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00647 阅读:7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安全领域。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微孔玻璃粉与氟蛋白在20℃~40℃下充分混合,使氟蛋白负载在微孔玻璃粉上;b、将负载有氟蛋白的微孔玻璃粉与碳酸氢钠、白炭黑、偶联剂、质量浓度为12%的聚乙烯醇粘接剂在50℃~60℃下进行共混,团粒得到微球;c、将二氧化硅溶胶液喷涂在微球上得添加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微球悬浮于电解液表面的,电解液起火时融化,微孔玻璃粉和泡沫氟蛋白形成一层液体,隔绝空气,灭掉火的同时,防止复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安全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商业化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主要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镍钴锰三元电池。动力电池要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对应高续航路程)和高安全性,而钴酸锂因为其自身热安稳性最差(安全性差),不适用于动力电池范畴(但凭仗高压实密度和能量密度现在是3C范畴干流),而锰酸锂能量密度较低使用受限,磷酸铁锂作为较早研制的技能,优点是安全性极好、环保、循环寿数高,但缺陷在于能量密度较低且已经挨近到达天花板,而三元自身有着高能量密度上限的优势,未来跟着技能持续前进,安全性问题逐渐改善,在其他电池技能未实现重大突破之前,三元现在仍然是动力电池范畴最优之选。三元材料提高镍的含量能大大提升材料的比容量,因此高镍三元材料必然是将来大型电池的一种理想材料。但随着镍含量的提高,正极材料的Ni增加电池性能下降,氧化还原峰极化增大,而且镍元素的催化作用会加速常规电解液的分解,使得整个体系在过充时变得更加危险,起火概率大增。申请号为CN201510883392.5的中国专利本公开一种三元锂电池,电池正极由LiNixCoyMn1-x-yO2、导电炭黑、PVDF和阻燃剂制备而成;所述阻燃剂包括磷系阻燃剂、卤系阻燃剂或复合阻燃剂中的至少一种。一种三元锂电池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质量比称量LiNixCoyMn1-x-yO2、导电炭黑、PVDF和阻燃剂,将导电炭黑、PVDF和阻燃剂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中,搅拌均匀;向溶液中加入LiNixCoyMn1-x-yO2,进行打浆,制得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上,进行烘干、切片制得正极片。利用所制得的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和电解液制备三元锂电池。本专利技术的三元锂电池是在正极打浆过程中加入阻燃剂,相比直接添加在电解液中对电化学性能的负面影响更小;既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又可以避免阻燃剂和负极的兼容性较差造成的容量发挥不完全。申请号为CN201710562044.7的中国专利本公开一种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使用中高温警报装置,包括电池盒、锂电池和警报器,电池盒的内部安装有锂电池,锂电池的一侧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锂电池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锂电池通过导线与充电插口电性连接,导线上安装有热敏开关,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和警报器电控连接。该装置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警报器,若锂电池在使用时温度过高达到危险值,警报器开启,提醒用户停止使用锂电池,防止电池因温度过高而发生自燃或爆炸;同时该装置还能及时为锂电池降温,进一步防止隐患发生。并且该装置在锂电池的充电口外设置有热敏开关,当锂电池温度过高时,热敏开关自动断开,停止为锂电池充电,从而防止锂电池温度持续升高。申请号为CN201410545661.2的中国专利本公开一种锂电池高安全性电解液,由锂盐、阻燃剂和有机溶剂组成,所述锂盐为LiPF6,所述阻燃剂为亚磷酸三甲酯,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丙烯酯,所述阻燃剂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电池高安全性电解液,与正极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性,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的同时也抑制碳酸丙烯酯对负极石墨材料的剥离,充分利用亚磷酸三甲酯粘度小、阻燃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现有技术主要是监控提醒人来灭火,但可能造成在特殊情况下造成损失,比如人不在;部分专利采用了添加阻燃剂,但是阻燃剂的添加会影响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其中的产气物质高温下分解不可燃气体,隔绝空气灭火,但在产气物质消耗光时,无法起到作用,因此希望寻找一种起火后灭火且长时间防止再燃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起火后处理的漏洞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起火后可以灭火且长时间防止再燃的方法。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微孔玻璃粉与氟蛋白在20℃~40℃下充分混合,使氟蛋白负载在微孔玻璃粉上;b、将负载有氟蛋白的微孔玻璃粉与碳酸氢钠、白炭黑、偶联剂、粘结剂团粒得到微球;c、将二氧化硅溶胶液喷涂在微球上得添加剂。本专利技术的机理为:碳酸氢钠在较高温度下分解产生气体微发泡微球,使得微球悬浮于电解液表面的,电解液起火时融化,微孔玻璃粉和氟蛋白形成一层液体,隔绝空气,灭掉火的同时,防止复燃。微孔玻璃粉是一种粒状多孔玻璃,刚性好,机械强度高,主要用于生产高硅氧玻璃,应用于生物工程,遗传工程、生物和药品的精制及固化酶。本专利技术采用微孔玻璃粉其作用就是为了利用微孔玻璃粉上的微孔负载氟蛋白。微孔玻璃粉可以采用常规工艺制作。优选制作工艺是:第一步,将原料硅砂、硼酸、无水碳酸钠等进行调配后,在1200~1400℃高温下熔融,再在800~1100℃温度下成型,得到未分相的钠硼酸盐玻璃。第二步,在500~65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让其转变成Na2O—B2O3与SiO2分相了的玻璃。使含硼酸与碱金属氧化物的玻璃相和硅酸质的玻璃相的粒度约为几十埃的数量级,形成两种玻璃相混杂的精细结构。第三步,在90℃下用盐酸及热水等处理,把可溶性的Na2O—B2O3玻璃相溶解出来,余下的就成为以SiO2为主要成份,保持原形的微孔玻璃粉。根据使用场合和需要,控制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等的变化,可以改变微孔玻璃粉的孔径、孔分布、孔容积,制成孔径均一的微孔玻璃粉。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灭火剂为氟蛋白。氟蛋白选用市售氟碳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氟蛋白。优选的,选用氟蛋白由氟碳表面活性剂、天然植物发泡剂、多肽蛋白发泡剂以质量比1:1:5组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得具有蛋白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性能外.还具有对油类产品的成膜阻隔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碳酸氢钠,其作用是利用其产生的气体,使微球可以悬浮于电解液表面。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俗称小苏打。白色细小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它也是一种工业用化学品,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270℃时完全分解。本专利技术添加白炭黑,其作用是提高树脂的粘附力、耐热性以及抗老化性能。白炭黑是白色粉末状X-射线无定形硅酸和硅酸盐产品的总称,主要是指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和超细二氧化硅凝胶,也包括粉末状合成硅酸铝和硅酸钙等。白炭黑是多孔性物质,其组成可用SiO2·nH2O表示,其中nH2O是以表面羟基的形式存在。能溶于苛性碱和氢氟酸,不溶于水、溶剂和酸(氢氟酸除外)。耐高温、不燃、无味、无嗅、具有很好的电绝缘性。本专利技术添加偶联剂,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填充剂的分散度以提高加工性能,进而使制品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及机械、热和电性能。所述粘结剂为了使混合物粘结成粒料,选用如质量浓度为12%的聚乙烯醇粘结剂。也可以选用其他常规粘结剂。本专利技术将二氧化硅溶胶液喷涂在微球上,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微球被电解液腐蚀,影响其防复燃性能,以及防止材料影响锂电池的循环性能。所述二氧化硅溶胶液为硅酸钠制备的固含量为15%的二氧化硅溶胶液。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的性能,步骤a中,微孔玻璃粉与氟蛋白的重量比为10:1~30:1。进一步的,步骤a中,微孔玻璃粉与氟蛋白的重量比为15:1~20:1。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的性能,步骤b中负载有氟蛋白的微孔玻璃粉、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微孔玻璃粉与氟蛋白在20℃~40℃下充分混合,使氟蛋白负载在微孔玻璃粉上;b、将负载有氟蛋白的微孔玻璃粉与碳酸氢钠、白炭黑、偶联剂、质量浓度为12%的聚乙烯醇粘接剂在50℃~60℃下进行共混,流化床团粒得到微球;c、将二氧化硅溶胶液喷涂在微球上得添加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微孔玻璃粉与氟蛋白在20℃~40℃下充分混合,使氟蛋白负载在微孔玻璃粉上;b、将负载有氟蛋白的微孔玻璃粉与碳酸氢钠、白炭黑、偶联剂、质量浓度为12%的聚乙烯醇粘接剂在50℃~60℃下进行共混,流化床团粒得到微球;c、将二氧化硅溶胶液喷涂在微球上得添加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微孔玻璃粉与氟蛋白的重量比为10:1~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微孔玻璃粉与氟蛋白的重量比为15:1~2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镍三元锂电池电解液防复燃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负载有氟蛋白的微孔玻璃粉、碳酸氢钠、白炭黑、偶联剂与质量浓度为12%的聚乙烯醇粘接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赵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