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嘉麟专利>正文

防风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6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大风中使用的伞,该伞不会遭大风吹翻的防风伞,其特征相互间隔隔的四块伞面顶部各设置空气对流孔,四块伞面顶部的伞杆连接处设空气对流孔伞骨,该对流孔伞骨与二条伞面骨组成空气对流孔遮盖面,伞杆中的盘头上部设空气对流孔遮盖支撑伸缩管,并与空气对流孔伞骨连接,盘头下部设伞骨支撑并与伞骨连接,使用时遇大风,风可从伞下部经空气对流孔流出,可延长伞的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雨天和晴天以及沙滩和岗亭所需。(*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领域中晴雨伞,具体说属于大风中使用不吹翻的一种晴雨伞。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雨伞或者太阳伞以及沙滩中使用的伞,当遇到大风将会使伞吹得向上翻起,形成喇叭状,久之会影响伞的寿命,同时在大风中就无法使用,失去伞的意义,这一问题始终没有被人们所解决,马路上警察岗亭所使用的晴雨伞,为了克服遇大风将伞吹起,将伞骨加固,虽起到遇大风不向上翻的现象,但容易被风将伞的整体吹倒,同样会失伞的意义。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具有晴雨使用之特点,更为重要在使用中遇大风袭击,伞不会被风吹得向上翻转,克服了在风雨中伞吹成喇叭状,同样增加伞的使用寿命的防风伞。为完成上述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现有伞的伞面为八块伞面组成,将其中相互间隔的四块伞面顶部各设置空气对流孔,相互间隔的四块伞面所开设的空气对流孔顶部,即伞杆连接处设空气对流孔伞骨,使相邻两条伞骨和中间所设置的空气对流孔伞骨组成空气对流遮盖面,伞杆中的盘头上部设空气对流孔遮盖面支撑伸缩管,该伸缩管的另一端与空气对流孔伞骨连接。盘头下部设伞骨支撑与伞骨连接。上述的空气对流孔遮盖面支撑伸缩管为套筒形节管拉伸或收缩结构组成。本技术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为空气对流孔遮盖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空气流动示意图。根据图1和图2所示,伞面由八块伞面7组成,其中相互间隔的四块伞面顶部各设置空气对流孔3,上述相互间隔的四块伞面7顶部的伞杆1连接处设空气对流孔伞骨4,而相邻二条伞骨6和这二条伞骨6中间设置的一条空气对流孔伞骨4组成空气对流孔的遮盖面8,伞杆1中的盘头9上部设空气对流孔遮盖面支撑伸缩管2,该伸缩管2的另一端与空气对流孔3伞骨4连接,盘头9下部设伞骨支撑5并与伞骨6连接,上述的空气对流孔遮盖面支撑伸缩管2由套筒形节管拉伸或收缩结构组成,该结构为现有的电视天线结构形式,采用该节管拉伸或收缩结构,可保证伞收拢时,使伞骨6与空气对流孔伞骨4达到同步合拢,并能保证伞撑开时同步开启,伞的开启或关闭可推动盘头推手10。本技术在使用时,若遇大风的袭击,风从伞的下部经空气对流孔3流击,如图3所示,克服以往的伞遇风将伞翻转,造成伞变成吹“喇叭”,同时可延长伞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由八块伞面、伞杆、伞骨、伞骨支撑、盘头和盘头推手组成的防风伞,其特征在于八块伞面(7)其中相互间隔的四块伞面顶部各设置空气对流孔(3),相互间隔的四块伞面(7)顶部的伞杆(1)连接处,设空气对流伞骨(4),而相邻二条伞骨(6)和中间的一条空气对流孔伞骨(4)组成空气对流孔遮盖面(8),伞杆(1)中的盘头(9)上部设空气对流孔遮盖面支撑伸缩管(2)与空气对流孔伞骨(4)连接,盘头(9)下部设伞骨支撑(5)与伞骨(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伞,其特征在于空气对流孔遮盖面支撑伸缩管(2)由套筒形节管拉伸或收缩结构组成。专利摘要一种在大风中使用的伞,该伞不会遭大风吹翻的防风伞,其特征相互间隔的四块伞面顶部各设置空气对流孔,四块伞面顶部的伞杆连接处设空气对流孔伞骨,该对流孔伞骨与二条伞面骨组成空气对流孔遮盖面,伞杆中的盘头上部设空气对流孔遮盖支撑伸缩管,并与空气对流孔伞骨连接,盘头下部设伞骨支撑并与伞骨连接,使用时遇大风,风可从伞下部经空气对流孔流出,可延长伞的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雨天和晴天以及沙滩和岗亭所需。文档编号A45B25/22GK2215845SQ95214938公开日1995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丁嘉麟 申请人:丁嘉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八块伞面、伞杆、伞骨、伞骨支撑、盘头和盘头推手组成的防风伞,其特征在于八块伞面(7)其中相互间隔的四块伞面顶部各设置空气对流孔(3)。相互间隔的四块伞面(7)顶部的伞杆(1)连接处,设空气对流伞骨(4),而相邻二条伞骨(6)和中间的一条空气对流孔伞骨(4)组成空气对流孔遮盖面(8),伞杆(1)中的盘头(9)上部设空气对流孔遮盖面支撑伸缩管(2)与空气对流孔伞骨(4)连接,盘头(9)下部设伞骨支撑(5)与伞骨(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嘉麟
申请(专利权)人:丁嘉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