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可调部分进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7948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可调部分进汽装置,包括进汽管道壳体、进汽腔室壳体、两个部分进汽口、挡板和驱动装置;其中,进汽管道壳体与进汽腔室壳体相连通,所述进汽腔室壳体包括固定进汽腔室壳体与可调进汽腔室壳体;固定进汽腔室壳体与固定部分进汽口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构成固定汽流通道;可调进汽腔室壳体与挡板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挡板上开孔并与可调部分进汽口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构成可调汽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从实现透平效率与转子汽流力最佳平衡出发,设计驱动设备通过齿轮调节可调部分进汽口位置,实现多种进汽方式,在不同工况下,满足转子稳定安全前提下保证透平效率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可调部分进汽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小流量透平部分进汽装置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可调部分进汽装置。
技术介绍
透平是一种动力机械装置,是将流体介质中蕴有的能量转换成机械功的装置。透平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在某些工业领域需要用到小流量透平装置。对于小流量透平设备,如果采用全周进汽的方式,即整圈静叶全部进汽,则会导致相应的动静叶片高度也会过小。由于叶栅流道上下两个端面附近存在着较大的二次流损失,当叶片高度过小时,二次流产生的损失将会严重影响透平效率。因此,为了提高透平效率,需要采用部分进汽的方式来提高叶片的高度从而减小这种二次流损失。目前采用部分进汽的设备中,汽轮机多采用四阀控制进汽设计,通过控制不同阀门的开闭,可以实现单弧段进汽方式(即相邻弧段进汽方式)或者对角弧段进汽方式;小流量透平采用单弧段或者其它形式的弧段进汽方式,但是在设计之初,部分进汽位置已经固定。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部分进汽度情况下,采用单弧段进汽流动效率较高,但是由于进汽周向不均匀,汽流对转子产生的合力不为零,汽流力较大,造成转子的不稳定,严重时会造成设备故障甚至损坏。相应的,如果采用对角弧段进汽,部分进汽力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可调部分进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汽管道壳体(1)、进汽腔室壳体、固定部分进汽口(3)、挡板(5)和可调部分进汽口(6);其中,进汽管道壳体(1)与进汽腔室壳体相连通,进汽腔室壳体包括固定进汽腔室壳体(2)与可调进汽腔室壳体(4),且固定进汽腔室壳体(2)与固定部分进汽口(3)连接;挡板(5)挡板(5)与可调部分进汽口(6)的端面连接,可调进汽腔室壳体(4)紧邻挡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可调部分进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汽管道壳体(1)、进汽腔室壳体、固定部分进汽口(3)、挡板(5)和可调部分进汽口(6);其中,进汽管道壳体(1)与进汽腔室壳体相连通,进汽腔室壳体包括固定进汽腔室壳体(2)与可调进汽腔室壳体(4),且固定进汽腔室壳体(2)与固定部分进汽口(3)连接;挡板(5)挡板(5)与可调部分进汽口(6)的端面连接,可调进汽腔室壳体(4)紧邻挡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可调部分进汽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调进汽腔室壳体(4)包括通过螺栓连接的可调进汽腔室壳体上半部分(7)和可调进汽腔室壳体下半部分(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可调部分进汽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进汽腔室壳体(2)与固定部分进汽口(3)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组成固定汽流通道;挡板(5)与可调部分进汽口(6)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并与可调进汽腔室壳体(4)组成可调汽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可调部分进汽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板(5)上开有孔,在开孔处与可调部分进汽口(6)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挡板(5)周向上开有若干卯眼(9),榫钉(10)通过螺栓(11)固定在卯眼(9)中,挡板(5)通过榫钉(10)实现与可调进汽腔室壳体(4)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奇潘阳牛广硕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