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76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机模具,包括:模具支架,其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一对支撑框、第三平台;第四平台,其具有导料口;第一伸缩机构,其包括第一伸缩电机、两个上模具,上模具顶端形成导料孔,第三平台具有展现孔;下模组件,其包括基板、下模具;第二伸缩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平台的第二伸缩电机、设于所述伸缩电机输出轴顶端的U字型推板,所述第二平台贯穿具有使推板顶面穿过的抽拉孔,所述推板顶面穿过所述抽拉孔与所述基板底面固接,其中,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料口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予上模具充分的交替使用时间,有利于上模具的散热,从而提交注塑的效果。

Injection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mold, including a mold suppor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latform, a second platform, a pair of support frames and a third platform; a fourth platform, which has a guide port; a first telescopic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telescopic motor, two upper molds, a guide hole formed at the top of the upper mold, and a third platform tool. A display hole is provided; a lower die assembly includes a substrate and a lower die; a second telescopic mechanism includes a second telescopic motor located on the first platform, a U-shaped push plate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telescopic motor, and the second platform penetrates a pull hole with a top surface of the push plate passing through the pull-out hole. The hole is fixed to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wherein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econd telescopic motor is coaxially arranged with the guide po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the upper mold with sufficient alternate use tim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upper mold, thereby submitting the effect of injection m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机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机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者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其按照注射装置和锁模装置的排列方式,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具体的螺杆式注塑机的成型工艺过程是:第一、将粒状或粉状塑料加入机筒内,并通过螺杆的旋转和机筒外壁加热使塑料成为熔融状态,然后机器进行合模和注射座前移,使喷嘴贴紧模具的浇口道,接着向注射刚通入压力油,使螺杆向前推进,从而以很高的压力和较快的速度将熔料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合模具内,经过一定时间和压力保持(保压),冷却使其固化成型,便可开模取出制品,其中,保压的目的在于防止模腔中熔料的反流向模腔内补充物料,以及保证制品具有一定的密度和尺寸公差,由于熔料注入模具中具有一定的温度,由于其需冷却固化,故而其热量必定会传导至模具而使模具温度升高,如何快速散除熔料温度对模具的影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机模具,其能够给予上模具充分的交替使用时间,有利于上模具的散热,从而提交注塑的效果。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注塑机模具,包括:模具支架,其包括第一平台、架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的第二平台、架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的一对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上部具有呈U字型的上缺口,固定搭设在一对上缺口底端的第三平台,所述支撑框的下部具有呈倒置U字型的下缺口,所述下缺口顶面竖直向下固定设置转轴,其中,一对支撑框平行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平台中轴线对称设置;第四平台,所述第四平台固设于一对支撑框顶端,其具有与所述注塑机喷嘴相匹配的导料口,所述导料口低端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注塑机喷嘴的最低高度;第一伸缩机构,其包括第一伸缩电机、与所述第一伸缩电机输出端沿输出端伸缩方向依次连接的两个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端竖直贯穿形成导料孔,所述导料孔底端与所述上模具的注塑部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平台顶面具有展现孔,当所述电机带动其中一个上模具的导料孔与所述导料口同轴设置时,该上模具注塑部的外边缘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该上模具底面外周边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所述上模具的高度略小于所述第三平台顶面至所述第四平台底面的距离;下模组件,其包括具有与两个转轴匹配的穿孔的基板,两个转轴分别穿过所述穿孔,以使所述基板在所述下缺口内上下滑动,固设于所述基板顶面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外周边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略小于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第二伸缩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平台的第二伸缩电机、设于所述伸缩电机输出轴顶端的U字型推板,所述第二平台贯穿具有使推板顶面穿过的抽拉孔,所述推板顶面穿过所述抽拉孔与所述基板底面固接,其中,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料口同轴设置。优选的是,所述第四平台底面沿导料口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垂直与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两个条状凹槽相邻两个内侧壁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上模具顶面沿输出轴方向的宽度,其中,所述条状凹槽底面竖直向下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弹簧,每个条状凹槽内第一弹簧的自由端固接有伸缩块,所述伸缩块沿所述第一伸缩电机输出轴方向的竖直截面包括一体成型的矩形部和倒置三角部,且所述倒置三角部的顶边与所述第四平台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优选的是,靠近所述第一伸缩电机输出轴的上模具与该输出轴连接的一侧、另一上模具远离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一侧均间隔设置两个球形凸起,所述第三平台顶面具有分别与四个凸起匹配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向内凹陷具有容纳所述固定块的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凹槽内垂直与球形凹槽的侧壁设置两个弹片,当所述第一伸缩电机带动靠近其的上模具使该上模具的导料孔与导料口同轴设置时,该上模具的凸起与其中两个固定块扣合,当所述第一伸缩电机带动另一上模具使该上模具的导料孔与导料口同轴设置时,该上模具的凸起与另两个固定块扣合。优选的是,所述下模具顶面上具有圆锥状凸块,所述上模具底面向上凹陷具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容纳槽,所述凸块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优选的是,所述下模具内具有矩形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上下顶端间固定设置有四个导向柱,所述容置腔底面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可沿所述导向柱上下滑动,所述底板顶面竖直向上设置三个顶柱,所述顶柱顶端贯穿所述下模具顶端与下模具的注塑部连通,且当所述底板与所述容置腔底面抵接时,所述顶柱顶面与所述上模具的顶面齐平;还包括:第三伸缩机构,所述第三伸缩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推板底面的第三伸缩电机、与所述第三伸缩电机顶端固接并竖直设置的推杆,所述推杆依次穿过第二平台、基板、容置腔底面与所述底板底面固接。优选的是,所述的注塑机模具,还包括:四个第二弹簧,四个第二弹簧分别套装在四个导向柱上,且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容置腔的顶面固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面与所述底板的顶面固接,当所述底板与所述容置腔底面抵接时,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给予上模具充分的交替使用时间,有利于上模具的散热,从而提交注塑的效果,以及上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上模具的交替时间可以控制在下模具开模后取料的时间范围内,不会给制品的制造造成额外的时间延长。第二、通过两个伸缩块的限制,实现初步定位,且不影响上模具在第一伸缩电机输出轴方向的移动,球形凸起和固定块的配合设置,实现二次定位,进而配合是以伸缩电机的伸缩控制,提高上模具与下模具的匹配度,圆锥状凸块实现上模具和下模具间的导向的三次定位,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第三、第三伸缩机构的设置便于制品取出,第二螺旋弹簧的设置为底板的下移提供外力,以使制模时,底板和容置腔的底端抵紧效果更好。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注塑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注塑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机模具,包括:模具支架,其包括水平放置的第一平台10、架设在所述第一平台10上的水平设置第二平台11(第二平台11通过板体或者柱体支撑固定架设在第一平台10上方)、架设在所述第二平台11上的一对支撑框2,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框2的上部具有呈U字型的上缺口20,固定搭设在一对上缺口20底端的第三平台12,第三平台12的宽度略小于所述上缺口20底面的长度,所述支撑框2的下部具有呈倒置U字型的下缺口21,所述下缺口21顶面竖直向下固定设置转轴22,其中,一对支撑框2彼此平行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注塑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支架,其包括第一平台、架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的第二平台、架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的一对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上部具有呈U字型的上缺口,固定搭设在一对上缺口底端的第三平台,所述支撑框的下部具有呈倒置U字型的下缺口,所述下缺口顶面竖直向下固定设置转轴,其中,一对支撑框平行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平台中轴线对称设置;第四平台,所述第四平台固设于一对支撑框顶端,其具有与所述注塑机喷嘴相匹配的导料口,所述导料口低端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注塑机喷嘴的最低高度;第一伸缩机构,其包括第一伸缩电机、与所述第一伸缩电机输出端沿输出端伸缩方向依次连接的两个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端竖直贯穿形成导料孔,所述导料孔底端与所述上模具的注塑部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平台顶面具有展现孔,当所述电机带动其中一个上模具的导料孔与所述导料口同轴设置时,该上模具注塑部的外边缘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该上模具底面外周边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下模组件,其包括具有与两个转轴匹配的穿孔的基板,两个转轴分别穿过所述穿孔,以使所述基板在所述下缺口内上下滑动,固设于所述基板顶面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外周边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略小于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第二伸缩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平台的第二伸缩电机、设于所述伸缩电机输出轴顶端的U字型推板,所述第二平台贯穿具有使推板顶面穿过的抽拉孔,所述推板顶面穿过所述抽拉孔与所述基板底面固接,其中,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料口同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支架,其包括第一平台、架设在所述第一平台上的第二平台、架设在所述第二平台上的一对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上部具有呈U字型的上缺口,固定搭设在一对上缺口底端的第三平台,所述支撑框的下部具有呈倒置U字型的下缺口,所述下缺口顶面竖直向下固定设置转轴,其中,一对支撑框平行设置,且沿所述第二平台中轴线对称设置;第四平台,所述第四平台固设于一对支撑框顶端,其具有与所述注塑机喷嘴相匹配的导料口,所述导料口低端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注塑机喷嘴的最低高度;第一伸缩机构,其包括第一伸缩电机、与所述第一伸缩电机输出端沿输出端伸缩方向依次连接的两个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端竖直贯穿形成导料孔,所述导料孔底端与所述上模具的注塑部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平台顶面具有展现孔,当所述电机带动其中一个上模具的导料孔与所述导料口同轴设置时,该上模具注塑部的外边缘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入该上模具底面外周边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内;下模组件,其包括具有与两个转轴匹配的穿孔的基板,两个转轴分别穿过所述穿孔,以使所述基板在所述下缺口内上下滑动,固设于所述基板顶面的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外周边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略小于所述展现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第二伸缩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平台的第二伸缩电机、设于所述伸缩电机输出轴顶端的U字型推板,所述第二平台贯穿具有使推板顶面穿过的抽拉孔,所述推板顶面穿过所述抽拉孔与所述基板底面固接,其中,所述第二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导料口同轴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平台底面沿导料口中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条状凹槽,所述条状凹槽垂直与所述第一伸缩电机的输出轴,两个条状凹槽相邻两个内侧壁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上模具顶面沿输出轴方向的宽度,其中,所述条状凹槽底面竖直向下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弹簧,每个条状凹槽内第一弹簧的自由端固接有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成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萨泰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