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温调节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221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色温调节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高色温负载灯组、低色温负载灯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用于调节不同档位的色温的选择开关以及用于向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输送互补PWM驱动信号的主控芯片;选择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到主控芯片;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的第一PWM引脚,漏极连接到高色温负载灯组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的第二PWM引脚,漏极连接到低色温负载灯组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高色温负载灯组和低色温负载灯组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调节范围大、调节方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温调节电路
本技术涉及灯具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色温调节电路。
技术介绍
色温(colortemperature)用来表示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将一标准黑体加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颜色开始由深红-浅红-橙黄-白-蓝,逐渐改变,当某光源与黑体的颜色相同时,我们将黑体当时的绝对温度称为该光源之色温。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客人对灯具色温的要求不一:色温在3300K以下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感觉;色温在3000-5000K时为中间色温,有爽快的感觉;色温在5000K以上有冷的感觉。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色温调节类的LED,但大多采用将驱动电源与负载灯直接接通的方式,在调节时由于驱动电流的突变影响,很可能损坏负载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色温调节电路,不将驱动电源与负载灯直接接通,而是利用PWM调制的方式来控制负载灯,不会损坏负载灯,安全性能好。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色温调节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高色温负载灯组、低色温负载灯组、用于分别控制高色温负载灯组和低色温负载灯组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用于调节不同档位的色温的选择开关以及用于向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输送互补PWM驱动信号的主控芯片;选择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到主控芯片;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的第一PWM引脚,漏极连接到高色温负载灯组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的第二PWM引脚,漏极连接到低色温负载灯组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高色温负载灯组和低色温负载灯组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电源模块。进一步,选择开关包括两个以上的调节档位,调节档位均连接到主控芯片。进一步,电源模块包括用于提供电压输入的次级模块和用于为主控芯片供电的线性恒压模块,次级模块与线性恒压模块相串接,线性恒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主控芯片的电源引脚。进一步,次级模块包括开关电源次级绕组、储能电容、第三电容、第三电阻和第一二极管;储能电容、第三电容和第三电阻相并联且一端接到参考地,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线性恒压模块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到开关电源次级绕组的一端,开关电源次级绕组的另一端连接到参考地。进一步,线性恒压模块包括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三极管;第一电阻串接在次级模块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第二电阻串接在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连接到第一电阻和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到参考地;第二电容设置在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参考地之间;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电阻连接,正极连接到参考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主控芯片的电源引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源模块与高、低色温负载灯组之间设置有主控芯片和两个作为开关元件的MOS管,在调节档位时,用户通过选择开关向主控芯片发送调节信息,主控芯片根据该信息选择两路占空比互补的PWM驱动信号分别驱动两个MOS管,从而实现两个负载灯组的开关,因此不将驱动电源与负载灯直接接通,而是利用PWM调制的方式来控制负载灯,不会损坏负载灯,安全性能好;由于两路PWM占空比是互补的,因此主控芯片只需将对应档位信息转化为一个MOS管的PWM占空比,即主控芯片的工作量小,整体上调节方便快速;同时选择开关具有多个档位可供调节,相比传统的单色温调节方式,调节范围更大且调节更加方便。因此,本技术具有调节范围大、调节方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色温调节电路,包括电源模块1、高色温负载灯组3、低色温负载灯组2、用于分别控制高色温负载灯组3和低色温负载灯组2的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4、用于调节不同档位的色温的选择开关SW以及用于向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4输送互补PWM驱动信号的主控芯片U1;选择开关SW的输出端连接到主控芯片U1;第一MOS管Q6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U1的第一PWM引脚PWM1,漏极连接到高色温负载灯组3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第二MOS管Q4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U1的第二PWM引脚PWM2,漏极连接到低色温负载灯组2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高色温负载灯组3和低色温负载灯组2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电源模块1。具体地,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4也可用三极管Q1或其它开关器件替代;高色温负载灯组3可以是两个以上串联相接的高色温LED,低色温负载灯组2可以是两个以上串联相接的低色温LED,当然,也可采用DOB灯珠或高压灯珠,这时就只需一串即可。在电源模块1与高、低色温负载灯组2之间设置有主控芯片U1和两个作为开关元件的MOS管,在调节档位时,用户通过选择开关SW向主控芯片U1发送调节信息,主控芯片U1根据该信息选择两路占空比互补的PWM驱动信号分别驱动两个MOS管,从而实现两个负载灯组的开关,因此不将驱动电源与负载灯直接接通,而是利用PWM调制的方式来控制负载灯,不会损坏负载灯,安全性能好;由于两路PWM占空比是互补的,因此主控芯片U1只需将对应档位信息转化为一个MOS管的PWM占空比,即主控芯片U1的工作量小,整体上调节方便快速;同时选择开关SW具有多个档位可供调节,相比传统的单色温调节方式,调节范围更大且调节更加方便。因此,本技术具有调节范围大、调节方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其中,参照图1,优选地,选择开关SW包括用于分别调节色温至2700K、3000K、3500K、4000K和5000K的五个调节档位,五个调节档位均连接到主控芯片U1,这五种色温是最常见也是最适宜人体感受的色温,其中2700K、3000K对应两种程度的暖色温,3500K、4000K对应凉爽的色温,5000K对应冷色温。其中,参照图1,电源模块1包括次级模块11和用于为主控芯片U1供电的线性恒压模块12,次级模块11与线性恒压模块12相串接,线性恒压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到主控芯片U1的电源引脚VDD;次级模块11为开关电源的输入端,可利用相并联的瓷片电容、普通电容和电阻,以及一个起整流作用的二极管来实现;电源模块1可以为主控芯片U1提供稳定的直流输入。其中,参照图1,所述次级模块11包括开关电源次级绕组T1、储能电容EC1、第三电容C9、第三电阻R40和第一二极管D5;所述储能电容EC1、第三电容C9和第三电阻R40相并联且一端接到参考地,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线性恒压模块12和第一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到开关电源次级绕组T1的一端,所述开关电源次级绕组T1的另一端连接到参考地。其中,参照图1,线性恒压模块12包括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7和三极管Q1;所述第一电阻R2串接在次级模块11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R7串接在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分别连接到第一电阻R2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到参考地;所述第二电容C2设置在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参考地之间;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分别与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二电阻R7连接,正极连接到参考地;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色温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1)、高色温负载灯组(3)、低色温负载灯组(2)、用于分别控制高色温负载灯组(3)和低色温负载灯组(2)的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4)、用于调节不同档位的色温的选择开关(SW)以及用于向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4)输送互补PWM驱动信号的主控芯片(U1);所述选择开关(SW)的输出端连接到主控芯片(U1);所述第一MOS管(Q6)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U1)的第一PWM引脚(PWM1),漏极连接到高色温负载灯组(3)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所述第二MOS管(Q4)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U1)的第二PWM引脚(PWM2),漏极连接到低色温负载灯组(2)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所述高色温负载灯组(3)和低色温负载灯组(2)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电源模块(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温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1)、高色温负载灯组(3)、低色温负载灯组(2)、用于分别控制高色温负载灯组(3)和低色温负载灯组(2)的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4)、用于调节不同档位的色温的选择开关(SW)以及用于向第一MOS管(Q6)和第二MOS管(Q4)输送互补PWM驱动信号的主控芯片(U1);所述选择开关(SW)的输出端连接到主控芯片(U1);所述第一MOS管(Q6)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U1)的第一PWM引脚(PWM1),漏极连接到高色温负载灯组(3)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所述第二MOS管(Q4)的栅极连接到主控芯片(U1)的第二PWM引脚(PWM2),漏极连接到低色温负载灯组(2)的一端,源极连接到参考地;所述高色温负载灯组(3)和低色温负载灯组(2)的另一端均连接到电源模块(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色温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开关(SW)包括两个以上的调节档位,所述的调节档位均连接到主控芯片(U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色温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1)包括用于提供电压输入的次级模块(11)和用于为主控芯片(U1)供电的线性恒压模块(12),所述次级模块(11)与线性恒压模块(12)相串接,所述线性恒压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到主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源邓胜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冠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