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729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纤维层,为纤维素纤维经由梳理平行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变色层,为具有网孔的PP纺粘非织造布,含有可逆感温变化的感温粉;第二纤维层,为化学合成纤维经由梳理交叉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是采用纺粘工艺生产的具有可逆感温变化感温粉的PP纺粘无纺布作用中间层,与纤维层经过水刺工艺复合所制得。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三废,环境友好,遇水或有机溶剂不会发生褪色,色牢度高。使用PP纺粘无纺布作为中间层增加了该非织造布的抗拉强度。所含有的感温粉能够使得该非织造布根据所浸润的水温的变化而颜色变化,扩大了水刺无纺布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刺非织布生产
,尤其是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
技术介绍
传统有色水刺非织造布的制作方法经过染色或者印花工艺,会产生“三废”,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传统的染色印花水刺非织造布所使用的色浆和固色剂、粘合剂等,基本含有有害物质,在与人体相接触时有可能会产生致敏反应及其他的影响身体健康的反应。且传统的染色印花水刺非织造材料遇水、有机溶剂或湿巾精华液等容易褪色,无法作为湿巾材料使用。在传统染色或印花水刺非织造布会由于批次、整理温度高低等因素对产品造成批次间的色差,会影响产品外观质量和使用价值。作为湿巾的水刺非织造布一般采用平行铺网方式,纵横向强力的差异较大,横向强力一般较低。传统有色的水刺非织造布在经过印花或染色后,所形成的颜色就固定下来不会有所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能够增加水刺复合非织造布的强力,而且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颜色亦发生变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包括:第一纤维层,为纤维素纤维经由梳理平行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变色层,为具有网孔的PP纺粘非织造布,含有可逆感温变化的感温粉;第二纤维层,为化学合成纤维经由梳理交叉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纤维素纤维为粘胶纤维、天丝纤维、竹纤维、铜氨纤维或醋酸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化学合成纤维为涤纶、丙纶、PLA纤维、蛋白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蛋白纤维为大豆蛋白或牛奶蛋白纤维。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变色层:将可逆感温变化的感温粉均匀的加入PP原料中,再加热使得PP熔融,制备出具有网孔的PP纺粘非织造布卷材,所述的PP纺粘非织布的克重在10-20克每平方米;(2)、制备第一纤维层:将纤维素纤维经过开包、抓取、称量、开松、混棉、并经过第一梳理机梳理成平方米重量为10-20克的第一纤维层;(3)制备第二纤维层:经过开包、抓取、称量、开松、混棉,并经过第二梳理机梳理、杂乱形成纤维网,经过交叉铺网机对第二梳理机所形成的纤维网进行铺网,并经过1.05-1.1的倍数的牵伸形成平方米重量为15-25克的第二纤维层;(4)制得复合层:在第一梳理机和第二梳理机之间设置一送布装置,将所制得的变色层输送至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之间,形成依次为第一纤维层、变色层和第二纤维层所组成的复合层;(5)水刺加固:将所制得的复合层在水刺加固区,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缠结加固,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通过穿过变色层网孔的纤维的缠结而复合;(6)烘干:将经过步骤(5)水刺加固所得到湿态下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布经过圆网烘干或穿透式烘干。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水刺加固区使用6个水刺头,分别为P1、P2、P3、P4、P5、P6,所述水刺头P1垂直于复合纤维网方向设置,所述水刺头P2沿水刺机的转鼓一的圆周向设置,所述水刺头P3沿转鼓二圆周向设置,所述水刺头P4和P5沿转鼓三圆周向设置;所述水刺头P6沿垂直于复合纤维网方向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水刺头P1的水刺压力为10-15kg/cm2;所述水刺头P2的水刺压力为20-30kg/cm2;所述水刺头P3的水刺压力为35-40kg/cm2;所述水刺头P4的水刺压力为40-45kg/cm2;所述水刺头P5的水刺压力为30-35kg/cm2;所述的水刺头P6的水刺头压力为40-45kg/cm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是采用纺粘工艺生产的具有可逆感温变化感温粉的PP纺粘无纺布作用中间层,与纤维层经过水刺工艺复合所制得。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三废,环境友好,遇水或有机溶剂不会发生褪色,色牢度高。使用PP纺粘无纺布作为中间层增加了该非织造布的抗拉强度。所含有的感温粉能够使得该非织造布根据所浸润的水温的变化而颜色变化,扩大了水刺无纺布的用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流程;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水刺头分布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第一纤维层;2-变色层;3-第二纤维层,4-转鼓一;5-转鼓二;6-转鼓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依次包括包括第一纤维层1、变色层2和第二纤维层3。第一纤维层1,为纤维素纤维经由梳理平行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纤维素纤维为粘胶纤维、天丝纤维、竹纤维、铜氨纤维或醋酸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纤维素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水性能,能够在作为湿巾或其他需要在湿润状态下使用时,可以吸附更多的水份,达到使用的要求。第一纤维层1的平方米重量为10-20克。变色层2,为具有网孔的PP纺粘非织造布,含有可逆感温变化的感温粉。该PP纺粘非织造布具有8-22目的网孔,可以提供第一纤维层1和第二纤维层3的纤维穿过的空间,可使得第一纤维层1和第二纤维层3可以得以缠结复合。感温粉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用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这种变色物质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可实现从有色至无色状态的颜色变化。感温粉为呈圆球状平均直径为2-7微米的微胶囊化的颗粒。第二纤维层3,为化学合成纤维经由梳理交叉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化学合成纤维为涤纶、丙纶、PLA纤维、蛋白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第二纤维网的平方米重量为15-25克。进一步的,蛋白纤维可以选择大豆蛋白或牛奶蛋白纤维。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到的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变色层2:将可逆感温变化的感温粉均匀的加入PP原料中,再加热使得PP熔融,制备出具有网孔的PP纺粘非织造布卷材,所述的PP纺粘非织布的克重在10-20克每平方米。所加入的感温粉的重量百分比为5-10%。将感温粉与PP原料切片的按照设定的重量百分比进行均匀混合,在PP纺粘非织造布生产设备上挤出,制备也具有8-22目网孔的PP纺粘无纺布卷材。(2)制备第一纤维层1:将纤维素纤维经过开包、抓取、称量、开松、混棉、并经过第一梳理机梳理、杂乱形成平方米重量为10-20克的第一纤维层1。第一纤维层1为第一梳理机直接输出的纤维网,为平行铺网,该铺网方式所形成的纤维网的纵横向强力差异较大。(3)制备第二纤维层3:经过开包、抓取、称量、开松、混棉,并经过第二梳理机梳理、杂乱形成纤维网,经过交叉铺网机对第二梳理机所形成的纤维网进行铺网,并经过1.05-1.1的倍数的牵伸形成平方米重量为15-25克的第二纤维层3。第二纤维网的成网方式为交叉铺网,该铺网方式的优点是纤维网的纵横向强力的差异较小。交叉铺网方式的交叉重叠部分为10cm。(4)制得复合层:在第一梳理机和第二梳理机之间设置一送布装置,将所制得的变色层2输送至第一纤维层1和第二纤维层3之间,形成依次为第一纤维层1、变色层2和第二纤维层3所组成的复合层。卷布装置上可放置PP纺粘非织造布卷材,在生产过程中,可进行送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纤维层,为纤维素纤维经由梳理平行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变色层,为具有网孔的PP纺粘非织造布,含有可逆感温变化的感温粉;第二纤维层,为化学合成纤维经由梳理交叉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纤维层,为纤维素纤维经由梳理平行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变色层,为具有网孔的PP纺粘非织造布,含有可逆感温变化的感温粉;第二纤维层,为化学合成纤维经由梳理交叉铺网、水刺加固所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素纤维为粘胶纤维、天丝纤维、竹纤维、铜氨纤维或醋酸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学合成纤维为涤纶、丙纶、PLA纤维、蛋白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蛋白纤维为大豆蛋白或牛奶蛋白纤维。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变化的水刺复合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变色层:将可逆感温变化的感温粉均匀的加入PP原料中,再加热使得PP熔融,制备出具有网孔的PP纺粘非织造布卷材,所述的PP纺粘非织布的克重在10-20克每平方米;(2)制备第一纤维层:将纤维素纤维经过开包、抓取、称量、开松、混棉、并经过第一梳理机梳理成平方米重量为10-20克的第一纤维层;(3)制备第二纤维层:经过开包、抓取、称量、开松、混棉,并经过第二梳理机梳理、杂乱形成纤维网,经过交叉铺网机对第二梳理机所形成的纤维网进行铺网,并经过1.05-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海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互生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