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包括下存取层、立柱、上存取层,下存取层与上存取层通过立柱相连;上存取层可绕其与立柱连接处的节点转动,从而固定或释放上存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位置灵活,可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进行安装;可用于停放儿童自行车、电动车或者共享单车;存取车效率高,可同时存取多辆自行车;充分利用上层空间,通过不同的摆放方式最多使空间利用率提高了267%;采用纯机械装置,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操作简单轻便,还可方便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群体停放车辆;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难度小,易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小区住户的增多,以及共享单车的流行,自行车所带来的问题也频频出现,如:自行车占用电梯空间、自行车乱停放堵塞小区内交通、共享单车的随意停放、现有的高端停车设备占用空间大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出现过卡位式停车架的方式,这类停车架安装简便、成本低、可转移性较好,且不易造成“大风来,成片倒”的现象,车辆停放较为方便,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占地面积大、地面以上空间利用率低;悬挂式停车架的方式,该装置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考虑了地面以上空间,但其缺乏机动性,产品运输不便,一旦设备安装成功,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移动,就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且若在小区内占用了机动车道,将会造成交通拥堵;全自动地下自行车库的方式,该种停车装置充分减少了地面占用空间,延伸到地下空间,形成了“地上操作,地下停放”的工作模式,但该模式开发成本较高,还是无法平衡成本与空间利用率之间的关系;双层停车架的方式,这种停放装置增大了存车容量,但需要人力将自行车推举,虽然中国技术专利ZL200920210695.0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停车架,该技术通过将上架本体和架台活动安装在上滑架上,在存放自行车时可以将上架本体和架台沿上滑架拉出,从而可以使得存放更为方便,优化了人力,但是这对于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群体类的业主而言,其停车依然是费力,不够人性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装位置灵活、存取车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难度小,易于维修的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包括下存取层、立柱、上存取层,下存取层与上存取层通过立柱相连;上存取层可绕其与立柱连接处的节点转动,从而固定或释放上存取层。所述上存取层包括L型第一边、L型第二边;所述L型第二边一端与立柱连接,另一端与L型第一边相连;所述L型第二边可绕其与立柱连接处的节点作90度转动;所述下存取层包括滑轨、下层停车板;所述下层停车板可沿滑轨自由滑动。还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一端与L型第二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节点处设有旋转轴,所述L型第二边通过气弹簧可绕其与立柱连接处的旋转轴作90度转动,从而被固定或释放。所述L型第二边、下层停车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车辆前轮的停车挡板,所述下层停车板外侧端设有助推板。所述L型第一边上设有拉杆把手、稳固杆、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L型第一边、L型第二边相连处,通过螺栓将L型第一边、L型第二边固定连接;所述稳固杆一端固定在L型第一边,另一端与旋转轴活动连接,可绕旋转轴转动。所述L型第一边上设有用于固定轮胎的锁紧扣。所述下层停车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轮胎的锁紧扣。所述滑轨的个数≥1;所述L型第一边、L型第二边、立柱的个数≥1;所述L型第一边和下层停车板带有凹槽,所述锁紧扣置于凹槽内;所述停车挡板为U型结构,其开口端通过螺栓分别与L型第二边、下层停车板连接。所述滑轨通过两端的支撑架固定在地面,所述下层停车板通过滑块可沿滑轨自由滑动;所述立柱置于下层停车板之间的端面外侧;所述下层停车板与滑轨之间可成90度、45度、30度;所述立柱的高度小于所述拉杆把手的高度。所述立柱的高度为1200mm,所述拉杆把手的高度为1700mm;所述气弹簧的规格为300N,680-280mm的行程,其与立柱固定连接处离立柱靠近旋转轴的端面的距离为818.25mm,其与L型第二边固定连接处离L型第二边靠近旋转轴的端面的距离为320.7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可安装在小区3米以上的地下车库或地上空间,充分利用垂直空间,通过不同的摆放方式最多使空间利用率提高了267%,同时避免了存取车辆人员碰撞到上存取层。2.本专利技术采用纯机械装置,绿色环保、节约能源。3.本专利技术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操作简单轻便,还可方便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群体停放车辆。4.本专利技术存取车效率高,可同时存取多辆自行车。5.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难度小,易于维修。6.本专利技术安装位置灵活,可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进行安装。7.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停放儿童自行车、电动车或者共享单车。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A面剖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中停车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采用30度安装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停车状态示意图。其中,1—L型第一边,2—锁紧扣,3—稳固杆,4—拉杆把手,5—第一固定板,7—L型第二边,8—第二固定板,9—旋转轴,10—立柱,11—气弹簧,13—停车挡板,14—下层停车板,15—助推板,16—支撑架,17—滑块,18—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下存取层、立柱10、上存取层,下存取层与上存取层通过立柱10相连;上存取层可绕其与立柱10连接处的节点转动,从而固定或释放上存取层。上存取层包括L型第一边1、L型第二边7;L型第二边7一端与立柱10连接,另一端与L型第一边1相连;L型第二边7可绕其与立柱10连接处的节点作90度转动;下存取层包括滑轨18、下层停车板14;下层停车板14可沿滑轨18自由滑动。还包括气弹簧11;气弹簧11一端与L型第二边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立柱10固定连接;节点处设有旋转轴9,L型第二边7通过气弹簧11可绕其与立柱10连接处的旋转轴9作90度转动,从而被固定或释放。L型第二边7、下层停车板14上设有用于固定车辆前轮的停车挡板13,下层停车板14外侧端设有助推板15。L型第一边1上设有拉杆把手4、稳固杆3、第一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5位于L型第一边1、L型第二边7相连处,通过螺栓将L型第一边1、L型第二边7固定连接;稳固杆3一端固定在L型第一边1,另一端与旋转轴9活动连接,可绕旋转轴9转动。L型第一边1上设有用于固定轮胎的锁紧扣2。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层停车板14上设有用于固定轮胎的锁紧扣2。滑轨18的个数≥1;L型第一边1、L型第二边7、立柱10的个数≥1;L型第一边1和下层停车板14带有凹槽,锁紧扣2置于凹槽内;停车挡板13为U型结构,其开口端通过螺栓分别与L型第二边7、下层停车板14连接。滑轨18通过两端的支撑架16固定在地面,下层停车板14通过滑块17可沿滑轨18自由滑动;立柱10置于下层停车板14之间的端面外侧;下层停车板14与滑轨18之间可成90度、45度、30度;立柱10的高度小于拉杆把手4的高度。立柱10的高度为1200mm,拉杆把手4的高度为1700mm;气弹簧11的规格为300N,680-280mm的行程,其与立柱10固定连接处离立柱10靠近旋转轴9的端面的距离为818.25mm,其与L型第二边7固定连接处离L型第二边7靠近旋转轴9的端面的距离为320.76mm。实施例2:如附图1-5、7所示,在比较宽敞的路面,下层停车板14与滑轨18之间可采用成90度的方位安装。滑轨18通过其两端的支撑架16固定在地面,滑轨18上套有滑块17,滑轨18与滑块17之间成90度,滑块17内嵌于下层停车板14,从而下层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包括下存取层、立柱(10)、上存取层,其特征在于:下存取层与上存取层通过立柱(10)相连;上存取层可绕其与立柱(10)连接处的节点转动,从而固定或释放上存取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包括下存取层、立柱(10)、上存取层,其特征在于:下存取层与上存取层通过立柱(10)相连;上存取层可绕其与立柱(10)连接处的节点转动,从而固定或释放上存取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存取层包括L型第一边(1)、L型第二边(7);所述L型第二边(7)一端与立柱(10)连接,另一端与L型第一边(1)相连;所述L型第二边(7)可绕其与立柱(10)连接处的节点作90度转动;所述下存取层包括滑轨(18)、下层停车板(14);所述下层停车板(14)可沿滑轨(18)自由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弹簧(11);所述气弹簧(11)一端与L型第二边(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立柱(10)固定连接;所述节点处设有旋转轴(9),所述L型第二边(7)通过气弹簧(11)可绕其与立柱(10)连接处的旋转轴(9)作90度转动,从而被固定或释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第二边(7)、下层停车板(14)上设有用于固定车辆前轮的停车挡板(13),所述下层停车板(14)外侧端设有助推板(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混合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第一边(1)上设有拉杆把手(4)、稳固杆(3)、第一固定板(5);所述第一固定板(5)位于L型第一边(1)、L型第二边(7)相连处,通过螺栓将L型第一边(1)、L型第二边(7)固定连接;所述稳固杆(3)一端固定在L型第一边(1),另一端与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佳燕,田蔓,陈淑花,付炳翔,陈迪,吴青山,顾力彰,吴猛,何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