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设计展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541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1:42
广告设计展示装置,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第一滑槽,矩形框架的前后两端内壁分别固定安装透明玻璃,矩形框架的底面开设矩形透槽,矩形透槽内设有张贴板,张贴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上挡杆的底部,上挡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轮架,第一轮架内设有第一滑轮,第一滑轮能够沿第一滑槽上下滑动,张贴板的底端能够从矩形透槽内穿过,矩形框架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杆,矩形框架的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支杆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杆的内侧分别开设第二滑槽,张贴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挡杆的顶部,下挡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二轮架,第二轮架内设有第二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便于更新广告展示内容,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使用灵活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广告设计展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广告展示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广告设计展示装置。
技术介绍
广告设计出后需要通过对外展示才能够实现广告的价值,现有的广告设计展示装置多为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不便于移动,灵活性低;在更换广告内容时,需向上打开前置玻璃门,玻璃门为易碎品,经常性的触碰玻璃门容易导致其破碎,从而对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使用安全性低,操作复杂,不便于更新广告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广告设计展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广告设计展示装置,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第一滑槽,矩形框架的前后两端内壁分别固定安装透明玻璃,矩形框架的底面开设矩形透槽,矩形透槽内设有张贴板,张贴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上挡杆的底部,上挡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轮架,第一轮架内设有第一滑轮,第一滑轮能够沿第一滑槽上下滑动,张贴板的底端能够从矩形透槽内穿过,矩形框架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杆,矩形框架的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支杆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杆的内侧分别开设第二滑槽,张贴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挡杆的顶部,下挡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二轮架,第二轮架内设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能够沿第二滑槽上下滑动,支杆的前部铰接连接L型托架的一端,L型托架的顶部能够与下挡杆的两端底部配合,两支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横杆的一端顶部,横杆的两端底部分别固定连接纵向的托杆的顶部,托杆的前后两端底部分别活动安装制动式万向轮。如上所述的广告设计展示装置,所述的矩形框架的内侧顶面开设条形槽。如上所述的广告设计展示装置,所述的矩形框架的底面设有防滑纹。如上所述的广告设计展示装置,所述的张贴板为LED双面发光的面板灯。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通过向前扳动L型托架,使下挡杆的底部失去支撑力,使用者再用手拖住下挡杆使其缓缓下移,此时第二滑轮沿第二滑槽向下滚动,下挡杆带动张贴板向下移动,张贴板带动上挡杆向下移动,上挡杆两端的第一滑轮能够沿第一滑槽向下滚动,当下挡杆运动至最低端时,张贴板能够从矩形透槽内完全滑出,下挡杆的两端底部能够与第二滑槽的底部配合,下挡杆的底面与横杆的顶面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手插入进行操作,此时能够对张贴板前后两面所展示的广告进行更换,更新完毕后,使用者用手拖住下挡杆的两端底部向上推动,此时第二滑轮能够沿第二滑槽向上滚动,下挡杆能够推动张贴板向上运动,张贴板推动上挡杆向上运动,此时第一滑轮能够沿第一滑槽向上滚动,当下挡杆的顶面与矩形框架的底面配合时,扳动L型托架,使L型托架的顶面与下挡板的两端底面配合,从而将下挡板进行固定;本技术的底部活动安装制动式万向轮,能够通过推动本技术从而使其进行空间位置的移动。本技术操作简单,便于更新广告展示内容,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使用灵活性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广告设计展示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矩形框架1,矩形框架1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第一滑槽2,矩形框架1的前后两端内壁分别固定安装透明玻璃3,矩形框架1的底面开设矩形透槽4,矩形透槽4内设有张贴板5,张贴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上挡杆6的底部,上挡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轮架7,第一轮架7内设有第一滑轮8,第一滑轮8能够沿第一滑槽2上下滑动,张贴板5的底端能够从矩形透槽4内穿过,矩形框架1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杆9,矩形框架1的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支杆9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杆9的内侧分别开设第二滑槽10,张贴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挡杆11的顶部,下挡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二轮架12,第二轮架12内设有第二滑轮13,第二滑轮13能够沿第二滑槽10上下滑动,支杆9的前部铰接连接L型托架14的一端,L型托架14的顶部能够与下挡杆11的两端底部配合,两支杆9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横杆15的一端顶部,横杆15的两端底部分别固定连接纵向的托杆16的顶部,托杆16的前后两端底部分别活动安装制动式万向轮17。本技术通过向前扳动L型托架14,使下挡杆11的底部失去支撑力,使用者再用手拖住下挡杆11使其缓缓下移,此时第二滑轮13沿第二滑槽10向下滚动,下挡杆11带动张贴板5向下移动,张贴板5带动上挡杆6向下移动,上挡杆6两端的第一滑轮8能够沿第一滑槽2向下滚动,当下挡杆11运动至最低端时,张贴板5能够从矩形透槽4内完全滑出,下挡杆11的两端底部能够与第二滑槽10的底部配合,下挡杆11的底面与横杆15的顶面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手插入进行操作,此时能够对张贴板5前后两面所展示的广告进行更换,更新完毕后,使用者用手拖住下挡杆11的两端底部向上推动,此时第二滑轮13能够沿第二滑槽10向上滚动,下挡杆11能够推动张贴板5向上运动,张贴板5推动上挡杆6向上运动,此时第一滑轮8能够沿第一滑槽2向上滚动,当下挡杆11的顶面与矩形框架1的底面配合时,扳动L型托架14,使L型托架14的顶面与下挡板11的两端底面配合,从而将下挡板11进行固定;本技术的底部活动安装制动式万向轮17,能够通过推动本技术从而使其进行空间位置的移动。本技术操作简单,便于更新广告展示内容,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使用灵活性高。具体而言,为了提高本技术的整体美观性,本实施例所述的矩形框架1的内侧顶面开设条形槽18。上挡杆6能够向上至条形槽18内,使上挡杆6能够嵌入矩形框架1的顶端内部,使上挡杆6不占据广告展示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整体美观性。具体的,为了提高本技术的使用稳定性,本实施例所述的矩形框架1的底面设有防滑纹。使用者手部与防滑纹配合,能够提高本技术的使用稳定性。进一步的,避免在光线暗的环境中无法看清广告展示内容,提高本技术的适应性,本实施例所述的张贴板5为LED双面发光的面板灯。该结构能够使本技术在不同的环境场景下使用,提高适应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广告设计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1),矩形框架(1)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第一滑槽(2),矩形框架(1)的前后两端内壁分别固定安装透明玻璃(3),矩形框架(1)的底面开设矩形透槽(4),矩形透槽(4)内设有张贴板(5),张贴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上挡杆(6)的底部,上挡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轮架(7),第一轮架(7)内设有第一滑轮(8),第一滑轮(8)能够沿第一滑槽(2)上下滑动,张贴板(5)的底端能够从矩形透槽(4)内穿过,矩形框架(1)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杆(9),矩形框架(1)的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支杆(9)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杆(9)的内侧分别开设第二滑槽(10),张贴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挡杆(11)的顶部,下挡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二轮架(12),第二轮架(12)内设有第二滑轮(13),第二滑轮(13)能够沿第二滑槽(10)上下滑动,支杆(9)的前部铰接连接L型托架(14)的一端,L型托架(14)的顶部能够与下挡杆(11)的两端底部配合,两支杆(9)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横杆(15)的一端顶部,横杆(15)的两端底部分别固定连接纵向的托杆(16)的顶部,托杆(16)的前后两端底部分别活动安装制动式万向轮(17)。...

【技术特征摘要】
1.广告设计展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框架(1),矩形框架(1)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第一滑槽(2),矩形框架(1)的前后两端内壁分别固定安装透明玻璃(3),矩形框架(1)的底面开设矩形透槽(4),矩形透槽(4)内设有张贴板(5),张贴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上挡杆(6)的底部,上挡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轮架(7),第一轮架(7)内设有第一滑轮(8),第一滑轮(8)能够沿第一滑槽(2)上下滑动,张贴板(5)的底端能够从矩形透槽(4)内穿过,矩形框架(1)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杆(9),矩形框架(1)的两侧壁分别与对应的支杆(9)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杆(9)的内侧分别开设第二滑槽(10),张贴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下挡杆(11)的顶部,下挡杆(1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银银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