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雪专利>正文

气压式排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876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压式排绳器,其特征是前后排绳轮套在前后扶正杆上并把钢丝绳夹扶在它们之间,左右活塞组活塞杆前端的支顶轮顶住前后排绳轮,左右两个活塞组利用钻机提供的压缩空气始终给前后排绳轮一个稳定的支顶力并能随着钢丝绳在滚筒上的缠绕和松绳而平稳地前后左右移动,滚筒上的钢丝绳不会任意排列或因急刹车而乱缠。当现场提供压缩空气的压力过大,空游车重量下的钢丝绳缠绕和松绳时不能带动排绳器的左右活塞随钢丝绳前后左右平稳移动时可通过调节储气罐进气管上的减压阀降低气压,以保证支顶住排绳轮的左右活塞随着空游车重量下滚筒上钢丝绳的缠绕和松绳而平稳移动。为保证使用安全和寿命,储气罐下必须加上气水分离器及油雾器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压式排绳器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4200498、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气压式排绳器、申请日为:2013年09月16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石油钻修井起下游车过程中钻机滚筒上钢丝绳的整齐排列,钢丝绳不被缠乱并挤压损坏。
技术介绍
在石油钻修井起下游车过程中钻机滚筒上的钢丝绳往上缠绕时因无稳定的扶正力迫使其往滚筒上按序排列,所以钢丝绳容易缠乱。现场所用的几种钻机滚筒排绳器也因不能给缠绕的钢丝绳稳定的扶正力,滚筒上的钢丝绳也容易缠乱。缠乱后的钢丝绳相互挤压容易早期损坏,如果悬挂的钻具较重时有可能把缠乱的钢丝绳因挤压而拉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场目前普遍存在钻机滚筒上钢丝绳容易缠乱后导致的钢丝绳早期磨损及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了一种气压式排绳器,有效防止滚筒钢丝绳缠乱后钢丝绳相互挤压容易早期损坏及可能导致的事故。本气压式排绳器采用钻机现场现有的压缩空气在双向活塞缸套中相互保持平衡的原理给排绳器所控制的钢丝绳一个比较稳定的扶正力来达到滚筒上的钢丝绳整齐排列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完成的:一种气压式排绳器主要由前扶正杆、后扶正杆、左支撑杆固定支架、前排绳轮、后排绳轮、左前支顶轮、左后支顶轮、左前扶正环、左后扶正环、左支顶轮架、左活塞杆、左活塞、左活塞筒、左活塞盖、左活塞筒支架、左扶正筒、左支撑杆、左前进气管、左后进气管、左进气三通、右支撑杆固定支架、右前支顶轮、右后支顶轮、右前扶正环、右后扶正环、右支顶轮架、右活塞杆、右活塞、右活塞筒、右活塞盖、右活塞筒支架、右扶正筒、右支撑杆、右前进气管、右后进气管、右进气三通、储气罐、减压阀组成,前扶正杆和后扶正杆固定在左扶正筒和右扶正筒上,前排绳轮和后排绳轮分别套装在前扶正杆和后扶正杆上,左前支顶轮,左后支顶轮,左前扶正环,左后扶正环均固定安装在左支顶轮架的前端,左前扶正环套在前扶正杆上,左后扶正环套在后扶正杆上,左前支顶轮顶在前排绳轮的左边,左后支顶轮顶在后排绳轮的左边,左支顶轮架固定在左活塞杆的前端,左活塞与左活塞杆的后端连接并套装在左活塞筒中,左活塞盖套装在左活塞杆并盖在左活塞筒的右端,左活塞筒支架固定在钻机护罩上并支撑前后移动的左活塞筒,左活塞筒的右端固定在左扶正筒上,左扶正筒套在左支撑杆上,左支撑杆固定在左支撑杆固定支架上,左前进气管接到左活塞筒的前端,左后进气管接到左活塞筒的后端,左进气三通与储气罐左前进气管左后进气管连接,右前支顶轮,右后支顶轮,右前扶正环,右后扶正环均固定安装在右支顶轮架的前端,右前扶正环套在前扶正杆上,右后扶正环套在后扶正杆上,右前支顶轮顶在前排绳轮的右边,右后支顶轮顶在后排绳轮的右边,右支顶轮架固定在右活塞杆的前端,右活塞与右活塞杆的后端连接并套装在右活塞筒中,右活塞盖套装在右活塞杆并盖在右活塞筒的左端,右活塞筒支架固定在钻机护罩上并支撑前后移动的右活塞筒,右活塞筒的左端固定在右扶正筒上,右扶正筒套在右支撑杆上,右支撑杆固定在右支撑杆固定支架上,左支撑杆固定支架和右支撑杆固定支架分别固定在钻机护罩滚筒的两边,右前进气管接到右活塞筒的前端,右后进气管接到右活塞筒的后端,右进气三通与储气罐右前进气管右后进气管连接,储气罐与减压阀连接,减压阀与钻机气源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常规件组装、极易加工安装、成本低,具有普遍使用的优点。2、本专利技术因采用钻机现场现有的压缩空气在双向活塞缸套中相互保持平衡的原理给排绳器所控制的钢丝绳一个比较平稳的扶正力来达到滚筒上的钢丝绳整齐排列的目的,所以排绳效果好,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气压式排绳器主要由前扶正杆1、后扶正杆2、左支撑杆固定支架3、前排绳轮4、后排绳轮5、左前支顶轮6、左后支顶轮7、左前扶正环8、左后扶正环9、左支顶轮架10、左活塞杆11、左活塞12、左活塞筒13、左活塞盖14、左活塞筒支架15、左扶正筒16、左支撑杆17、左前进气管18、左后进气管19、左进气三通20、右支撑杆固定支架21、右前支顶轮22、右后支顶轮23、右前扶正环24、右后扶正环25、右支顶轮架26、右活塞杆27、右活塞28、右活塞筒29、右活塞盖30、右活塞筒支架31、右扶正筒32、右支撑杆33、右前进气管34、右后进气管35、右进气三通36、储气罐37、减压阀38组成,前扶正杆1和后扶正杆2固定在左扶正筒16和右扶正筒32上,前排绳轮4和后排绳轮5分别套装在前扶正杆1和后扶正杆2上,左前支顶轮6,左后支顶轮7,左前扶正环8,左后扶正环9均固定安装在左支顶轮架10的前端,左前扶正环8套在前扶正杆1上,左后扶正环9套在后扶正杆2上,左前支顶轮6顶在前排绳轮4的左边,左后支顶轮7顶在后排绳轮5的左边,左支顶轮架10固定在左活塞杆11的前端,左活塞12与左活塞杆11的后端连接并套装在左活塞筒13中,左活塞盖14套装在左活塞杆11并盖在左活塞筒13的右端,左活塞筒支架15固定在钻机护罩上并支撑前后移动的左活塞筒13,左活塞筒的右端固定在左扶正筒16上,左扶正筒16套在左支撑杆17上,左支撑杆17固定在左支撑杆固定支架3上,左前进气管18接到左活塞筒13的前端,左后进气管19接到左活塞筒13的后端,左进气三通20与储气罐37左前进气管18左后进气管19连接,右前支顶轮22,右后支顶轮23,右前扶正环24,右后扶正环25均固定安装在右支顶轮架26的前端,右前扶正环24套在前扶正杆1上,右后扶正环25套在后扶正杆2上,右前支顶轮22顶在前排绳轮4的右边,右后支顶轮23顶在后排绳轮5的右边,右支顶轮架26固定在右活塞杆27的前端,右活塞28与右活塞杆27的后端连接并套装在右活塞筒29中,右活塞盖30套装在右活塞杆27并盖在右活塞筒29的左端,右活塞筒支架31固定在钻机护罩上并支撑前后移动的右活塞筒29,右活塞筒的左端固定在右扶正筒32上,右扶正筒32套在右支撑杆33上,右支撑杆33固定在右支撑杆固定支架21上,左支撑杆固定支架3和右支撑杆固定支架21分别固定在钻机护罩滚筒的两边,右前进气管34接到右活塞筒29的前端,右后进气管35接到右活塞筒29的后端,右进气三通36与储气罐37右前进气管34右后进气管35连接,储气罐37与减压阀38连接,减压阀38与钻机气源连接。因左右活塞在活塞筒中受到来自压缩空气的压力不能自由移动,所以给左右活塞杆一个力,左右活塞杆上的力通过左右支顶轮架给四个支顶轮一个力,四个支顶轮从左右两边给前后排绳轮一个力,左支顶轮架10和右支顶轮架26被四个扶正套套在前后扶正杆上使其可左右移动并随着扶正杆的前后移动而移动,扶住钢丝绳的前排绳轮4和后排绳轮5被左支顶轮架10和右支顶轮架26上的四个支顶轮左右相互顶住。当钻机滚筒转动时,钢丝绳随着在滚筒上按序左右缠绕收绳或松绳时夹住钢丝绳的前排绳轮4和后排绳轮5既受到滚筒上钢丝绳往左右摆动的力。前后排绳轮被钢丝绳带动往左移动时左边左活塞筒13中的压缩空气给左活塞12一个向右的力,左活塞杆11给前后排绳轮一个向右的力,当其往左摆动的力克服左活塞12左边压缩空气的力时左活塞既往左移动,左活塞筒13中左活塞12左边的压缩空气受压,压力通过左后进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压式排绳器,主要由所述前扶正杆(1)、后扶正杆(2)、左支撑杆固定支架(3)、前排绳轮(4)、后排绳轮(5)、左前支顶轮(6)、左后支顶轮(7)、左前扶正环(8)、左后扶正环(9)、左支顶轮架(10)、左活塞杆(11)、左活塞(12)、左活塞筒(13)、左活塞盖(14)、左活塞筒支架(15)、左扶正筒(16)、左支撑杆(17)、左前进气管(18)、左后进气管(19)、左进气三通(20)、右支撑杆固定支架(21)、右前支顶轮(22)、右后支顶轮(23)、右前扶正环(24)、右后扶正环(25)、右支顶轮架(26)、右活塞杆(27)、右活塞(28)、右活塞筒(29)、右活塞盖(30)、右活塞筒支架(31)、右扶正筒(32)、右支撑杆(33)、右前进气管(34)、右后进气管(35)、右进气三通(36)、储气罐(37)、减压阀(38)组成,其特征是:前扶正杆(1)和后扶正杆(2)固定在左扶正筒(16)和右扶正筒(32)上,前排绳轮(4)和后排绳轮(5)分别套装在前扶正杆(1)和后扶正杆(2)上,左前支顶轮(6),左后支顶轮(7),左前扶正环(8),左后扶正环(9)均固定安装在左支顶轮架(10)的前端,左前扶正环(8)套在前扶正杆(1)上,左后扶正环(9)套在后扶正杆(2)上,左前支顶轮(6)顶在前排绳轮(4)的左边,左后支顶轮(7)顶在后排绳轮(5)的左边,左支顶轮架(10)固定在左活塞杆(11)的前端,左活塞(12)与左活塞杆(11)的后端连接并套装在左活塞筒(13)中,左活塞盖(14)套装在左活塞杆(11)并盖在左活塞筒(13)的右端,左活塞筒支架(15)固定在钻机护罩上并支撑前后移动的左活塞筒(13),左活塞筒(13)的右端固定在左扶正筒(16)上,左扶正筒(16)套在左支撑杆(17)上,左支撑杆(17)固定在左支撑杆固定支架(3)上,左前进气管(18)接到左活塞筒(13)的前端,左后进气管(19)接到左活塞筒(13)的后端,左进气三通(20)与储气罐(37)左前进气管(18)左后进气管(19)连接,右前支顶轮(22),右后支顶轮(23),右前扶正环(24),右后扶正环(25)均固定安装在右支顶轮架(26)的前端,右前扶正环(24)套在前扶正杆(1)上,右后扶正环(25)套在后扶正杆(2)上,右前支顶轮(22)顶在前排绳轮(4)的右边,右后支顶轮(23)顶在后排绳轮(5)的右边,右支顶轮架(26)固定在右活塞杆(27)的前端,右活塞(28)与右活塞杆(27)的后端连接并套装在右活塞筒(29)中,右活塞盖(30)套装在右活塞杆(27)并盖在右活塞筒(29)的左端,右活塞筒支架(31)固定在钻机护罩上并支撑前后移动的右活塞筒(29),右活塞筒的左端固定在右扶正筒(32)上,右扶正筒(32)套在右支撑杆(33)上,右支撑杆(33)固定在右支撑杆固定支架(21)上,左支撑杆固定支架(3)和右支撑杆固定支架(21)分别固定在钻机护罩滚筒的两边,右前进气管(34)接到右活塞筒(29)的前端,右后进气管(35)接到右活塞筒(29)的后端,右进气三通(36)与储气罐(37)右前进气管(34)右后进气管(35)连接,储气罐(37)与减压阀(38)连接,减压阀(38)与钻机气源连接;在储气罐下设置有油雾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式排绳器,主要由所述前扶正杆(1)、后扶正杆(2)、左支撑杆固定支架(3)、前排绳轮(4)、后排绳轮(5)、左前支顶轮(6)、左后支顶轮(7)、左前扶正环(8)、左后扶正环(9)、左支顶轮架(10)、左活塞杆(11)、左活塞(12)、左活塞筒(13)、左活塞盖(14)、左活塞筒支架(15)、左扶正筒(16)、左支撑杆(17)、左前进气管(18)、左后进气管(19)、左进气三通(20)、右支撑杆固定支架(21)、右前支顶轮(22)、右后支顶轮(23)、右前扶正环(24)、右后扶正环(25)、右支顶轮架(26)、右活塞杆(27)、右活塞(28)、右活塞筒(29)、右活塞盖(30)、右活塞筒支架(31)、右扶正筒(32)、右支撑杆(33)、右前进气管(34)、右后进气管(35)、右进气三通(36)、储气罐(37)、减压阀(38)组成,其特征是:前扶正杆(1)和后扶正杆(2)固定在左扶正筒(16)和右扶正筒(32)上,前排绳轮(4)和后排绳轮(5)分别套装在前扶正杆(1)和后扶正杆(2)上,左前支顶轮(6),左后支顶轮(7),左前扶正环(8),左后扶正环(9)均固定安装在左支顶轮架(10)的前端,左前扶正环(8)套在前扶正杆(1)上,左后扶正环(9)套在后扶正杆(2)上,左前支顶轮(6)顶在前排绳轮(4)的左边,左后支顶轮(7)顶在后排绳轮(5)的左边,左支顶轮架(10)固定在左活塞杆(11)的前端,左活塞(12)与左活塞杆(11)的后端连接并套装在左活塞筒(13)中,左活塞盖(14)套装在左活塞杆(11)并盖在左活塞筒(13)的右端,左活塞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韦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