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建平专利>正文

无灯交叉道路交通设施及其通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1537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交通设施及其通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无需红绿灯指挥装置即可实现安全、不间断通行的交通设施及其通行方法。其包括:干道、支道,所述的干道与支道相互交叉,干道与干道相互交叉,还包括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位于干道上离交叉区一定距离的车辆调头区、立交人行道、位于干道与干道交叉的交叉区边上的调头小区。由于采用了车辆调头区、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来代替红绿灯,实现了来自两条道路8个方向上的车流的不间断通行,省去了不同流向的车流在交叉路口的等待通行时间;道路设施全部由耐用结构件组成,不再需要红绿灯,无需用电,运行维护费用低廉,可靠性高;道路设施结构简单,符合城市的美观要求,占地面积小,实施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灯交叉道路交通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交通设施及其通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无需红绿灯指挥装置既可实现安全、不间断通行的交通设施及其通行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交叉路口道路设施有三种:全立交道路设施、部分立交加红绿灯指挥系统和红绿灯指挥系统。其中全立交道路设施的车辆通行效率最高,但由于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造价极为昂贵,因此暂时无法全面采用这种方案,全国各大城市除了高架路采用了此方案,地面交通基本未采用此方案。第二种和第三种可以并称为红绿灯通行方案,采取的是一种分时通行的原理,达到了车辆安全通过交叉路口的目的,但是由于是分时通行,使道路通行效率降低了50%以上,在车流高峰时易引起塞车。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大中城市的塞车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而塞车的根源就是因为交叉路口的通行设施采取的是红绿灯系统。目前已公布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有一种名称为“直跨平匝城市互通交叉路口”、专利号为200410067097.4的交通设施,其也能实现无红绿灯通行,但占地面积太大,通行规则过于复杂,车辆绕行距离长,因此很难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红绿灯并可实现车辆不间断通行的道路交通设施及其通行方法,其具有车辆通行效率高、塞车几率低、占地少、造价低、通行规则简单的优点。该道路交通设施是这样实现的:其包括:干道、支道,所述的干道与支道相互交叉,或干道与干道相互交叉,还包括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位于干道上离交叉区一定距离的车辆调头区、立交人行道、位于干道与干道交叉的交叉区边上的调头小区。-->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道路交通设施由于采用了车辆调头区、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来代替红绿灯,实现了来自两条道路8个方向上的车流的不间断通行,省去了不同流向的车流在十字交叉路口的等待通行时间,因此通行效率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道路设施全部由耐用结构件组成,不再需要红绿灯,无需用电,运行维护费用低廉,可靠性高;本专利技术的道路设施结构简单,符合城市的美观要求,占地面积小,实施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简单,便于实际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支道与干道交叉通行的道路配套设施及运行平面示意图;图2为干道与干道交叉通行的道路配套设施及运行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道路设施运行平面示意总图;图中:1是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2(2a和2b)是车辆调头区、3和3’是干道、4是支道、5(5a和5b)是交叉口调头小区、6是立交桥、7是立交通过交叉区的车流通行线路;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是车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支道与干道交叉路口的道路设施包括: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车辆调头区2a和2b、干道3、支道4。其中,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为一条状隔离设施,设置于交叉区,其方向与干道平行,可以采用围栏、墙体、草坪等各种结构形式,以杜绝干道3和支道4的车流的交叉通行;车辆调头区2a和2b位于干道3上,离交叉区一定距离,具体尺寸、形状根据车流量、车型的大小通过做车流试验确定,需要拐弯的车辆或需穿过干线道路3的支道4车辆在此处调头即可达到拐弯和穿过干道的目的。下面结合图1,对车辆在本专利技术的支道与干道交叉路口道路设施的通行方法进行说明:从干道3的东面驶向交叉区的车流有101、102、103,车流101直接右拐驶入支道4,向支道4的北面驶去;102穿过交叉口径直向干道3的西面驶-->去;103穿过交叉区后在调头区2a调头,然后右拐驶入斜对面支道4,驶向支道4的南面。从支道4的北面驶入交叉区的车流有104、105、106,均首先向右拐弯驶入干道3,然后分流,其中车流104右拐后即驶向干道3的西面;105、106两个方向的车流在调头区2a调头,然后105驶向对面支道4,驶向支道4的南面,106调头后驶向干道3的东面。从干道3的西面驶入交叉区的车流有107、108、109,车流107向右拐弯驶入支道4,向支道4的南面驶去;车流108穿过交叉区后仍旧在干道3上直行,车流109则通过交叉路口后在调头区2b调头,然后驶入支道4,向支道4的北面驶去。从支道4的南面驶向交叉区的车流有110、111、112,均首先向右拐弯驶入干道3,车流110径直驶向干道3的东面;车流111则在调头区2b调头,然后右拐驶入支道4,驶向支道4的北面;而车流112也在调头区2b调头,然后直行驶向干道3的西面。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干道与干道交叉路口的设施包括: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车辆调头区2、干道3、干道3’、交叉口调头小区5a和5b、立交桥6(或立交地道)。其中,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为一条状隔离设施,设置于交叉区,其方向与干道3平行,可以采用围栏、墙体、草坪等各种结构形式,以杜绝干道3和干道3’的车流的交叉通行;车辆调头区2位于干道3上,离交叉区一定距离,具体尺寸、形状根据车流量、车型的大小通过做车流试验确定,需要大拐或调头的车辆在此处调头即可达到大拐或调头的目的;交叉口调头小区5紧挨交叉口边,在立交桥下(或立交地道上)的地面,干道3’的车辆可以在此处调头。立交桥6(或立交地道)用于干道3’的直行车流立交穿过交叉路口。下面结合图2,对车辆在本专利技术的干道与干道交叉路口道路设施的通行方法进行说明:从干道3的东面驶入交叉区的车流有101、102、103,车流101直接右拐驶入干道3’,向干道3’的北面驶去;102在干道上直行穿过交叉口,向-->干道3的西面驶去;103穿过交叉区在调头区2a调头,然后右拐驶入斜对面干道3’,驶向干道3’的南面。从干道3’的北面驶向交叉区的车流104、106、105、113,104、106均右拐弯驶入干道3,然后分流,其中车流104继续在干道3上向西行驶,106车流在调头区2a处左拐调头,向干道3的东面行驶。驶向交叉区的105车流从立交桥6(或立交地道)立交通过交叉口,向干道3’的南面驶去。驶向交叉区的车流113在调头小区5a处调头,然后向干道3’的北面驶去。从干道3西面驶向交叉区的车流有107、108、109,车流107向右拐弯驶入干道3’,向干道3’的南面驶去;车流108穿过交叉区后径直向干道3的东面驶去;车流109则通过交叉路口后在调头区2b调头,然后驶向干道3’的北面。从干道3’的南面驶向交叉区的车流有110、111、112、114,110、112均向右拐弯驶入干道3,车流110向干道3的东面驶去,车流112则在调头区2b调头,然后驶向干道3的西面;车流111从立交桥6(或立交地道)立交通过交叉口,向干道3’的北面驶去;车流114在调头小区5b处调头,然后向干道3’的南面驶去。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道路交通设施综合运行图,图中1是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2是车辆调头区,5是交叉口调头小区,7是立交通过交叉区的车流通行线路。在交叉路口、人行密集区可以建造足够数量的高架或地下人行道,用于行人穿过马路,避免或减少行人直接穿越马路,影响车辆通行。图1的支道与干道交叉的道路设施和通行方法也可适用于干道与干道交叉的情况,但考虑到干道车流量大,为保证干道车辆通行效率,建议采用图2的干道与干道交叉的道路设施和通行方法,使两干道上的直行车流立体交叉通过交叉路口,不需开到调头区调头。在图1和图2的车辆调头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灯交叉道路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车辆调头区2a和2b、干道3、支道4,所述的干道3与支道4相互交叉,其中,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为一条状隔离设施,设置于交叉区,其方向与干道3平行;车辆调头区2a和2b位于干道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灯交叉道路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车辆调头区2a和2b、干道3、支道4,所述的干道3与支道4相互交叉,其中,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为一条状隔离设施,设置于交叉区,其方向与干道3平行;车辆调头区2a和2b位于干道3上。2.一种无灯交叉道路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车辆调头区2、干道3、干道3’、交叉口调头小区5a和5b、立交桥(或立交地道)6;所述的干道3与干道3’相互交叉,其中,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为一条状隔离设施,设置于交叉区,其方向与干道3平行;车辆调头区2位于干道3上;交叉口调头小区5紧挨交叉口边,在立交桥6下(或立交地道6上)的地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灯交叉道路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可以采用围栏、墙体、草坪等各种结构形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灯交叉道路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交叉区直行隔断设施1可以采用围栏、墙体、草坪等各种结构形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灯交叉道路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车辆调头区2处也可设置有动力或无动力自动控置的转盘。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灯交叉道路交通设施,其特征在于:车辆调头区2处也可设置有动力或无动力自动控置的转盘。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道与干道交叉路口道路设施的通行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干道3的东面驶向交叉区的车流有101、102、103,车流101直接右拐驶入支道4,向支道4的北面驶去;102穿过交叉口径直向干道3的西面驶去;103穿过交叉区后在调头区2a左拐调头,然后前行至交叉口并右拐驶入斜对面支道4,驶向支道4的南面;从支道4的北面驶入交叉区的车流有104、105、106,均首先向右拐弯驶入干道3,然后分流,其中车流104右拐后即驶向干道3的西面;105、106两个方向的车流在调头区2a调头,然后105驶向对面支道4,驶向支道4的南面,106调头后驶向干道3的东面;从干道3的西面驶入交叉区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熊建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