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永祥专利>正文

城市道路叉口畅通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55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狭长的城市道路叉口附近建筑的立交桥设施畅通立交桥。它主要是所述的桥体为设置在近叉口道路上的横跨桥,并沿道路的两侧设置有与横跨桥相切连的坡道。因此,具有结构合理,制造较为方便,占地面积小,建桥周期短,费用省,运行路线合理,适用性较广,在较为狭隘的叉道处,即使在较高速车辆运行时能有效地防止车辆堵阻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在原城市规划中没有预留立交桥位置的地段中建造适用于城市新规划立交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道路的立交桥设施,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在较为拥挤或者无适宜扩展位置的叉口处,能使中小型机动车畅通无阻地转至任何叉路的新型畅通立交桥。“若要富,修公路”,随着国人拥有车辆率的迅速提高,城市道路,尤其是老城区的道路叉口时常发生堵车现象。城市道路叉口是交通的咽喉,各路车辆、非机动车、行人汇集在一起,由于红绿灯的存在,阻滞了交通的流畅,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常使道路减少了一半以上。此外,在交叉口车辆周期性刹车、起动,对于燃料、零件和车胎的消耗也都很大,这日益影响经济的发展。对此,人们曾作了各种努力,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例如,有人申请了名为“4/4(4/3)车道地上双层无交叉立交桥”的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94105966.9)。它主要适用于4/4(4/3)车道,是一种地上双层无交叉立交桥,主要解决四路交叉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的立体交叉问题,即在原平面道路枢纽中,两条干道具备四车道路面,或一条干道具备四车道路面,另一条干道具备三车道路面的道路系统,采取定向互通的桥上机动车单行线行驶的立交形式,解决机动车之间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的交通问题。而专利号为97107088.1的“单层环形架空立交桥”,是一种单层环形架空立交桥,由旱桥、引桥、环形支干道组成。一条公路旱桥及其两端引桥与地面主干道形成立体交叉,旱桥与地面主干道由环形支干道相连接,环形支干道外侧作为右转弯行驶,内侧为调向行驶。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引桥斜坡长,爬坡角度小,即使调向绕行也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最近,有人又提出了名为“双向对称回弯式车辆分类隔离各方向无阻行立交桥”的98100744.9的专利申请。该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狭窄交叉路口双向对称回弯式车辆分类隔离各方向无阻行立交桥。它要在城市不扩充交叉路口的情况下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道路交叉路口互相隔开,并且它们各自之间能向各方向同时无阻挡行驶。该专利技术主要由交叉路口与各道路一段路面上方架起的连成整体的一层桥和在方向相反对称的两道路上横跨的回弯桥和一条横跨交叉路口的直通桥组合而成,它虽然可部份节省城市路口用地和资金,提高了路口的车辆通行能力。但上述诸方案都仍然存在着需在道路叉口处占用较大的面积,大面积地拆除其周围的建筑物,且叉口车辆集中,转弯较急,各条支路之间的距离较短,易于在叉口这一瓶颈处,因避让不及而发生堵车或碰撞事故等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造较为方便,适用在已有的道路上增设,且即使在较为狭隘的叉道处也能有效地防止车辆堵阻的城市道路畅通桥。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所述的桥体为设置在近叉口道路上的横跨桥,并沿道路的两侧设置有与横跨桥相切连的坡道。也就是说,所述坡道切入段平行于道路的中心线,而横跨桥则与道路的中心线相垂直。而所述横跨桥与叉口间的道路即为疏通路段。这时,所述的坡道设置在横跨桥与叉口间的道路两侧,且与弧状横跨桥相切接。而所述的弧状横跨桥可以为圆弧形的桥梁,也可以为直型桥梁的两端向同一侧呈圆弧相切、过渡,以更利于车辆能顺利地回转运行。在设置条件许可时,也可将该疏通路段改为与横跨桥处于同一平面的疏通桥,以免车辆不断地上下翻越横跨桥,虽然因此可进一步降低制造总成本。此时的一种典型的结构是在所述横跨桥两端设置趋向叉口的疏通桥,并通过疏通桥与另一横跨桥相切连。通常,所述的疏通桥与横跨桥制成一体,并沿道路的两侧设置。这种疏通桥的介入,看似使立交桥的结构较为复杂,但实为本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车辆在道路叉口这一瓶颈处堵阻难题之关键所在。因为这使受建筑、地形限制的较为狭隘的叉口的容车区域无形之中扩大了许多倍,使得高速运行的车辆能畅通地通过疏通桥(路),并持续无阻地驶至各条道路上。在所述上升坡道与横跨桥之间设置有候车平台;且所述的横跨桥呈与之背向的弧状桥。所述候车平台的出口以顺着疏通桥横向切入为宜。在此,所述候车平台的作用既利于上桥车辆的导入,又增加了立交桥体容纳车辆的数量,避免了车辆停滞于上升坡道等现象可能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立交桥可以是单车道,也可以为双车道,其大小、形状等可依车流量、道路及叉口的现状而定。其中一种较佳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横跨桥呈半圆形状;所述疏通桥的长度以50-120米为宜,且各疏通桥在道路叉口附近经圆弧状弯道相连接。当两座或两座以上的叉口畅通桥间彼此距离较近时,可通过沿道路两侧设置的疏通桥将其连为一体。使行驶在本叉口畅通桥上的车辆可四通八达地随意驶向任一叉路上。通常,所述的横跨桥或疏通桥系采用钢制件,并通过管状的架设立柱与预设在道路上的固定桩相固接。或者,将所述的横跨桥或疏通桥通过管状的架设立柱与设置在其下方非机动车道上的钢质箱体上面相固接。这样,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叉口畅通桥可用较为简便的结构及较少的投资,针对性地解决占绝对多数的小车通畅行驶问题。当然,也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结构、材料及架设技术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制造较为方便,占地面积小,建桥周期短,费用省,运行路线合理,不易适用性较广,且即使在较为狭隘的叉道处也能有效地防止车辆堵阻等特点。这样,可形成车辆、非机动车与行人互不干扰,无红绿灯的二平面畅通桥,非机动车和行人则在横跨桥下运行,客车、货车和轿车在畅通桥上行驶或行原道路,尤其适用在原城市规划中没有预留立交桥位置的地段上,建造无红绿灯的叉口畅通桥。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车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车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车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双车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1的A-A剖面图;附图6是附图1的B向视图;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车道的立体图。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在十字形的叉口2的各向道路上设置呈180°圆弧横跨道路的横跨桥3,其两端分别与沿道路两侧布置的疏通桥6,长100米,宽4.0米,并在叉口2附近由弧状道过渡连接;在横跨桥3背离叉口中心侧,其两端设置有上下斜坡道4,并在上坡道4a的上端处,接有一个候车平台7,其出口横向切入疏通桥6的端部(参见附图1),使驶上本叉口畅通桥上车辆能适时地进入疏通桥6,连续地沿其道按逆时针方向,至所需到达的道路时,通过向下的坡道4切入驶至欲去的道路,达到无阻碍行驶通过繁华拥挤叉口的目的。其它大型货车可从原有的道路16上行驶。该疏通桥可架设在非机动车道上,具体可采用采用钢板、钢筋电焊制成所述的横跨桥3或疏通桥6,并通过管状的架设立柱8与设置在其下方非机动车道上的钢质箱体15上面相固接(参见附图5)。当然,所述的管状的架设立柱8也可与预设在道路16上的固定桩用螺栓相固接。架设高度可设定为4.0米,其上下坡道4的结构也与之相同,并在道路的两侧设置有护拦14(参见附图6)。对于较为宽敞的道路16,可在其叉口2周围的各道路上设置如附图2所示的疏通桥。此时,其疏通桥6即被横跨桥3与叉口之间的疏通路6a所替代,从而可适当地伸长其间的距离,降低总造价。若车辆欲从A道行驶至C道时,可经上下坡道4,进入位于地面上的疏通路6a,右转弯后,经上坡道4和跨越B道的横跨桥3,下坡道4,再经位于地面上的疏通路6a,右转弯并直向穿越坡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道路叉口畅通桥,包括桥体、桥面和设于其两旁的挡车体以及连接桥面与地面的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体为设置在近叉口(2)道路上的横跨桥(3),并沿道路(5)的两侧设置有与横跨桥(3)相切连的坡道(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许永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