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拱魔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296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斗拱魔方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一和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二,或者包括至少二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二;所述单体一由正方体一、长方体一、正方体二、圆柱体一和长方体二依次同轴连为一整体,长方体二上设有榫槽一;所述单体二由长方体三、圆柱体二和长方体四依次连为一整体,其中长方体三上设有榫槽二和长方体四上设有榫槽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不仅节约材料,而且结合稳定,强度较高;由于只需采用若干个单体一和单体二,即可手动拼接出多种构型,使产品与使用者充分互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广泛,可制成各种家具、装饰品、基础构件等。

A bucket arch cub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ucket arch magic cub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one monomer with mortise-tenon structure and at least one monomer two with mortise-ten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or at least two monomers with mortise-ten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monomer is composed of a cube, a cube, a cube, a cylinder, and a cylinder. The cuboid two is coaxially connected as a whole, and the cuboid two is provided with a mortise and groove one; the monomer two is connected as a whole in turn by the cuboid three, the cylindrical two and the cuboid four, wherein the cuboid three is provided with a mortise and groove two and the cuboid four is provided with a mortise and groove thre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processing, not only saving materials, but also stable combination and high strength; because only a few monomers and two monomers are used, multiple configurations can be joined manually, so that the product and the user can interact fully. The utility model is widely applied, and can be made into various furniture, ornaments, foundation component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斗拱魔方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是一种斗拱魔方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但由于时代更迭,我们现在不仅很难看到大屋顶的形式,更是几乎摒弃了“斗拱”这种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结构。斗拱,又称枓栱、斗科、欂栌、铺作等,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四、榫卯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中国古建筑屋顶挑檐采用斗拱形式的较之没有斗拱的,在同样的地震烈度下抗震能力要强得多。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现有的斗拱类结构,通常由多个不同的部件构成,不仅结构复杂、加工繁琐中,而且需作大量裁减造成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斗拱魔方结构,该斗拱魔方结构可以拼接成多种构型,不仅节约材料,而且结合稳定,强度较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斗拱魔方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一和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二,所述单体一由正方体一、长方体一、正方体二、圆柱体一和长方体二依次同轴连为一整体,其中正方体一和正方体二边长相等,长方体一的横截面为边长小于正方体一的正方形,长方体一沿轴向的长度(即高)与正方体一边长相等,圆柱体一的直径小于正方体二的边长,圆柱体一的高等于正方体一的边长,长方体二的横截面为与正方体一等边长的正方形,长方体二上设有榫槽一;所述单体二由长方体三、圆柱体二和长方体四依次连为一整体,其中长方体三上设有榫槽二,长方体四上设有榫槽三,所述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的横截面均为与正方体一等边长的正方形,所述圆柱体二的直径小于正方体一的边长,圆柱体二的高等于正方体一的边长。所述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圆柱体二的二底面分别位于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的底面边角处。所述榫槽一和榫槽二为矩形和弧形的组合槽,矩形的长度(沿长方体长度方向亦即单体一或二轴向的长度)等于长方体一的横截面正方形的边长;所述圆柱体一和圆柱体二直径相等,弧形的半径等于圆柱体一半径。所述榫槽三为二个互为垂直的矩形槽相连形成的组合槽,矩形槽的长度(沿长方体长度方向亦即单体轴向的长度)等于正方体一的边长。或者,一种斗拱魔方结构,包括至少二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二,所述单体二由长方体三、圆柱体二和长方体四依次连为一整体,其中长方体三上设有榫槽二,长方体四上设有榫槽三,所述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且二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所述圆柱体二的直径小于正方形的边长,圆柱体二的高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述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圆柱体二的二底面分别位于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的底面边角处。所述榫槽二为矩形和弧形的组合槽。所述榫槽三为二个互为垂直的矩形槽相连形成的组合槽。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不仅节约材料,而且结合稳定,强度较高;由于只需采用若干个单体一和/或单体二,即可手动拼接出多种构型,使产品与使用者充分互动。本技术应用广泛,可制成各种家具、装饰品、基础构件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组合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组合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单体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单体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组合成图1结构形式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5,本技术包括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一1和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二2,或者包括至少二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二2。如图3所示,所述单体一1由正方体一3、长方体一4、正方体二7、圆柱体一13和长方体二8依次同轴连为一整体,其中正方体一3和正方体二7边长相等,长方体一4的横截面为边长小于正方体一3的正方形,长方体一4沿轴向的长度与正方体一3边长相等,圆柱体一13的直径小于正方体二7的边长,圆柱体一13的高等于正方体一7的边长,长方体二7的横截面为与正方体一3等边长的正方形,长方体二8上设有榫槽一9。如图4所示,所述单体二2由长方体三5、圆柱体二6和长方体四10依次连为一整体,其中长方体三5上设有榫槽二12和长方体四10上设有榫槽三11,所述长方体三5和长方体四10的横截面均为与正方体一3等边长的正方形,所述圆柱体二6的直径小于正方体一3的边长。所述长方体三5和长方体四10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圆柱体二6的二底面分别位于长方体三5和长方体四10的底面边角处。所述榫槽一9和榫槽二12为矩形和弧形的组合槽,矩形的长度(沿长方体长度方向亦即单体轴向的长度)等于长方体一4的横截面正方形的边长,弧形的半径等于圆柱体一13和圆柱体二6直径。所述榫槽三11为二个互为垂直的矩形槽相连形成的组合槽,矩形槽的长度(沿长方体长度方向亦即单体轴向的长度)等于正方体一3的边长。本技术可以将单体一1和单体二2分别整体成型,也可以按形状构成分别加工后连接在一起(如粘接、焊接等)。作为实施例,如图1所示结构形式,可以采用图5所示方法步骤,将第一个单体二按箭头所示方向插接到单体一,并通过榫槽二和圆柱体一榫卯连接;将第二个单体二按箭头所示方向插接到单体一和第一个单体二,并让第二个单体的榫槽三依次通过单体一的正方体一、长方体一、正方体二进入圆柱体一和第一个单体二的长方体三榫卯连接;即得到图1所示结构。同样道理,将第二个单体二插接到第一个单体二,并通过榫槽二和第一个单体二的圆柱体二榫卯连接;将第三个单体二插接到第一个单体二和第二个单体二,并让第三个单体的榫槽三通过第一个单体二的长方体四进入圆柱体二和第二个单体二的长方体三榫卯连接;即得到图2所示结构。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斗拱魔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一和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二,所述单体一由正方体一、长方体一、正方体二、圆柱体一和长方体二依次同轴连为一整体,其中正方体一和正方体二边长相等,长方体一的横截面为边长小于正方体一的正方形,长方体一沿轴向的长度与正方体一边长相等,圆柱体一的直径小于正方体二的边长,圆柱体一的高等于正方体一的边长,长方体二的横截面为与正方体一等边长的正方形,长方体二上设有榫槽一;所述单体二由长方体三、圆柱体二和长方体四依次连为一整体,其中长方体三上设有榫槽二,长方体四上设有榫槽三,所述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的横截面均为与正方体一等边长的正方形,所述圆柱体二的直径小于正方体一的边长,圆柱体二的高等于正方体一的边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斗拱魔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一和至少一个同时具有榫卯结构的单体二,所述单体一由正方体一、长方体一、正方体二、圆柱体一和长方体二依次同轴连为一整体,其中正方体一和正方体二边长相等,长方体一的横截面为边长小于正方体一的正方形,长方体一沿轴向的长度与正方体一边长相等,圆柱体一的直径小于正方体二的边长,圆柱体一的高等于正方体一的边长,长方体二的横截面为与正方体一等边长的正方形,长方体二上设有榫槽一;所述单体二由长方体三、圆柱体二和长方体四依次连为一整体,其中长方体三上设有榫槽二,长方体四上设有榫槽三,所述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的横截面均为与正方体一等边长的正方形,所述圆柱体二的直径小于正方体一的边长,圆柱体二的高等于正方体一的边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拱魔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圆柱体二的二底面分别位于长方体三和长方体四的底面边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拱魔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一和榫槽二为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伟李菁菁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