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351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粮机,包括支撑大架、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抛粮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支撑大架一端设置有料斗,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滚筒、托辊管与传动电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减速机、钢丝滚筒与升降导轨;所述抛粮机构包括抛粮电机、第一底盘、第二底盘、第三底盘、转动电机与方接圆;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行走支架、轮胎与绳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大架、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抛粮机构以及行走机构的相互配合,结构紧凑,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将粮食送至粮仓指定区域,通用性较高,极大地提升了粮食运送效率。

A grain throw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ain throw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frame, a conveying mechanism, a lifting mechanism, a grain throwing mechanism and a walking mechanism; a hopper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convey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onveyor belt, a roller, a roller tube and a transmission motor; the lif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lifting motor, a reducer and a steel wire. The grain throw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grain throwing motor, a first chassis, a second chassis, a third chassis, a rotating motor and a square connection circle, and the walk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walking support, a tire and a rope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simple operation, low labor intensity, and can deliver grain to designated areas of the granary with high universality, greatly improving the grain production by supporting the large frame, conveying mechanism, lifting mechanism, throwing grain mechanism and walking mechanism. Food delivery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粮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粮机。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对粮食的储存采用的方式是将粮食放入粮仓。在将粮食运入粮仓过程中,通常需要抛粮机将粮食运至指定的区域,目前采用的抛粮机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工操作较为复杂,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由于现有抛粮机为固定装置,无法将粮食抛送至粮仓指定区域,通用性较低,并且大大降低了粮食运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抛粮机,结构紧凑,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将粮食送至粮仓指定区域,通用性较高,极大地提升了粮食运送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抛粮机,包括支撑大架、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抛粮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支撑大架一端设置有料斗,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滚筒、托辊管与传动电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减速机、钢丝滚筒与升降导轨;所述抛粮机构包括抛粮电机、第一底盘、第二底盘、第三底盘、转动电机与方接圆;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行走支架、轮胎与绳轮,所述滚筒数量为若干个且与输送带相配合,所述托辊管位于支撑大架内且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减速机通过减速机底板与支撑大架连接,所述钢丝滚筒位于减速机一侧,所述抛粮电机位于第一底盘底端,所述转动电机位于第三底盘底端,所述方接圆位于第三底盘上端面且与输送带位置相对应,所述行走支架位于支撑大架底端,所述轮胎位于行走支架中间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大架靠近料斗一端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通过滑块与滚筒连接,所述导轨一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滑块相配合,所述托辊管与输送带相配合,所述传动电机位于支撑大架底端。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电机位于支撑大架靠近钢丝滚筒位置处,所述钢丝滚筒通过钢丝滚筒轴与减速机连接,所述钢丝滚筒远离减速机一侧设置有钢丝滚筒轴座,所述减速机底板通过钢丝滚筒架与钢丝滚筒轴座连接,所述升降导轨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大架底端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盘底端设置有驱动滚筒与压滚管,所述第三底盘通过回转支撑与第二底盘连接,所述第三底盘底端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与回转支撑相配合,所述蜗杆一端设置有链轮。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支架靠近方接圆一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与升降导轨相配合,所述绳轮通过滑轮轴与滑轮连接,所述绳轮与升降电机、钢丝滚筒位置相对应,所述绳轮数量为三个且相邻绳轮之间设置有绳轮连接隔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抛粮机,通过支撑大架、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抛粮机构以及行走机构的相互配合,结构紧凑,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将粮食送至粮仓指定区域,通用性较高,极大地提升了粮食运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抛粮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抛粮机的第一局部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抛粮机的第二局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抛粮机的第三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支撑大架;2、料斗;3、输送带;4、滚筒;5、滑块;6、导轨;7、丝杆;8、托辊管;9、传动电机;10、升降电机;11、减速机;12、钢丝滚筒;13、钢丝滚筒轴;14、钢丝滚筒轴座;15、钢丝滚筒架;16、减速机底板;17、升降导轨;18、抛粮电机;19、第一底盘;20、驱动滚筒;21、压滚管;22、第二底盘;23、第三底盘;24、蜗杆;25、链轮;26、转动电机;27、方接圆;28、行走支架;29、轮胎;30、滑轮;31、滑轮轴;32、绳轮;33、绳轮连接隔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与图6,一种抛粮机,包括支撑大架1、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抛粮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支撑大架1一端设置有料斗2,所述支撑大架1为整体设备的框架,所述料斗2为粮食进入端,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3、滚筒4、托辊管8与传动电机9;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10、减速机11、钢丝滚筒12与升降导轨17;所述抛粮机构包括抛粮电机18、第一底盘19、第二底盘22、第三底盘23、转动电机26与方接圆27;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支架28、轮胎29与绳轮32,所述滚筒4数量为若干个且与输送带3相配合,所述滚筒4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输送带3进行运动,所述输送带3用于输送粮食进入指定区域,所述托辊管8位于支撑大架1内且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托辊管8用于防止粮食在输送带3运动过程中掉落,所述减速机11通过减速机底板16与支撑大架1连接,所述减速机11用于使升降电机10与钢丝滚筒12达到最佳的配合状态,所述钢丝滚筒12位于减速机11一侧,所述钢丝滚筒12用于放置钢丝,进而通过钢丝将抛粮机的高度固定,所述抛粮电机18位于第一底盘19底端,所述转动电机26位于第三底盘23底端,所述转动电机26用于驱动第三底盘23进行旋转,所述方接圆27位于第三底盘23上端面且与输送带3位置相对应,所述方接圆27用于接收粮食,通过方接圆27将粮食放入对应区域,所述行走支架28位于支撑大架1底端,所述轮胎29位于行走支架28中间位置处,所述行走支架28用于固定轮胎29,所述轮胎29使整体设备便于移动。所述支撑大架1靠近料斗2一端设置有导轨6,所述导轨6通过滑块5与滚筒4连接,所述滑块5带动滚筒4沿导轨6长度方向进行运动,进而改变滚筒4的位置,所述导轨6一端设置有丝杆7,所述丝杆7与滑块5相配合,所述丝杆7用于控制滑块5的运动距离,所述托辊管8与输送带3相配合,所述传动电机9位于支撑大架1底端。所述升降电机10位于支撑大架1靠近钢丝滚筒12位置处,所述钢丝滚筒12通过钢丝滚筒轴13与减速机11连接,所述钢丝滚筒12远离减速机11一侧设置有钢丝滚筒轴座14,所述减速机底板16通过钢丝滚筒架15与钢丝滚筒轴座14连接,所述升降导轨17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大架1底端两侧,所述升降导轨17用于协助实现抛粮机的高度调节。所述第一底盘19底端设置有驱动滚筒20与压滚管21,所述第三底盘23通过回转支撑与第二底盘22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三底盘23可以进行转动,所述第三底盘23底端设置有蜗杆24,所述蜗杆24与回转支撑相配合,所述蜗杆24一端设置有链轮25,所述链轮25与转动电机26相配合,带动蜗杆24进行转动,进而蜗杆24通过回转支撑带动第三底盘23进行转动。所述行走支架28靠近方接圆27一端设置有滑轮30,所述滑轮30与升降导轨17相配合,使滑轮30沿升降导轨17方向进行运动,从而改变整体设备的高度,所述绳轮32通过滑轮轴31与滑轮30连接,所述绳轮32与升降电机10、钢丝滚筒12位置相对应,通过升降电机10、钢丝滚筒12与绳轮32,使用钢丝绳对设备的高度进行固定,所述绳轮32数量为三个且相邻绳轮32之间设置有绳轮连接隔套33,所述绳轮连接隔套33用于放置绳轮32之间在调整设备高度时发生干涉。本技术工作过程:第一步,将机械移动至工作地点;第二步,通过升降机构调整设备的工作高度;第三步,抛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大架(1)、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抛粮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支撑大架(1)一端设置有料斗(2),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3)、滚筒(4)、托辊管(8)与传动电机(9);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10)、减速机(11)、钢丝滚筒(12)与升降导轨(17);所述抛粮机构包括抛粮电机(18)、第一底盘(19)、第二底盘(22)、第三底盘(23)、转动电机(26)与方接圆(27);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行走支架(28)、轮胎(29)与绳轮(32),所述滚筒(4)数量为若干个且与输送带(3)相配合,所述托辊管(8)位于支撑大架(1)内且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减速机(11)通过减速机底板(16)与支撑大架(1)连接,所述钢丝滚筒(12)位于减速机(11)一侧,所述抛粮电机(18)位于第一底盘(19)底端,所述转动电机(26)位于第三底盘(23)底端,所述方接圆(27)位于第三底盘(23)上端面且与输送带(3)位置相对应,所述行走支架(28)位于支撑大架(1)底端,所述轮胎(29)位于行走支架(28)中间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大架(1)、输送机构、升降机构、抛粮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支撑大架(1)一端设置有料斗(2),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带(3)、滚筒(4)、托辊管(8)与传动电机(9);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10)、减速机(11)、钢丝滚筒(12)与升降导轨(17);所述抛粮机构包括抛粮电机(18)、第一底盘(19)、第二底盘(22)、第三底盘(23)、转动电机(26)与方接圆(27);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行走支架(28)、轮胎(29)与绳轮(32),所述滚筒(4)数量为若干个且与输送带(3)相配合,所述托辊管(8)位于支撑大架(1)内且沿其长度方向呈线性阵列分布,所述减速机(11)通过减速机底板(16)与支撑大架(1)连接,所述钢丝滚筒(12)位于减速机(11)一侧,所述抛粮电机(18)位于第一底盘(19)底端,所述转动电机(26)位于第三底盘(23)底端,所述方接圆(27)位于第三底盘(23)上端面且与输送带(3)位置相对应,所述行走支架(28)位于支撑大架(1)底端,所述轮胎(29)位于行走支架(28)中间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大架(1)靠近料斗(2)一端设置有导轨(6),所述导轨(6)通过滑块(5)与滚筒(4)连接,所述导轨(6)一端设置有丝杆(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素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蓝粮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