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0578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9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锅,包括至少由导热层和用于磁感应加热的导磁层复合而成的锅身和锅底,导磁层位于导热层之外,锅身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凹槽而露出导热层,位于凹槽处的导热层自下而上具有厚度逐渐减小的第一渐变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重量轻,可同时适用电磁和明火加热,明火加热时侧壁的导热性佳、导热更均匀,电磁加热时可减少下部热量向上传递。

A composite cook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mposite pot, which comprises a pot body and a bottom composed of at least a heat conduction layer and a magnetic conduction layer for 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The magnetic conduction layer is located outside the heat conduction lay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pot body is surrounded by a groove to expose the heat conduction layer, and the heat conduction layer at the groove has a first gradual decrease in thickness from bottom to top. Change the seg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being suitable for both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and open fire heating, good heat conductivity of the side wall and even heat conduction when the open fire is heated, and reducing the heat transfer from the lower part to the upper part when the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is appl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锅
本技术涉及炊具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锅。
技术介绍
适用于电磁炉的锅具要求其至少在底部设有用于磁感应加热的导磁层,适用于明火的锅具则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为了同时具备上述两功能,常用铝板和钢板组成的复合板拉伸后制成锅体,为了达到良好的磁加热效果,钢板一般设置于铝板之外而贴近加热设备,而钢板的阻隔导致铝板传热不佳。现有技术中,通过将锅身的钢板层车削掉而露出铝板层,从而增加明火加热时锅具侧壁的导热性,同时减少锅体重量,虽然现有技术提高了侧壁的导热性能,但其不具备明火加热时导热均匀的能力,以及电磁加热时减少下部热量向上传递的能力。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锅,重量轻,可同时适用电磁和明火加热,明火加热时侧壁的导热性佳、导热更均匀,电磁加热时可减少下部热量向上传递。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锅,包括至少由导热层和用于磁感应加热的导磁层复合而成的锅身和锅底,导磁层位于导热层之外,锅身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凹槽而露出导热层,位于凹槽处的导热层自下而上具有厚度逐渐减小的第一渐变段。通过导磁层以适用于电磁加热。在锅身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凹槽而露出导热层,通过凹槽将部分导热层露出,从而增加锅身在被明火加热时的导热性能,保证锅身和锅底温升趋于一致。明火加热时,由于上方火苗的易窜动,锅身被火苗加热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少,通过上述的第一渐变段,从而增加第一渐变段上端的导热性能,使得锅身的温升趋于一致,同时,第一渐变段下端厚的结构,增加了蓄热能力,提高了锅的不粘性。另外,当应用于电磁加热时,第一渐变段厚度向上逐渐减薄的特征,还减少了下部热量向上传递,特别是锅作为饭煲内胆时,可防止上部温度过高而在上部具有过多气泡,减少饭煲上盖蒸汽口处吐泡现象。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下端位于锅身高度1/2-1/5位置处,位于凹槽下端和锅底底面之间的导磁层为侧部磁加热区,位于锅底的导磁层为底部磁加热区。通过该侧部磁加热区适用于带侧面加热的电磁加热设备,比如凹型电磁灶、IH饭煲等。另外,当应用于IH饭煲而作为内胆时,侧部磁加热区增加了内胆下部侧方气泡的产生,增加了煮饭时米粒的翻滚。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渐变段最薄处厚度不小于0.5mm,且第一渐变段最薄处和最厚处的厚度比值为0.16-0.8。该尺寸在获得良好的导热性能下,能够保持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受力时变形。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处的导热层自下而上具有厚度逐渐增加的第二渐变段,所述第二渐变段位于第一渐变段的上方。通过第二渐变段来增加锅上部的强度,避免锅变形。另外,不管是电磁加热还是明火加热,锅上部区域的加热效果较差,厚度增加后,提高了其蓄热效果,避免了热量从上部过多的被散发掉。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位于第一渐变段和第二渐变段之间还具有等厚段,等厚段为第一渐变段的延伸。通过等厚段增加第一渐变段最薄区域的延伸,从而扩大导热性能好的区域。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凹槽处的导磁层具有平滑过渡至导热层的过渡段。通过该平滑的过渡段,避免锅身外壁出现明显的台阶而影响外观,对于饭煲的内胆来说还改善了触摸手感。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层为铁素体不锈钢材质,所述导热层为铜板、铝板和铝合金板中的至少一种制成。铁素体不锈钢的磁加热效率高,铜质和铝质则热传导效率高。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之内还复合有奥氏体不锈钢层和不粘层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不粘层时可避免粘锅;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时,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磁导率低,被磁加热的发热量非常少,可避免其它不锈钢由于磁加热局部温升过高而造成粘锅。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喷涂有着色层。以改善锅身外观,增加锅身的可设计性,同时还起到保护作用,另外还能将导磁层和导热层之间的连接痕迹覆盖。本技术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导磁层和导热层经去除材料后形成。通过去除材料的方式形成凹槽,便于凹槽尺寸和形状的精确控制,使外形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锅身10,锅底20,导热层1,第一渐变段11,第二渐变段12,等厚段13,导磁层2,过渡段21,侧部磁加热区22,底部磁加热区23,凹槽3,下端31,奥氏体不锈钢层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至图2,其为本技术一种复合锅实施例一的图示。一种复合锅,包括至少由导热层1和用于磁感应加热的导磁层2复合而成的锅身10和锅底20。导磁层2位于导热层1之外,锅身10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凹槽3而露出导热层1,位于凹槽3处的导热层1自下而上具有厚度逐渐减小的第一渐变段11。本实施例通过导磁层2以适用于电磁加热。在锅身10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凹槽3而露出导热层1,通过凹槽3将部分导热层1露出,从而增加锅身10在被明火加热时的导热性能,保证锅身10和锅底20温升趋于一致。明火加热时,由于上方火苗的易窜动,现有技术的锅身被火苗加热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少,通过上述第一渐变段11,从而增加第一渐变段11上端的导热性能,使得本实施例锅身10的温升趋于一致。另外,第一渐变段11下端厚的结构,增加了蓄热能力,提高了锅的不粘性。另外,当应用于电磁加热时,第一渐变段11厚度向上逐渐减薄的特征,还减少了下部热量向上传递,特别是锅作为饭煲内胆(未作具体的内胆图示以示出)时,可防止上部温度过高而在上部具有过多气泡,减少饭煲上盖蒸汽口处吐泡现象。虽然厚度越薄,传热效果越好,但强度随之也变小。较佳的,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渐变段11最薄处厚度m不小于0.5mm,以0.5、0.75、1mm最佳,且第一渐变段11最薄处和最厚处的厚度比值为0.16-0.8,最厚处的厚度以1mm、1.5mm、1.75mm、2mm、2.5mm、3mm或4mm最佳。该尺寸在获得良好的导热性能下,能够保持足够的强度以防止受力时变形,同时最后处的厚度越大蓄热能力越好。较佳的,参照图2所示,凹槽3处的导热层1自下而上还具有厚度逐渐增加的第二渐变段12,第二渐变段12位于第一渐变段11的上方。本实施例通过第二渐变段12来增加锅身10上部的强度,避免因第一渐变段11的减薄而使强度降低导致锅易变形。另外,不管是电磁加热还是明火加热,锅上部区域的加热效果较差,厚度增加后,提高了其蓄热效果,避免了热量从上部过多的被散发掉。较佳的,导热层1位于第一渐变段11和第二渐变段12之间还具有等厚段13,等厚段13为第一渐变段11的延伸。本实施例通过等厚段13增加第一渐变段11最薄区域的延伸,从而扩大明火加热时导热性能好的区域。本实施例中,导磁层2为铁素体不锈钢材质,铁素体不锈钢的磁加热效率高,比如430不锈钢。导热层1为铜板、铝板和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锅,包括至少由导热层和用于磁感应加热的导磁层复合而成的锅身和锅底,导磁层位于导热层之外,其特征在于:锅身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凹槽而露出导热层,位于凹槽处的导热层自下而上具有厚度逐渐减小的第一渐变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锅,包括至少由导热层和用于磁感应加热的导磁层复合而成的锅身和锅底,导磁层位于导热层之外,其特征在于:锅身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凹槽而露出导热层,位于凹槽处的导热层自下而上具有厚度逐渐减小的第一渐变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下端位于锅身高度1/2-1/5位置处,位于凹槽下端和锅底底面之间的导磁层为侧部磁加热区,位于锅底的导磁层为底部磁加热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渐变段最薄处厚度不小于0.5mm,且第一渐变段最薄处和最厚处的厚度比值为0.16-0.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处的导热层自下而上具有厚度逐渐增加的第二渐变段,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李显文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