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09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侧和/或下侧的主天线单元,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辅天线单元,设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壳体上设有天线条区域,所述天线条区域对应于所述辅天线单元而设,其中,所述天线条区域的射影面积大于所述辅天线单元的射影面积,使所述辅天线单元通过所述天线条区域收发信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确保用户横向握持移动终端时以更好的天线信号强度来获得更高的信号收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多频段网络共存,为了兼容不同网络,移动设备的天线需要能够工作在多个频段上。因此,在移动终端设备的顶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可用于不同频段收发信号的天线。但随着更丰富类型的应用程序安装在移动设备中,在用户使用此类的移动设备是,通常时横向握持手机,而由于天线都是分布在顶端和尾端的,用户的上述操作将遮挡或握死移动设备顶端和尾端的天线,导致移动设备的无线通信性能变差,进一步用户在使用如游戏等应用程序时,移动设备显示的画面不流畅,操作指令延迟的情况便接踵而至。因此,为了减少用户横向握持手机时对天线的干扰,需要一种新型的天线排布方式及移动终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确保用户横向握持移动时以更好的天线信号强度来获得更高的信号收发效率。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侧和/或下侧的主天线单元,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辅天线单元,设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壳体上设有天线条区域,所述天线条区域对应于所述辅天线单元而设,其中,所述天线条区域的射影面积大于所述辅天线单元的射影面积,使所述辅天线单元通过所述天线条区域收发信号。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所述天线单元及天线条区域设置于横置所述移动终端时,基本以所述显示屏中轴线为对称轴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辅天线单元呈细长条状,并贴设于所述天线条区域的内表面。优选地,所述辅天线单元包括谐振电路;所述谐振电路包括:辐射体,用于收发信号;馈电端,形成所述辅天线单元的输入输出端。优选地,所述天线条区域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天线条区域的两端呈圆角状。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两侧上包括金属区域,位于所述天线条区域外;当所述移动终端横置时,所述金属区域用作手持部。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放置状态;控制器,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连接,接收放置状态信息;天线切换模块,与所述控制器、主天线单元及辅天线单元连接,当所述放置状态信息为移动终端横置时,切换所述辅天线单元收发信号。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移动终端横置时,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握持将不会影响其天线的信号收发,提高了横置使用移动终端时,运行的应用程序的流畅度;2.在原有天线的基础上额外增加辅助天线,一般使用时也可提高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辅天线单元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移动终端;110-壳体、120-辅天线单元、130-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点。参阅图1,为符合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辅天线单元120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包括有成型在最外部的壳体110,壳体110的基本形状即为该移动终端100的整体形状,以及设置在壳体110内部的天线组件,天线组件基于2G、3G、4G、5G及无线信号协议等于外部连接,可以是蜂窝网络天线、GPS天线、蓝牙天线、WIFI天线等。在结构布局上,天线组件包括主天线单元,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上侧和/或下侧,即在壳体110的顶端和/或尾端,设置有该主天线单元。除主天线单元外,天线组件还包括了辅天线单元120,其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左侧、右侧或左右侧均设置。通过主天线单元辅以辅天线单元120的配置,当主天线单元出现信号差的情况时,可将辅天线单元120作为备用天线用作收发信号。在设置有辅天线单元120的位置处,对应设有天线条区域,天线条区域的设置位置,正向面对辅天线单元120,且对天线条区域的尺寸大小配置为其射影面积大于辅天线单元120的射影面积。本文中所指的射影面积,为在与天线条区域正交的方向上向天线条区域投影后所获得的面积,也就是说,在用一正方向上的投影所获得的面积,天线条区域大于辅天线单元120,使得天线条区域不仅整体上大于辅天线单元120,其基本每一处正对于辅天线单元120的对应位置,或位于辅天线单元120的对应位置的外侧,则在上述配置下,辅天线单元120可通过天线条区域正常收发信号。具有上述配置后,当用户将移动终端100横置时,用户的使用习惯为握持在当前设备的左右两部分,而横置后的移动终端100原先位于顶端和尾端的主天线单元处在了左右两部分,则用户实际握持的是移动终端100上设有主天线单元的部分,导致主天线单元的信号收发受到阻隔。此时辅天线单元120也自然从原先的移动终端100的左侧和右侧变化为当前状态位置下的上侧和下侧,且用户握持的手上部分未接触到辅天线单元120,其可代替主天线单元进行正常的信号收发。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00上设有用作显示应用程序的内容的显示屏130,在移动终端100横置时,显示屏130基本处于整个移动终端100的中间位置,而辅天线单元120及天线条区域则位于显示屏130靠近中间的位置,及基本以显示屏130的中轴线为对称轴。这样配置的好处在于,由于用户移动终端100横置状态下握持移动终端100时,除手掌紧握移动终端100外,手指会向移动终端100的中间靠拢,因此,需将辅天线单元120尽量靠近中部布设,以保证用户的手指也不会遮挡辅天线单元120。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辅天线单元120呈细长条状,贴设在天线条区域的内表面,以防止天线条区域过于宽厚无法完全安装在构造较窄的移动终端100中。进一步地,辅天线单元120为保证输入输出功能,包括有谐振电路,谐振电路由辐射体和馈电端组成,其中,辐射体用于收发信号,而馈电端形成辅天线单元120的输入输出端,以实现辅天线单元120的信号收发功能。为进一步不阻碍辅天线单元120的信号收发,天线条区域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且其两端呈圆角状。通常金属材料会极大地影响天线的功能,因此,天线条区域为非金属材料制成,并可表现为移动终端100上的装饰区域,通过磨砂形成类金属表面,尽可能减少与周围金属部分的差异,从而对于用户而言,竭力实现移动终端100的一体化视觉感受。在壳体110的两侧上包括有金属区域,设置在天线条区域外,金属区域由金属材料制成,加强移动终端100的强度的同时,可增加移动终端100的美感。在移动终端100横置的情况下,金属区域用作为用户握持移动终端100的手持部,以分开天线条区域。在同时具有主天线单元及辅天线单元120的情况下,两者可同步使用或异步使用。如移动终端100包括有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器,例如芯片、及天线切换模块,例如集成在芯片内的功能模块,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终端100的放置状态,例如当前移动终端100为竖置、为横置、或为斜置,控制器与加速度传感器连接,接收加速度传感器对移动终端100的放置状态的检测,并将该放置状态信息发送至天线切换模块,天线切换模块根据当前移动终端100的状态,选择使用主天线单元或辅天线单元120。例如,当移动终端100为横置时,其放置状态信息也即为横置,则控制切换至辅天线单元120用作主要的信号收发。一方面可智能地根据移动终端100的状态使用最适合的天线,另一方面可加快信号传输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侧和/或下侧的主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辅天线单元,设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壳体上设有天线条区域,所述天线条区域对应于所述辅天线单元而设,其中,所述天线条区域的射影面积大于所述辅天线单元的射影面积,使所述辅天线单元通过所述天线条区域收发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天线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侧和/或下侧的主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辅天线单元,设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壳体上设有天线条区域,所述天线条区域对应于所述辅天线单元而设,其中,所述天线条区域的射影面积大于所述辅天线单元的射影面积,使所述辅天线单元通过所述天线条区域收发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所述辅天线单元及天线条区域设置于横置所述移动终端时,基本以所述显示屏中轴线为对称轴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天线单元呈细长条状,并贴设于所述天线条区域的内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海涛张学飞宋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