑铁刚利用FLOW-3D软件模拟坝下流场,分析选择鱼道进口的位置。龚丽用室内实验水槽分析了对于具有洄游性的鱼类草鱼的鱼道进口最佳流速为0.3。由于鱼类对水流非常敏感,了解鱼道进口水利特性,如流速,湍动能,湍动强度对鱼类进入鱼道的影响,可以和在坝下产生合适鱼类上溯的水流条件,使鱼类能够清楚分辨鱼道进口的位置所在并且能够顺利的进入鱼道里或者集鱼通道内。为了了解鱼道进口的水力特征,观察鱼类上溯在鱼道进口上溯的轨迹,分析鱼类上溯的偏好水力学因子。所以,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解决鱼道进口位置选址问题,目前就鱼道进口实验,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国内外的实验主要是以实地原型和实验室水工模型为主,实地实验的缺陷在与受环境影响较大,坝下流场较为复杂,不便于测量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实验室进行水工模型主要的问题在于地区差异,野生的鱼种和养殖的差别很大,另外我国的鱼种数量众多,个体间差异很大,就如西藏地区的裂缝鱼的游泳能力相比于长江常见的四大家鱼来说其游泳能力要强不少,针对于不同的鱼我们需要设置不同的流速工况进行实验。(2)在有些实验中,为了解决鱼种的问题,采用运鱼车等设备将鱼运至实验室内进行实验,但是据目前来说,第一个原因是运鱼车的成本较高,第二主要的原因还有其过程对鱼的伤害很大且不可逆转,很容易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对于在野外建造设施,目前来说,一般采用混凝土实验装置,其缺陷实验准备时间较长,工程量较大,占地面较大而且其实验后无法移动,拆卸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通过该水槽可以观察鱼类上溯轨迹,确定鱼类喜好的坝下流场,以选出合适的鱼道进口布置位置及流量,水槽方便拆装和运输,从而适合进行野外实验,可以重复利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包括回水槽、支架和实验槽,支架放置在回水槽中,实验槽放置在支架的上端,实验槽的下游端设置出水口,出水口设置第一拦鱼网,实验槽通过竖向隔板和横向隔板隔离为溢流区、尾水区和实验区,溢流区内设有溢流堰模型,实验区设有用多个隔板搭建的鱼道,鱼道设置在尾水区的下游,鱼道和溢流区分别设置有向下游开口的鱼道口和溢流口,回水槽设有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三水泵通过管道将回水槽中的水分别排入溢流区、尾水区和鱼道内。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鱼道中设置有第一导流栅。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尾水区和鱼道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栅。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拦鱼网的上游设有第二拦鱼网,第一拦鱼网和第二拦鱼网之间的区域为适应区。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拦鱼网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渔网,实验槽侧壁设置凹槽,第二拦鱼网的两端滑动安装在凹槽内。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竖向支架和第二竖向支架,实验槽的底端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槽,第一竖向支架和第二竖向支架的顶端安装在限位槽中。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竖向支架的高度大于第二竖向支架的高度,第一竖向支架相对于第二竖向支架靠近实验槽的上游。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支架与实验槽的底部之间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在靠近实验槽上游区域。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尾水区和鱼道之间设置调节流量的闸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回水槽一侧设置摄像头支架和摄像头,摄像头安装在摄像头支架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整个水槽用独立的部件进行搭接和拼装,方便拆装和运输,而且根据不同的工况能够比较容易的实现调整改造,可以满足不同设计要求。2、设置的第一导流栅和第二导流栅,可以平整跌落后水流,保证鱼道和尾水段出流的稳定性。3、设置的适应区为鱼类提供适应水槽的区域,可以使鱼类现在是适应区适应水流状态,从而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4、支架设置为第一竖向支架和第二竖向支架而且第一竖向支架的高度大于第二竖向支架的高度,从而使实验槽倾斜一定的角度,模拟倾斜工况下的水流特性,通过沿水流的流向移动第一竖向支架的位置,改变实验槽底部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实验工况。5、设置的千斤顶,可以使实验槽沿水流方向倾斜,而且可以调整倾斜的角度,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实验工况。6、尾水区和鱼道之间设置的闸门,通过调节闸门可以调节尾水区出流情况,从而可以概化不同的尾水出流工况。7、设置的摄像头记录鱼类在实验水槽的运动轨迹,实时记录实验录像,以便实验后期的处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第二拦鱼网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支架的安装示意图。图中:回水槽1,支架2,实验槽3,出水口4,第一拦鱼网5,竖向隔板6,横向隔板7,溢流区8,尾水区9,实验区10,鱼道11,鱼道口12,溢流口13,第一水泵14,第二水泵15,第三水泵16,第一导流栅17,第二导流栅18,第二拦鱼网19,适应区20,框架21,渔网22,凹槽23,第一竖向支架24,第二竖向支架25,限位槽26,千斤顶27,闸门28,摄像头支架29,摄像头3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中,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包括回水槽1、支架2和实验槽3,支架2放置在回水槽1中,实验槽3放置在支架2的上端。回水槽1可以选用bestway水槽等便携式水槽,其特点是可以便捷携带,安装简单,根据不同的尺寸搭载不同规模的回水槽1,实验槽3为塑料槽。实验槽3的下游端设置出水口4,出水口4设置第一拦鱼网5,第一拦鱼网5的上游设有第二拦鱼网19,第一拦鱼网5和第二拦鱼网19之间的区域为适应区20,如图3所示,第二拦鱼网19包括框架21和设置在框架21内的渔网22,实验槽3侧壁设置凹槽23,第二拦鱼网19的两端滑动安装在凹槽23内。实验槽3通过竖向隔板6和横向隔板7隔离为溢流区8、尾水区9和实验区10,溢流区8内设有溢流堰模型,实验区10设有用多个隔板搭建的鱼道11,鱼道11设置在尾水区9的下游,鱼道11和溢流区8分别设置有向下游开口的鱼道口12和溢流口13,回水槽1设有第一水泵14、第二水泵15和第三水泵16,第一水泵14、第二水泵15和第三水泵16通过管道将回水槽1中的水分别排入溢流区8、尾水区9和鱼道11内。所述鱼道11中设置有第一导流栅17。所述尾水区9和鱼道11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栅18。支架2与实验槽3的底部之间设有千斤顶27,所述千斤顶27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水槽(1)、支架(2)和实验槽(3),支架(2)放置在回水槽(1)中,实验槽(3)放置在支架(2)的上端,实验槽(3)的下游端设置出水口(4),出水口(4)设置第一拦鱼网(5),实验槽(3)通过竖向隔板(6)和横向隔板(7)隔离为溢流区(8)、尾水区(9)和实验区(10),溢流区(8)内设有溢流堰模型,实验区(10)设有用多个隔板搭建的鱼道(11),鱼道(11)设置在尾水区(9)的下游,鱼道(11)和溢流区(8)分别设置有向下游开口的鱼道口(12)和溢流口(13),回水槽(1)设有第一水泵(14)、第二水泵(15)和第三水泵(16),第一水泵(14)、第二水泵(15)和第三水泵(16)通过管道将回水槽(1)中的水分别排入溢流区(8)、尾水区(9)和鱼道(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水槽(1)、支架(2)和实验槽(3),支架(2)放置在回水槽(1)中,实验槽(3)放置在支架(2)的上端,实验槽(3)的下游端设置出水口(4),出水口(4)设置第一拦鱼网(5),实验槽(3)通过竖向隔板(6)和横向隔板(7)隔离为溢流区(8)、尾水区(9)和实验区(10),溢流区(8)内设有溢流堰模型,实验区(10)设有用多个隔板搭建的鱼道(11),鱼道(11)设置在尾水区(9)的下游,鱼道(11)和溢流区(8)分别设置有向下游开口的鱼道口(12)和溢流口(13),回水槽(1)设有第一水泵(14)、第二水泵(15)和第三水泵(16),第一水泵(14)、第二水泵(15)和第三水泵(16)通过管道将回水槽(1)中的水分别排入溢流区(8)、尾水区(9)和鱼道(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11)中设置有第一导流栅(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区(9)和鱼道(11)之间设有第二导流栅(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野外鱼道进口实验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拦鱼网(5)的上游设有第二拦鱼网(19),第一拦鱼网(5)和第二拦鱼网(19)之间的区域为适应区(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凯强夏威金志军王岑蒋永强余英俊谭军均石小涛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