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雪莲专利>正文

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1028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上模模座、上模、导柱、下模、矩形空腔、复位保护装置、下模模座,上模与下模呈上下结构设立并且二者机械配合,下模固定设于上模模座底部,下模固定安装在下模模座上,下模模座与下模之间设有矩形空腔,复位保护装置设于下模模座与下模的内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动力驱动装置、机械驱动机构、卡杆机构、滑动机构、连接机构、驱动控制装置以及机械固定装置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即使抽芯电磁阀故障时,顶针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从而保障模具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效避免撞模。

Reset protection device for injection mol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set protection device for an injection mold,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mold base, an upper mold, a guide post, a lower mold, a rectangular cavity, a reset protection device and a lower mold base. The upper mold and the lower mold are arranged in an upper mold base and are mechanically coordinated. The lower mold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mold base and the lower mold is fixed on the lower mold base. A rectangular cavity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die base and the lower die, and a reset protection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wer die base and the lower die. The method can realize even core pulling by the combined action of a power drive device, a mechanical drive mechanism, a clamping rod mechanism, a sliding mechanism, a connecting mechanism, a driving control device and a mechanical fixing device. When the solenoid valve fails, the thimble can still run normally, thus ensur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old equipment,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collision of the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常用的注塑模具中,没有设置模具复位保护装置,设备无法识别模具顶针是否完全复位,带有抽芯模具在顶针没有完全复位的情况下进行合模,发生模具顶针与抽芯机构干涉现象,两者发生碰撞,易导致模具顶针损坏。目前,塑料注塑件在生活用品、电子产品或汽车装饰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塑料注塑件是通过塑料合模机加工而成的,塑料合模机的工作状况直接决定注塑工件的质量。在现有的合模机中,需要顶杆将注塑完成的工件顶下,之后顶杆复位,开始模具的下一次合模。上述动作中,合模动作由合模电磁阀控制动作,顶杆复位动作由抽芯电磁阀控制,其中,合模电磁阀是根据设定的合模时间来控制合模动作的,如果模具润滑不好或设备抽芯电磁阀故障时,顶杆复位时间过长或者不能复位,这样就会造成撞模。在塑料注塑行业中,上述撞模现象经常发生并且是无法预测、阻止的,特别是有立体纹或腐蚀面的模具,一旦发生撞模,模具损坏,不仅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也会产生高额的模具修理费用。另外如果不能将模具修理到理想效果时,以后的生产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困难,从而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生产压力。现有技术注塑模复位依靠抽芯电磁阀控制,在抽芯电磁阀不能正常工作时,顶杆复位时间过长或者不能复位,会造成撞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上模模座、上模、导柱、下模、矩形空腔、复位保护装置、下模模座,所述的上模与下模呈上下结构设立并且二者机械配合,所述的下模固定设于上模模座底部,所述的下模固定安装在下模模座上,所述的下模模座与下模之间设有矩形空腔,所述的复位保护装置设于下模模座与下模的内腔中;所述的复位保护装置由连接线、动力驱动装置、机械驱动机构、卡杆机构、滑动机构、顶针固定座、顶针伸缩杆、伸缩杆凸起、凹槽、顶针、连接机构、驱动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机构、驱动控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通过机械驱动机构与卡杆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卡杆机构与滑动机构机械配合,所述的顶针固定座设于下模模座内腔底部面板中央,所述的顶针通过顶针伸缩杆与顶针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的顶针伸缩杆与顶针相连接的一端上固定设有伸缩杆凸起,所述的顶针上与伸缩杆凸起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与伸缩杆凸起相配合,所述的连接机构将动力驱动装置与滑动机构连接在一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动力驱动装置由旋转轴、主旋转杆、机械固定装置、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第一驱动杆、活动旋转块、第二驱动杆、电机转轴、一号锥形轮、电机、第一转轴、二号锥形轮、第二转轴组成,所述的电机固定安装在模模座与下模的内腔中右上角处,所述的电机转轴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的电机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锥形轮与第二固定座上的转盘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座上的转盘以及活动旋转块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旋转块、主旋转杆的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主旋转杆中央被旋转轴贯穿并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的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的主旋转杆远离第二驱动杆的一端与机械固定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机械固定装置与连接机构机械配合,所述的一号锥形轮安装在电机转轴上并与电机转轴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通过一号锥形轮与第一转轴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座以及转盘均设有两个,所述的远离电机的转盘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一号锥形轮、二号锥形轮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二转轴通过二号锥形轮与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当机械固定装置与连接机构相连接时,电机通电后通过电机转轴驱动第二固定座上的转盘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杆、活动旋转块随之转动,牵引第二驱动杆带动主旋转杆与之相连接的一端随之转动,从而实现主旋转杆带动机械固定装置随之运动,当顶针要复位时,机械固定装置驱动松开,使得机械固定装置与连接机构分离,方便顶针复位。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机械驱动机构由第一固定杆、第一活动杆、压力球、一号弹簧、第三固定座、第二固定杆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以及驱动控制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与压力球机械连接,所述的压力球底部固定设有一号弹簧并且通过一号弹簧固定在第三固定座上,所述的第三固定座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杆顶部,所述的第二固定杆远离第三固定座的一端与卡杆机构机械焊接,所述的一号弹簧内设有一小伸缩杆并且该小伸缩杆与压力球、第三固定座固定连接,在驱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固定杆向上运动,使得第一活动杆远离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向下运动并对压力球施加一个力,使得一号弹簧收缩,力通过一号弹簧以及一号弹簧内小伸缩杆传输到第三固定座,到达第二固定杆中,第二固定杆向下运动,驱动驱动控制装置工作。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卡杆机构由L型连接杆、活动板、三角形固定块、二号弹簧、旋转块、L型卡杆、L型卡杆卡槽组成,所述的活动板、三角形固定块构成杠杆结构,所述的活动板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杆机械焊接,另一端上设有L型连接杆,所述的L型连接杆与旋转块机械配合,所述的旋转块中与L型连接杆呈对称结构处与L型卡杆机械焊接,所述的L型卡杆远离旋转块的一端卡在滑动机构上,所述的L型卡杆卡槽安装在滑动机构上,在第二固定杆的作用下,活动板的一端向下运动,由于活动板、三角形固定块构成杠杆结构,根据杠杆原理,L型连接杆向上运动从而推动旋转块向上翻转,使得旋转块上的L型卡杆随之转动,从而L型卡杆与L型卡杆卡槽分离,使得滑动机构可以正常运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滑动机构由第一环形扣、固定杆杆槽、第三固定杆、推板、三号弹簧、第一滑块、滑动腔、推板槽、轮座、固定轮组成,所述的第一环形扣与连接线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线与驱动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环形扣固定安装在推板上远离顶针的一端上,所述的第三固定杆与推板互相垂直设立,所述的推板底部中央固定设有推板槽,所述的推板槽与推板相配合,所述的L型卡杆卡槽固定设于第三固定杆上,所述的第三固定杆远离推板的一端与第一滑块机械焊接,所述的第一滑块安装在滑动腔中并与滑动腔滑动配合,所述的三号弹簧的一端与滑动腔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滑块上,所述的轮座上设有固定轮,所述的固定轮被连接线绕过,当L型卡杆与L型卡杆卡槽分离时,第三固定杆失去阻力,原本被压缩的三号弹簧具有一个反作用力,推动第一滑块与之同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块带动第三固定杆在滑动腔中滑动,在连接线的拉动下,连接线通过第一环形扣带动推板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带动顶针向上运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连接机构由梯形卡头、卡头连接杆、支撑杆、第一固定连接杆、伸缩杆、第二固定连接杆组成,所述的梯形卡头与机械固定装置机械连接,所述的梯形卡头通过卡头连接杆与支撑杆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连接杆与第一固定连接杆互相垂直,所述的第一固定连接杆与第二固定连接杆相连接的一端上设有伸缩杆,所述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连接杆与第二固定连接杆上,所述的第二固定连接杆与推板垂直焊接,所述的支撑杆与第二固定连接杆互相平行,所述的支撑杆与第一固定连接杆垂直连接,当梯形卡头卡在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1.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上模模座(1)、上模(2)、导柱(3)、下模(4)、矩形空腔(5)、复位保护装置(6)、下模模座(7),所述的上模(2)与下模(4)呈上下结构设立并且二者机械配合,所述的下模(4)固定设于上模模座(1)底部,所述的下模(4)固定安装在下模模座(7)上,所述的下模模座(7)与下模(4)之间设有矩形空腔(5),所述的复位保护装置(6)设于下模模座(7)与下模(4)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保护装置(6)由连接线(601)、动力驱动装置(602)、机械驱动机构(603)、卡杆机构(604)、滑动机构(605)、顶针固定座(606)、顶针伸缩杆(607)、伸缩杆凸起(608)、凹槽(609)、顶针(610)、连接机构(611)、驱动控制装置(612)组成;所述的连接线(601)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机构(605)、驱动控制装置(612)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612)通过机械驱动机构(603)与卡杆机构(604)机械连接,所述的卡杆机构(604)与滑动机构(605)机械配合,所述的顶针固定座(606)设于下模模座(7)内腔底部面板中央,所述的顶针(610)通过顶针伸缩杆(607)与顶针固定座(606)固定连接,所述的顶针伸缩杆(607)与顶针(610)相连接的一端上固定设有伸缩杆凸起(608),所述的顶针(610)上与伸缩杆凸起(608)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有凹槽(609),所述的凹槽(609)与伸缩杆凸起(608)相配合,所述的连接机构(611)将动力驱动装置(602)与滑动机构(605)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其结构包括上模模座(1)、上模(2)、导柱(3)、下模(4)、矩形空腔(5)、复位保护装置(6)、下模模座(7),所述的上模(2)与下模(4)呈上下结构设立并且二者机械配合,所述的下模(4)固定设于上模模座(1)底部,所述的下模(4)固定安装在下模模座(7)上,所述的下模模座(7)与下模(4)之间设有矩形空腔(5),所述的复位保护装置(6)设于下模模座(7)与下模(4)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保护装置(6)由连接线(601)、动力驱动装置(602)、机械驱动机构(603)、卡杆机构(604)、滑动机构(605)、顶针固定座(606)、顶针伸缩杆(607)、伸缩杆凸起(608)、凹槽(609)、顶针(610)、连接机构(611)、驱动控制装置(612)组成;所述的连接线(601)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机构(605)、驱动控制装置(612)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612)通过机械驱动机构(603)与卡杆机构(604)机械连接,所述的卡杆机构(604)与滑动机构(605)机械配合,所述的顶针固定座(606)设于下模模座(7)内腔底部面板中央,所述的顶针(610)通过顶针伸缩杆(607)与顶针固定座(606)固定连接,所述的顶针伸缩杆(607)与顶针(610)相连接的一端上固定设有伸缩杆凸起(608),所述的顶针(610)上与伸缩杆凸起(608)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定设有凹槽(609),所述的凹槽(609)与伸缩杆凸起(608)相配合,所述的连接机构(611)将动力驱动装置(602)与滑动机构(605)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驱动装置(602)由旋转轴(6021)、主旋转杆(6022)、机械固定装置(6023)、第一固定座(6024)、第二固定座(6025)、第一驱动杆(6026)、活动旋转块(6027)、第二驱动杆(6028)、电机转轴(6029)、一号锥形轮(60210)、电机(60211)、第一转轴(60212)、二号锥形轮(60213)、第二转轴(60214)组成,所述的电机(60211)固定安装在模模座(7)与下模(4)的内腔中右上角处,所述的电机转轴(6029)与电机(60211)电连接,所述的电机转轴(6029)远离电机(60211)的一端通过锥形轮与第二固定座(6025)上的转盘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一驱动杆(602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座(6025)上的转盘以及活动旋转块(6027)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杆(6028)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旋转块(6027)、主旋转杆(6022)的一端机械连接,所述的主旋转杆(6022)中央被旋转轴(6021)贯穿并固定在第一固定座(6024)上,所述的第一固定座(6024)、第二固定座(6025)、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的主旋转杆(6022)远离第二驱动杆(6028)的一端与机械固定装置(6023)机械连接,所述的机械固定装置(6023)与连接机构(611)机械配合,所述的一号锥形轮(60210)安装在电机转轴(6029)上并与电机转轴(6029)机械配合,所述的电机转轴(6029)通过一号锥形轮(60210)与第一转轴(60212)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二固定座(6025)以及转盘均设有两个,所述的远离电机(60211)的转盘上设有第二转轴(60214),所述的第一转轴(60212)的两端分别与一号锥形轮(60210)、二号锥形轮(60213)机械配合,所述的第二转轴(60214)通过二号锥形轮(60213)与第一转轴(60212)第一转轴(602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驱动机构(603)由第一固定杆(6031)、第一活动杆(6032)、压力球(6033)、一号弹簧(6034)、第三固定座(6035)、第二固定杆(6036)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杆(60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6032)以及驱动控制装置(612)机械连接,所述的第一活动杆(6032)的另一端与压力球(6033)机械连接,所述的压力球(6033)底部固定设有一号弹簧(6034)并且通过一号弹簧(6034)固定在第三固定座(6035)上,所述的第三固定座(6035)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杆(6036)顶部,所述的第二固定杆(6036)远离第三固定座(6035)的一端与卡杆机构(604)机械焊接,所述的一号弹簧(6034)内设有一小伸缩杆并且该小伸缩杆与压力球(6033)、第三固定座(603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复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杆机构(604)由L型连接杆(6041)、活动板(6042)、三角形固定块(6043)、二号弹簧(6044)、旋转块(6045)、L型卡杆(6046)、L型卡杆卡槽(6047)组成,所述的活动板(6042)、三角形固定块(6043)构成杠杆结构,所述的活动板(604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杆(6036)机械焊接,另一端上设有L型连接杆(6041),所述的L型连接杆(6041)与旋转块(6045)机械配合,所述的旋转块(6045)中与L型连接杆(6041)呈对称结构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雪莲
申请(专利权)人:郭雪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