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两个不同第一配体的铕配合物红光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两个不同第一配体的铕配合物红光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可以分为两大类:配体发光和中心离子发光。大多配合物属于中心离子发光型配合物,其发光具有发光强度高,发光峰的半峰宽窄,发光效率高和修饰配体不影响发光颜色等优点,因此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是配体激发到单重激发态后,要经过系间穿越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将能量转移到中心离子,使中心离子受到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当稀土离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产生荧光。稀土配合物的发光主要是稀土离子的F-D跃迁引起的,因此发射呈窄带发射。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有以下三个:配体的光吸收强度,配体到铕离子的能量传递效率和铕离子本身的发射效率。所以对于铕离子来说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配体来提高发光强度。配体的结构不会影响配合物的发光波长,却决定着配合物的稳定性、成膜性和荧光效率。因此,铕配合物的进展就是其配体的进展,β-二酮配体因其特殊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两个不同第一配体的铕配合物红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两个不同第一配体的铕配合物红光材料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两个不同第一配体的铕配合物红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两个不同第一配体的铕配合物红光材料为: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两个不同第一配体的铕配合物红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两个不同第一配体的铕配合物红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1-苯基-4-烯-1,3-戊二酮的合成,在100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10mL甲基丙烯酸甲酯、20mL四氢呋喃、2.7mL苯乙酮,最后加入1.2g乙醇钠,用电磁炉电磁搅拌20h。用薄层层析检验反应完全后,用30%的冰醋酸50mL进行酸化,用20mL乙醚萃取有机层,并用5%NaHCO350mL,去离子水50mL洗涤两次,旋蒸除去乙醚,得14.79g粘稠棕黄色油状液体产物;步骤二,1-苯乙烯基-4-苯基-1,3-戊二酮的合成,在100mL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10mL肉桂酸乙酯、20mL四氢呋喃、2.7mL苯乙酮最后加入1.2g乙醇钠电磁搅拌18h。用薄层层析检验反应完全后,用30%的冰醋酸50mL酸化,用20mL乙醚萃取有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善吉,谢鹏波,袁宁宁,欧阳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