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跨距光传输系统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光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单跨距光传输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超长单跨距光传输系统有别于传统的通信系统,其单跨距的光缆长度一般要求几百公里,线路中间不能有任何的中继设备。超长跨距全光传输系统为网络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由于减少了光/电转换次数,并且可以利用光纤丰富的带宽资源,超长距离传输技术大大降低了长距离传输的成本,同时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都得到了保证。在通过前向纠错技术、调制码型、增大发送功率、功率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和拉曼放大等常规技术仍不能解决长跨距问题时,遥泵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单跨距距离。遥泵(ROPA,RemoteOpticallyPumpedAmplifier)技术通过光缆中插入掺饵光纤等增益介质提供光放大,同时在该点不需供电设施,也不需人员维护,适合用于穿越沙漠、高原、湖泊、海峡等维护、供电不便的地区,因为没有中继站,减少了日常维护成本。目前的遥泵系统主要采用单随路遥泵系统,即信号光和泵浦光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在系统发送端,因信号光功率过大,强泵浦光功率会产生过大的相对强度噪声和多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跨距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远程增益单元、第二远程增益单元、旁路第一泵浦源、旁路第二泵浦源、随路泵浦源和光接收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远程增益单元包括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和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所述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口通过第二掺铒光纤与所述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的泵浦端口与所述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的泵浦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远程增益单元通过第一随路光纤与所述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的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的信号端口通过第二随路光纤与所述随路泵浦源连接,所述随路泵浦源与所述光接收单元连接;所述旁路第一泵浦源通过第一旁路光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跨距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远程增益单元、第二远程增益单元、旁路第一泵浦源、旁路第二泵浦源、随路泵浦源和光接收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远程增益单元包括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和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所述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口通过第二掺铒光纤与所述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的泵浦端口与所述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的泵浦端口连接;所述第一远程增益单元通过第一随路光纤与所述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的信号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后端波分复用器的信号端口通过第二随路光纤与所述随路泵浦源连接,所述随路泵浦源与所述光接收单元连接;所述旁路第一泵浦源通过第一旁路光纤与所述第一远程增益单元连接,所述旁路第二泵浦源通过第二旁路光纤与所述第一远程增益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远程增益单元包括第一前端波分复用器和第一后端波分复用器,所述第一前端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口通过第一掺铒光纤与所述第一后端波分复用器的公共端口连接;对应地,所述旁路第一泵浦源通过所述第一旁路光纤与所述第一前端波分复用器的泵浦端口连接,所述旁路第二泵浦源通过所述第二旁路光纤与所述第二前端波分复用器的泵浦端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路光纤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旁路光纤的长度满足下式:L7(km)=L8(km)={[Ppump7(dBm)-3]/αpump7,[Ppump8(dBm)-3]/αpump8}min;式中,L7为所述第一旁路光纤的长度,单位为km;L8为所述第二旁路光纤的长度,单位为km;Ppump7为所述旁路第一泵浦源的泵浦光功率,单位为dBm;Ppump8为所述旁路第二泵浦源的泵浦光功率,单位为dBm;αpump7为所述旁路第一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在所述第一旁路光纤中的损耗系数,单位为dB/km;αpump8为所述旁路第二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在所述第二旁路光纤中的损耗系数,单位为dB/k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随路光纤的长度满足下式:L4(km)=[Ppump5(dBm)-10]/αpump5;式中,L4为所述第二随路光纤的长度,单位为km;Ppump5为所述随路泵浦源的泵浦光功率,单位为dBm;αpump5为所述随路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在所述第二随路光纤中的损耗系数,单位为dB/k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路光纤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健,李明,黄丽艳,喻杰奎,罗清,王文忠,张传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