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两个水域中产生波浪的具有侧向移动的波浪屏障的波浪发生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713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6:04
一种波浪发生器系统(1),包括连续且细长的屏障(4),该屏障具有面向配备有第一暗礁(12)的第一水体(2)的正面(4a)和面向配备有第二暗礁(15)的第二水体(3)的背面(4b)。屏障(4)能以蛇形移动的方式沿整个长度(L)移动,并且正面(4a)和背面(4b)将水从水体(2,3)推向相应的暗礁(12,15)以在第一水体(2)和在第二水体(3)中形成波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在两个水域中产生波浪的具有侧向移动的波浪屏障的波浪发生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介质中的波浪发生器系统,并且具体涉及使用一系列活塞的波浪发生器系统,所述一系列活塞依次起作用并产生双波浪,即位于该系列活塞前方的波浪和位于该一系列活塞后方的波浪。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已知水介质中的装置和波浪发生器系统的多种设计,这些装置和系统的目的是在水介质中人工地产生波浪以供人类娱乐和休闲。还已知用于像冲浪那样的运动的波浪发生器系统。旨在用于冲浪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相对于其它波浪发生系统或装置而言具有增加的复杂性。更具体而言,这些系统寻求形成具有非常精确的特性和形状的波浪,从而模拟海洋中自然地产生的特定破碎波浪。一方面,波浪必须较高且优选是动态的,即向前移动。另外,波浪必须相当快速移动,并且如果可能的话,逐渐破碎,即存在非破碎区域和破碎区域。此外,理想的波浪必须优选具有冲浪者可以在其中执行他/她的例程或技术的浪管。获得适于冲浪的波浪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任务;事实上,多年来认为精确地模拟天然波浪的完美人工波浪不存在或不可能产生。波浪发生器系统的一个示例基于移动和/或倾斜板、叶片或活塞以在水中引起搅动。活塞的使用在构造上相对简单,并且在水介质中有效地产生波浪或搅动。活塞应理解为一面板,该面板在水体内反复前后移动,在水体内反复前后倾斜,或呈现相对于水体的两种移动(平移和倾斜)的组合,以便使水水平移动。为了试图使用活塞技术产生可冲浪的波浪,已研发基于一系列活塞的波浪发生器系统,所述一系列活塞对齐或成排放置,并且依次操作以获得逐渐破碎并具有任选的浪管的波浪,该波浪适于冲浪。此类系统的示例可以在专利US6920651、US4062192和US4783860中找到。由于可冲浪波浪必须较高和快速且因此输送高能量的事实,可冲浪波浪发生器系统所需的电力消耗非常高,常常使得在实践中此类系统在经济上不可行。本领域中已知的波浪发生器系统通常试图尤其通过增加系统在单位时间能够产生的波浪的数量来增加经济可行性,因为这将使得系统能够通过由多名用户长时间使用并且因此增加系统运营的收入。本专利技术旨在形成一种在经济上可行并且在实践中能够成功地运营的基于活塞的冲浪波浪发生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一种包括沿纵向布置的连续且细长的屏障的波浪发生系统。该屏障具有沿屏障的长度的正面和背面。正面面向第一水体,而背面面向第二水体。该屏障防止水从第一水体通向第二水体,或者反过来。第一暗礁在离屏障的一定距离处布置在第一水体下方的底板上。类似地,第二暗礁在离屏障的一定距离处布置在第二水体下方的底板上。屏障可利用蛇形移动沿其整个长度移动,所述蛇形移动在其正面上和其背面上形成横向起伏。所述起伏相互地朝向第一水体和第二水体移动。正面将水从第一水体推向第一暗礁,以在第一水体中形成波浪。继而,背面将水从第二水体推向第二暗礁,以在第二水体中形成波浪。该波浪发生器系统能够产生大量波浪,因为它在两个方向上、即朝向第一和第二两个区域同时产生波浪。此外,波浪呈现逐渐破碎,携带大量能量并且适于冲浪,而发生器系统需要合理的能量消耗、合理体积的水、总水体的合理表面积和一般而言系统的合理表面积(通常称为系统的“覆盖范围”)。这全都有助于使系统在经济上可行并允许系统成功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一种波浪发生器系统,该波浪发生器系统包括波浪发生器、水体和形成在水体下方的底板上的暗礁。暗礁提供位于暗礁与波浪发生器之间的较深区域与位于暗礁远处的较浅区域之间的过渡。波浪发生器面向水体,以致使水朝向暗礁移位并在水体中形成波浪。暗礁至少部分地由供波浪离开较浅区域的通道包围,该通道比较浅区域深并且将较深区域与较浅区域的一端连接。由波浪发生器移位的水能够由通道向后引向波浪发生器与暗礁之间的较深区域以用于产生新的波浪而不干涉沿较浅区域行进的可冲浪波浪。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可看到本专利技术的细节,附图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说明性实施例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的透视图,该波浪发生器系统具有基于板或活塞的移动屏障,所述板或活塞呈现相对于屏障的纵向的侧向平移,其中该系统在屏障的端部处装配有呈连续竖壁形式的横向边缘。-图2示出图1的系统的顶部平面图。-图3示出图1的系统的屏障中所包括的五个活塞以及它们的驱动机构和相关联的支承结构的透视图。-图4示出前图的三个活塞以及它们对应的驱动系统的放大透视图。-图5示出与活塞相关的框架以及电机和传动组件的底部透视图。-图6示出与活塞相关的托架的顶部透视图。-图7示出图1的系统的三个活塞的放大透视图,提供了与安置在每两个相邻活塞之间的两对铰接面板的布局有关的细节。-图8示出在屏障的仅一端中没有横向边缘的替代波浪发生器系统的透视图。-图9示出图8中的系统的顶部平面图。-图10示出图1的系统的屏障的透视图。-图1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屏障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屏障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屏障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屏障的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5示出图10的屏障的顶部平面图。-图16示出图11的屏障的顶部平面图。-图17示出图12的屏障的顶部平面图。-图18示出图13的屏障的顶部平面图。-图19示出图14的屏障的顶部平面图。-图20示出具有弯曲暗礁和直暗礁并且配备有用于使水朝屏障返回的深通道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1示出图20的系统的俯视平面图。-图2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面图。-图2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面图。-图2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面图。-图2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面图。-图2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面图。-图27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面图。-图28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波浪发生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顶部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人工波浪发生系统,该人工波浪发生系统基于细长的、连续的可移动屏障以使得屏障朝向位于屏障的两侧的两个对向水体往复移动的方式进行的蛇形运动。屏障构建成使得其阻止在通过两个水体之间通过。在其蛇形移动中,屏障将水交替地推向每个水体并且在每个水体中产生波浪。图1至7、10和1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和2,这些图示出了波浪发生器系统(1)的透视图和顶部平面图,该波浪发生器系统使得能够在第一水体(2)和第二水体(3)中产生可冲浪波浪。为此,系统(1)包括布置在纵向(5)上的形式为连续且细长的屏障(4)的波浪发生器。波浪发生器或屏障(4)可以朝向第一水体(2)和第二水体(3)以蛇形移动的方式往复移动。屏障(4)不是透水的,即在屏障(4)静止时和在屏障移动时所述屏障均阻止水经屏障(4)通过第一水体(2)与第二水体(3)之间。此外,屏障(4)优选大致靠着位于屏障(4)下方的系统的底板布置,使得屏障(4)有效阻止水在屏障(4)的下方通过第一水体(2)与第二水体(3)之间。“基本上阻止水的通过”应理解为屏障(4)不必与底板进行防水接触;允许系统的底板之间有数毫米或不到一厘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且细长的屏障(4),其沿纵向(5)布置,并且具有沿所述屏障(4)的长度(L)的正面(4a)和背面(4b),其中,所述正面(4a)面向第一水体(2)且所述背面(4b)面向第二水体(3),其中所述屏障(4)防止水经所述屏障(4)、在该屏障上方和该屏障下方以及沿所述长度(L)经过所述第一水体(2)与所述第二水体(3)之间;‑形成在所述第一水体(2)下方的底板(6)中并与所述正面(4a)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一暗礁(12),和形成在所述第二水体(3)下方的底板(8)中并与所述背面(4b)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二暗礁(15),其中‑所述屏障(4)能以蛇形移动的方式沿整个所述长度(L)移动,其中,所述正面(4a)将水从所述第一水体(2)推向所述第一暗礁(12)以在所述第一水体(2)中形成波浪(W),而所述背面(4b)将水从所述第二水体(3)推向所述第二暗礁(15)以在所述第二水体(3)中形成波浪(W)。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06 ES P201531602;2016.10.07 ES P2016313021.一种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且细长的屏障(4),其沿纵向(5)布置,并且具有沿所述屏障(4)的长度(L)的正面(4a)和背面(4b),其中,所述正面(4a)面向第一水体(2)且所述背面(4b)面向第二水体(3),其中所述屏障(4)防止水经所述屏障(4)、在该屏障上方和该屏障下方以及沿所述长度(L)经过所述第一水体(2)与所述第二水体(3)之间;-形成在所述第一水体(2)下方的底板(6)中并与所述正面(4a)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一暗礁(12),和形成在所述第二水体(3)下方的底板(8)中并与所述背面(4b)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二暗礁(15),其中-所述屏障(4)能以蛇形移动的方式沿整个所述长度(L)移动,其中,所述正面(4a)将水从所述第一水体(2)推向所述第一暗礁(12)以在所述第一水体(2)中形成波浪(W),而所述背面(4b)将水从所述第二水体(3)推向所述第二暗礁(15)以在所述第二水体(3)中形成波浪(W)。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4)从所述屏障(4)下方的底板延伸出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2)向上延伸到所述波浪(W)的波峰上方的一定高度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暗礁(12)和所述第二暗礁(15)中的至少一者至少部分是直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暗礁(12)和所述第二暗礁(15)中的至少一者至少部分是弯曲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暗礁(12)和所述第二暗礁(15)中的至少一者在顶部平面图中与所述屏障(4)的纵向(5)形成-20度至20度的角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4)包括具有边缘(71)的一系列铰接面板(70),所述边缘能以它们之间的一定时间偏差朝向所述第一水体(2)和所述第二水体(3)往复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4)的正面(4a)和背面(4b)具有多个正面(50a;60a;80a;90a)和背面(50b;60b;80b;90b),所述多个正面和背面沿纵向(5)布置并且能以它们之间的一定时间偏差朝向所述第一水体(2)和所述第二水体(3)横向且往复地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4)包括布置在所述屏障(4)的正面(4a)中的邻接的正面(80a;90a)之间的至少一个可移动的中间元件(50;60c;81;92)。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50;60c;81;92)是刚性的、柔性的或它们的组合。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4)包括布置在所述屏障(4)的正面(4a)中的邻接的背面(80b;90b)之间的至少一个可移动的中间元件(50;60c;81;92)。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元件(50;60c;81;92)是刚性的、柔性的或它们的组合。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4)包括相邻的块体(60),所述块体能以它们之间的一定时间偏差朝向所述第一水体(2)和朝向所述第二水体(3)往复移动,其中,所述正面(60a)和所述背面(60b)是所述块体(60)的背面和正面。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4)包括多个板(20;80;90),所述板布置在所述纵向(5)上并且能以它们之间的一定时间偏差朝向所述第一水体(2)和朝向所述第二水体(3)横向和往复地移动,其中,所述正面(20a;80a;90a)和所述背面(20b;80b;90b)是所述板(20;80;90)的背面和正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4)包括至少一个铰接元件,所述铰接元件是柔性的、刚性的或它们的组合并且布置在相邻的板(20;80;90)之间。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84)包括两个刚性的铰接面板(50;92),所述铰接面板位于相邻的板(20;90)之间并铰接连接到所述相邻的板(20;90)。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每个板(90)都能以枢转移动的方式移动。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每个板都能以平移和枢转移动的方式移动。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每个板(20;80)都能以平移方式移动。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每个板(20)都由布置在所述板(4)上方的驱动系统(21)操作。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波浪发生器系统(1),其特征在于,每个板(20)都从上部结构(31)悬挂。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M·奥德里奥索拉萨加斯图梅
申请(专利权)人:因斯坦特体育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班牙,E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