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967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掺稀的稠油井中的稠油密度和可进行掺稀的稀油密度;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根据稠油井的稠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根据稀油密度以及稠油井的产量适时确定掺稀比,进而确定掺稀量,避免掺稀量太大或者太小造成经济成本增加的问题,有效提高原油产量并节约稀油。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dilution of heavy oil wel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dilution of heavy oil wells, which comprises: obtaining the density of heavy oil in the wells to be diluted and the density of diluted oil that can be diluted; obtaining the dilution ratio by adopting the law of mass con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nsity of the heavy oil and the density of the diluted oil; and obtaining the dilution ratio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and the mixing of the heavy oil wells to be diluted. The dilution ratio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density of thin oil and the production of heavy oil wells, the dilution ratio can be determined at the right time, and then the dilution ratio can be determined to avoid the economic cost increase caused by too large or too small dilution, thus effectively increasing crude oil production and saving thin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采工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采油过程中,对于稠油井需要进行掺稀,以方便开采,一般使用油井掺稀井,选择合适的掺稀比对稠油井进行掺稀,不仅能达到单井最佳产量,预防油井稠油上返的发生,还能节约稀油使用,对于缓解油田稀油资源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确定掺稀量的方式一般是依靠原油黏度计算或凭经验掺加,往往造成掺稀量过大或过小若掺稀量控制不当或采取不当的措施可能导致油井堵塞,后续解堵工作不仅浪费时间和资金,对储层也有一定的伤害,导致油井生产不正常或由于掺稀量过大造成经济成本增加。因此,如何更精确的确定掺稀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用于更精确的确定掺稀量。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待掺稀的稠油井中的稠油密度和可进行掺稀的稀油密度;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根据稠油井的稠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可选的,若稠油和稀油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则所述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包括:采用质量守恒公式ρ稀v稀+ρ原v原=ρ混v混以及稠油和稀油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公式v混=v稀+v原,得到获取掺稀比其中,v稀表示稀油的体积,v原表示稠油的体积,v混表示混合后的混油的体积,ρ稀表示稀油的密度,ρ原表示稠油的密度,ρ混表示混合后的混油的密度,M表示掺稀比。可选的,所述根据稠油井的原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包括:根据掺稀比M和稠油井的稠油产量q,采用Q=M×q,获取掺稀量Q。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户获取待掺稀的稠油井中的稠油密度和可进行掺稀的稀油密度;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稠油井的稠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可选的,若稠油和稀油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则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采用质量守恒公式ρ稀v稀+ρ原v原=ρ混v混以及稠油和稀油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公式v混=v稀+v原,得到获取掺稀比其中,v稀表示稀油的体积,v原表示稠油的体积,v混表示混合后的混油的体积,ρ稀表示稀油的密度,ρ原表示稠油的密度,ρ混表示混合后的混油的密度,M表示掺稀比。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掺稀比M和稠油井的稠油产量q,采用Q=M×q,获取掺稀量Q。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用于控制程序指令执行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待掺稀的稠油井中的稠油密度和可进行掺稀的稀油密度;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根据稠油井的稠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可选的,若稠油和稀油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则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采用质量守恒公式ρ稀v稀+ρ原v原=ρ混v混以及稠油和稀油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公式v混=v稀+v原,得到获取掺稀比其中,v稀表示稀油的体积,v原表示稠油的体积,v混表示混合后的混油的体积,ρ稀表示稀油的密度,ρ原表示稠油的密度,ρ混表示混合后的混油的密度,M表示掺稀比。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具体用于:根据掺稀比M和稠油井的稠油产量q,采用Q=M×q,获取掺稀量Q。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实时获取待掺稀的稠油井中的稠油密度和可进行掺稀的稀油密度,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根据稠油井的稠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通过根据稀油密度以及稠油井的产量适时确定掺稀比,进而确定掺稀量,避免掺稀量太大或者太小造成经济成本增加的问题,有效提高原油产量并节约稀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终端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主要用于结合产量以及原油的密度、稀油的密度等参数,综合确定掺稀量,其具体的实现步骤包括:S101:获取待掺稀的稠油井中的稠油密度和可进行掺稀的稀油密度。在本步骤中,为了确定采用稀油对稠油井中的原油进行掺稀的掺稀量,首先需要得到稠油和稀油的密度,具体的方式可以是对稠油和稀油分别取样进行检测到的密度,或者根据体积和质量计算得到密度。S102: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在本步骤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稠油和稀油在掺稀后,其掺稀后的混油质量等于稠油质量以及稀油质量之和,以及掺稀比的公式,可以根据密度和体积得到掺稀比。在该过程中,可以假设稠油性质与掺稀深度和掺稀稳定等其他的因素无关,稠油和稀油混合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且稠油和稀油混合前后的体积也无变化,即体积也守恒,即混合后的混油的体积等于稠油体积和稀油体积之和,据此可以代换出掺稀比中的体积参数,得到掺稀比只与稠油密度、稀油密度和混油的密度有关。S103:根据稠油井的稠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在本步骤中,已经得到掺稀比公式之后,可以根据掺稀比以及稠油井的稠油产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掺稀量,一般情况下掺稀量等于掺稀比与产量相乘的结果,为了优化掺稀过程,可以在不同的稀油密度或者混油密度条件下,确定不同的最优掺稀比,然后根据确定出的最优掺稀比得到对应的最优的掺稀量,再根据得到的掺稀量对稠油进行掺稀。本实施例提供的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通过实时根据稀油密度以及稠油井的产量适时确定掺稀比,从而确定掺稀量,可根据实际产量和密度对掺稀量进行调整,避免根据经验确定的掺稀量太大或者太小造成经济成本增加的问题,有效提高原油产量并节约稀油。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举一实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稠油井中的稠油为待掺稀的原油,即下面的方案中原油指的是稠油井中的稠油。油田的原油开采过程中,受季节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的掺稀后的混油的密度有所不同,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油田自产密度为0.78~0.85g/cm3的稀油,与密度达0.94g/cm3以上的重质原油(即稠油)混合后,可形成0.90~0.92g/cm3掺稀油(即混油),由于密度、粘度与温度有关,冬季密度掺稀后混油密度在0.90g/cm3以下,夏季密度在0.92g/cm3以下。假定条件:①、稀油与稠油混合后无化学反应;②、稀油与稠油完全混合且混合前后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掺稀的稠油井中的稠油密度和可进行掺稀的稀油密度;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根据稠油井的稠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井掺稀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掺稀的稠油井中的稠油密度和可进行掺稀的稀油密度;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根据稠油井的稠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稠油和稀油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则所述根据所述稠油密度和所述稀油密度,采用质量守恒定律获取掺稀比,包括:采用质量守恒公式ρ稀v稀+ρ原v原=ρ混v混以及稠油和稀油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公式v混=v稀+v原,得到获取掺稀比其中,v稀表示稀油的体积,v原表示稠油的体积,v混表示混合后的混油的体积,ρ稀表示稀油的密度,ρ原表示稠油的密度,ρ混表示混合后的混油的密度,M表示掺稀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稠油井的原油产量和所述掺稀比,获取掺稀量,包括:根据掺稀比M和稠油井的稠油产量q,采用Q=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明高春海罗慎超杨小华张露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