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710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59
在包括血泵(50)和血管内流动插管(53)的血泵系统中,压力传感器(30)布置在流动插管内,并且相对于流动插管的纵向轴线(1)布置在血流通过开口(54)的基准层处或布置成邻接血流通过开口(54)。通过这种布置,压力传感器(30)可以用于非常准确地安全地检测流动插管(53)外部的压力以及血管壁是否被吸入抵靠血流通过开口(54)的事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血泵系统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泵系统,其包括血泵和血管内流动插管,血管内流动插管与血泵流体连通并将血液从血管朝向血泵引导。更具体地,血泵是血管内旋转血泵,其可以放置在血管内,例如左心室或右心室或主动脉或任何其他血管,视情况而定。血泵由电机驱动,电机可以在患者体外,或者可以与泵一起放置在血管内。在前一种情况下,泵经由柔性驱动线连接到外部电机,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泵和电机组合以形成一体的泵送装置,并优选地通过导管从患者体外接收能量。后一种结构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血泵系统的优选结构,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例如,当这样的血泵系统用于临时心脏维持时,它们被经皮引入例如股动脉并被引导通过身体的血管系统,以便维持或替换心脏中的泵送动作。在运行期间,流动插管突出穿过心脏瓣膜开口,以使血能够经由泵被泵送穿过心脏瓣膜。此外,血泵系统在血泵的壳体外部和流动插管的外部装备有压力传感器,以便建立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关于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的数据以及血泵系统的电机的功率消耗共同形成了一组用于血泵系统的功能和输送速率的相关信息。另外,所测量的压力使得能够得出关于血泵在血管系统中的定位的推论。此外,差力压与电机的当前功率消耗的比较使得能够确定局部状态以及汽蚀和吸入。WO2013/160407A1提出为血泵系统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压力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可以在血泵的近端处和/或在流动插管的远端处设置在血泵系统的外部。附加的压力传感器可以设置在流动插管内,用于确定流动插管何时被吸入抵靠心室壁。在WO2013/160407A1中强调,除了流动插管内的压力传感器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具有在流动插管的外部、位于其血流通过开口附近以便测量那里的生理血压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特别是解决了外部压力传感器在流动插管上的优先布置,以测量患者心室中的生理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相对于压力传感器的布置进一步改进已知的血泵系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血泵系统包括血泵和与血泵流体连通的血管内流动插管,并且具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在流动插管的远端部分处在流动插管内布置在血流通过开口的区域中或布置成邻接血流通过开口的区域。流动插管的远端部分是更加远离血泵——即更加位于血泵远侧——的端部,并且位于流动插管的远端的血流通过开口用于使血液在其通往泵的途中进入流动插管,或在泵以相反方向被驱动时使血液离开流动插管。重要的是,压力传感器布置在流动插管内。以这种方式,当流动插管被吸入抵靠心室壁或者流动插管以其他方式移位时,压力传感器不会被心室壁覆盖或以任何其他方式被阻挡。因此,例如,压力传感器指示出压力大约为零或者心跳的有节奏的压力差快速减小是流动插管被吸入抵靠心室壁的明显信号。换句话说,布置在流动插管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尤其可以用作壁吸入指示器。然而,由于其在流动插管的血流通过开口的区域中或邻接血流通过开口的区域的特定布置,所以相同的压力传感器可以用于第二目的,即测量或至少大致测量流动插管外部的压力,例如心脏的左心室或右心室内的压力,视情况而定,这是因为血流通过开口的区域中的血压基本上与流动插管外部的血压一致。因此,所提出的压力传感器的特殊位置使得其可以作出上述操作,而无需在流动插管的外部设置单独的外部压力传感器。尤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血泵系统可以适于根据由布置在流动插管的远端部分内的压力传感器提供的第一压力值和由布置在血泵外部(例如在血泵壳体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提供的第二压力值来确定压力差。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解释本专利技术。其中示出了:图1是血泵系统,该血泵系统具有血泵和流动插管,该流动插管被放置成穿过主动脉并延伸穿过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16),图2A至2D,其为将压力传感器放置在流动插管内的各种选择,和图3A和3B,其为限定了流动插管的流入保持架的框架结构的两种变型。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具有导管10的血泵系统,在该示例中,导管10被引入到逆行的降主动脉11中。降主动脉11是主动脉12的一部分,主动脉12首先从心脏上升然后下降并具有主动脉弓14。主动脉瓣15位于主动脉12的起始处,主动脉瓣15将左心室16连接到主动脉12,并且血管内血泵系统延伸到主动脉瓣15。除了导管10之外,血泵系统还包括旋转泵50以及流动插管53,旋转泵50固定在导管软管20的远端并且具有电机部分51和泵部分52,泵部分52设置在距离电机部分51一轴向距离处,流动插管53从泵部分52的流入端部沿远端方向突出。流动插管53在其远端部分EP处具有血流通过开口54,其形成吸入入口,或者如果泵50以反向方向被驱动,则其形成血流出口。在通过开口54的远侧设置有软质柔性尖端55,其可以例如构造为“猪尾线(pigtail)”或J形。穿过导管软管20延伸出对于操作泵送装置50很重要的不同的线和装置。其中,图1仅示出了两个光纤28A、28B,其在近端附接到评估装置(evaluationdevice)100。这些光纤28A、28B分别是光学压力传感器的一部分,该光学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头30和60一方面位于泵部分52的壳体外部上,另一方面位于流动插管53的远端部分EP的内部。由传感器头30和60传输的压力在评估装置100中被转换成电信号并显示在例如显示屏101上。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具有一体的电机部分51的旋转泵。相反,用于驱动泵的电机可以设置在患者体外,并且柔性驱动线可以将泵与外部电机连接。除了实际压力信号之外,借助于传感器头60测量主动脉压力和借助于传感器头30测量心室压力使得以下成为可能:例如,测量心脏恢复所借助的收缩性测量,以及用于计算泵送装置50的流量的压力差的建立。WO2013/160407A1中更详细地解释了电光压力测量的原理以及光纤的结构和布置,其相应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本专利技术与该公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压力传感器30放置在流动插管53内的特定位置处,而不是放置在流动插管的外表面上,如下文将解释的那样。图2A更详细地示出了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流动插管53的远端部分EP。相对于其大致纵向轴线1,端部EP包括径向的血流通过开口54,其用于使血液进入,或根据情况使血液离开流动插管53。在血流通过开口54的区域中,设置了包括多个支柱58的框架结构,以便形成用于两个目的的保持架。首先,支柱58将流动插管53的流动引导部分与软质柔性尖端55连接。其次,形成保持架的框架结构防止心室壁被吸入并阻塞流动插管53。因此,支柱58通常可以轴向延伸,但是它们同样可以螺旋地延伸、彼此交叉和/或具有互相连接。如图2B所示,支柱58将血流通过开口54分为单独的血流开口54A至54D。血流通过开口54A和54D的区域中的虚线标记了流动插管53在血流入口54的区域A中的外部界限。图2C是端部EP的截面图。由虚线围成的区域A指示了血流通过开口54或各个开口54A至54D相对于流动插管的纵向轴线1的基准层。这是压力传感器30在流动插管内部可以被定位的区域。例如,如图2C所示,压力传感器可以放置在位置X处,并且通过仅示意性地示出的压力传感器30’例示。在任何情况下,压力传感器30’的压敏表面32应垂直于纵向轴线1取向,原因在WO2013/160407A1中有更详细的解释,即提高测量精度以便能够从信号数据导出高达2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泵系统,其包括血泵(50)和血管内流动插管(53),所述血管内流动插管(53)与所述血泵流体连通并且具有大致纵向轴线(1)、位于所述血泵远端的远端部分(EP)和更靠近所述血泵的近端部分,其中所述流动插管(53)在其远端部分(EP)处具有用于使血液进入或离开所述流动插管的至少一个血流通过开口(54;54A‑54D),并且其中压力传感器(30;30’;30”;30”’)布置在所述流动插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对于所述流动插管的纵向轴线(1)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血流通过开口的基准层(A)处或者邻接所述至少一个血流通过开口的所述基准层(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11 EP 16155239.31.一种血泵系统,其包括血泵(50)和血管内流动插管(53),所述血管内流动插管(53)与所述血泵流体连通并且具有大致纵向轴线(1)、位于所述血泵远端的远端部分(EP)和更靠近所述血泵的近端部分,其中所述流动插管(53)在其远端部分(EP)处具有用于使血液进入或离开所述流动插管的至少一个血流通过开口(54;54A-54D),并且其中压力传感器(30;30’;30”;30”’)布置在所述流动插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对于所述流动插管的纵向轴线(1)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血流通过开口的基准层(A)处或者邻接所述至少一个血流通过开口的所述基准层(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血流通过开口中的每一个具有围绕所述通过开口的边界线,并且所述边界线具有近端部分(57),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30;30’,30”;30”’)相对于所述流动插管的纵向轴线(1)布置在所述边界线的所述近端部分(57)的基准层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系统,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30;30’;30”;30”’)邻接所述边界线的所述近端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西斯弗兰克·基尔霍夫克里斯托夫·尼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阿比奥梅德欧洲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