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运输方法及其运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特指一种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运输方法及其运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直径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内运输方式主要分为轨道机车运输和汽车运输两种。轨道机车通常为4-5节平板编组,其优势在于单次运输量大、占用空间小,但是由于其运输需要在隧道内铺设轨道,通常两组车辆共用同一轨道,机动性较差,且用于较大坡度(大于3%)的工况时容易发生溜车事故,安全性较低。汽车与轨道机车相较,其单次运输量小但是机动性更好,总体运输效率更高,然而由于运输用汽车车辆的高度均超过3m,在盾构车架净空较小(小于3m)的工况下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且其运输通道必须为平面,无法在弧形的管片上运输。随着城市地下空间不断的开发和利用,在地下公路交通建设中,浅覆土隧道逐渐饱和,深埋隧道逐渐增多,势必造成隧道坡度越来越大。而在盾构车架底部运输通道净空较小的工况下,将对隧道施工材料运输带来困难:汽车运输无法直接进入盾构车架段,而轨道机车在大坡度工况下不但运输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小净空大坡度工况下施工如何选择隧道内水平运输方式成为影响工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盾构车架内的底部的管片上铺设机车轨道,并使所述机车轨道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盾构车架;在隧道内底部的管片上靠近所述机车轨道延伸出所述盾构车架的一端处搭设π形件,并使所述π形件延伸至靠近工作井处,所述π形件的顶面形成有平面;利用行驶于所述π形件的平面之上的汽车将施工材料从工作井运输至隧道内;将所述汽车上的施工材料吊运至行驶于所述机车轨道之上的轨道机车上;利用所述轨道机车将施工材料运输至盾构车架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盾构车架内的底部的管片上铺设机车轨道,并使所述机车轨道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盾构车架;在隧道内底部的管片上靠近所述机车轨道延伸出所述盾构车架的一端处搭设π形件,并使所述π形件延伸至靠近工作井处,所述π形件的顶面形成有平面;利用行驶于所述π形件的平面之上的汽车将施工材料从工作井运输至隧道内;将所述汽车上的施工材料吊运至行驶于所述机车轨道之上的轨道机车上;利用所述轨道机车将施工材料运输至盾构车架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汽车上的施工材料吊运至行驶于所述机车轨道之上的轨道机车上包括:在隧道内底部的管片上铺设行车轨道,并使所述行车轨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π形件的两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机车轨道的两侧;利用龙门吊行车将所述汽车上的施工材料吊运至所述轨道机车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隧道内底部的管片上铺设行车轨道包括:在隧道内底部的管片上间隔且可拆卸地设置牛腿,将轨道本体固定于所述牛腿之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吊行车上对应所述行车轨道设有两对吊臂,所述运输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吊臂将对应的行车轨道远离所述盾构车架的部分吊运至靠近所述盾构车架的一端并安装,从而使得所述行车轨道随盾构推进而前进。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π形件的两侧浇筑混凝土形成侧部平台,所述侧部平台的顶面与所述π形件的顶面相邻接从而扩大所述汽车行驶的平面。6.一种用于实施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康明,王金一,黄德中,张亮,范杰,李刚,蒋健,李亚博,许立斌,周依军,李瑞,寇晓勇,陈培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