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海生物资源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底生物监测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浅海生物资源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海洋底栖生物(marinebenthos)指栖于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生物。这类生物自潮间带到水深万米以上的大洋超深渊带(深海沟底部)都有生存,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型,包括了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其中,浅海区域的底栖生物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浅海底栖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许多底栖生物可供食用,是渔业采捕或养殖的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浅海底栖生物资源最重要的是虾蟹类、双壳类、鲆鲽类和各种经济海藻等。全世界海洋每年约生产300多万吨虾蟹和数量稍少的贝类。我国的海岸带和浅海区域的经济底栖生物有相当大的产量,如黄海的对虾、梭子蟹,毛蚶、文蛤、四角蛤蜊和牡蛎年产十多万吨。而浅海底栖生物的监测与研究,对于生物资源的维护、养护与恢复,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对浅海底栖生物的研究,要追溯到18世纪。到了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已积累大量世界海底生物分布的资料。到上世纪70年代后,广泛地利用数学手段、现代化仪器研究海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海生物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样框、水下摄录设备、定位绳、筛绢袋和封口塞,所述定样框包括由4根等长的连接管和4个弯头管连接而成的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连接管之间通过弯头管进行连接;每个弯头管上均开设有一通水孔,所述筛绢袋为4个,所述筛绢袋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所述筛绢袋的封闭端从弯头管的通水孔处塞入至相应的连接管内,所述筛绢袋的开放端从通水孔处向外露出,通过封口塞的塞入将筛绢袋的开放端以及通水孔一起封闭,每个筛绢袋内均注入有海水和/或沙石;所述定位绳为4根,每根定位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相应的连接管的中间位置,另一端与其他定位绳交叉固定在一起,该交叉固定处的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海生物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样框、水下摄录设备、定位绳、筛绢袋和封口塞,所述定样框包括由4根等长的连接管和4个弯头管连接而成的方形框架结构,相邻的连接管之间通过弯头管进行连接;每个弯头管上均开设有一通水孔,所述筛绢袋为4个,所述筛绢袋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所述筛绢袋的封闭端从弯头管的通水孔处塞入至相应的连接管内,所述筛绢袋的开放端从通水孔处向外露出,通过封口塞的塞入将筛绢袋的开放端以及通水孔一起封闭,每个筛绢袋内均注入有海水和/或沙石;所述定位绳为4根,每根定位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相应的连接管的中间位置,另一端与其他定位绳交叉固定在一起,该交叉固定处的顶端连接有水下摄录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海生物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前后两末端均被斜切45°角度,所述连接管的前后两末端分别插入至相应的弯头管后通过热熔方式焊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海生物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长度为0.5-1m、外径为50mm、管壁厚度为5mm的PP-R管;所述弯头管也为PP-R材质,所述弯头管的外径为60mm,管壁厚度为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海生物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绳以及水下摄录设备均位于定样框的上方,所述通水孔位于朝向水下摄录设备的一面;所述通水孔的孔径为2cm,所述封口塞的直径也为2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海生物资源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绢袋为60目;所述定位绳由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再德,骆其君,陈海敏,见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