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胜和专利>正文

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7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具有一中棒、一装设在该中棒顶部的上巢、一装设在该上巢下方且套设在该中棒外部的下巢及一连结在该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伞面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中棒,具有一沿长方向延伸的轴线;    该上巢,是呈可转动地轴设在该中棒的顶部上,且可相对于轴线产生定位;    该下巢,是对应该上巢而呈可转动地套设在该中棒外部;    该伞面单元,具有多个连结在该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伞骨元件及一被覆在该伞骨元件外部的伞面元件,该伞面单元在开伞状态时,可连动该上巢及下巢相对于中棒产生旋转。(*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2)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的伞都包含有一中棒1、一固设在该中棒1顶部的上巢2、一可沿中棒1的轴线方向产生滑动的下巢3、多个连结在该上巢2与下巢3之间的伞骨元件4及一被覆在该伞骨元件4外部且与伞骨元件4缝接固定的伞面元件5。虽然现有的伞可在开伞状态时达到遮蔽雨水、阳光等目的,但是,滂沱大雨经常会伴随强风,伞面元件5的风阻力相当大,且当伞面元件5受强风吹袭时,会带动伞骨元件4及中棒1产生扭转,且使伞骨元件4及中棒1受到扭转力的作用而导致折损、破坏。另外,当在街上行走时,伞面元件5会碰撞到物体、行人,致使伞面单元5受扭力作用,且连带地造成伞骨元件4或中棒1受扭力作用而折损,或者,因伞面单元5无法适时旋转,当伞骨元件4末端刺伤行人的眼睛、脸部时,会造成刺伤的危险。(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面单元在开伞状态且受外力作用时,可带动上巢、下巢相对于中棒产生旋转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本技术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包含有一中棒、一呈可转动轴设在该中棒顶部的上巢、一对应该上巢而呈可转动地套设在该中棒外部的下巢及一可连结在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伞面单元。该中棒具有有一沿长方向延伸的轴线。该上巢是可相对于轴线产生定位。该伞面单元具有多个连结在该上巢与下巢之间的伞骨元件及一被覆在该等伞骨元件外部的伞面元件。借此,在开伞状态时,该伞面单元可连动该上巢及下巢相对于中棒产生旋转,可避免伞骨元件及中棒受扭转力作用而损坏。(4)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伞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十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5)具有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如图2所示,本技术具有旋转伞面单元的伞的第一实施例是包含一中棒10、一轴设在该中棒10顶部的上巢20、一可转动地套设在该中棒10上的下巢30及一伞面单元40。本实施例的中棒10是制成中空管状,并具有一沿长方向延伸的轴线L、一围绕该轴线L所产生的管壁11、一利用插销12固设在该管壁11顶部的衬套13及一由该衬套13内环面围绕所产生的枢接部14。该枢接部14呈上窄、下宽的凹孔状,并具有一对应该管壁11顶端面的窄部位141及一沿轴线设置在该窄部位141下方的宽部位142。另外,该中棒10近顶部处设有一定位件15。该上巢20是呈可转动地轴设在该中棒10顶部上,且可相对于轴线L产生定位,该上巢20具有一顶盘部21及一沿轴线L设置在该顶盘部21底部的套接部22,该套接部22呈上窄、下宽的凸柱状,并具有一位于末端部且对应该宽部位142的大径部位221、一衔接在大径部位221与顶盘部21之间且对应窄部位141的小径部位222及一沿轴线L开设的槽道223,利用套接部22与枢接部14的嵌套轴接,可使该上巢20以该轴线L为转动中心相对于中棒10产生旋转,但是不会沿轴线L产生位移。本实施例的下巢30在撑伞状态时可利用定位件15而相对于轴线L产生定位,但是可相对于中棒10产生旋转。该伞面单元40具有多个连结在该上巢20的顶盘部21与下巢30上的伞骨元件41及一被覆在该伞骨元件41外部且与伞骨单元41线缝固定的伞面元件42。如图2所示,组配时,利用插销12可使衬套13固设在中棒10顶部,且利用槽道223的设置可使套接部22的大径部位221可被压缩而轻易地套入枢接部14中(若不开设槽道223则利用材质特性及以迫套方式进行组接),且当大径部位221穿过窄部位141且对称于该宽部位142时,就可向外弹释,促使上巢20轴设在枢接部14中,但是不会沿轴线L相对于衬套13、中棒10产生位移。且当下巢30与伞面单元40皆组装定位且开伞后,利用套接部22与枢接部14可转动的轴接关系,以及利用下巢30可相对于中棒10产生转动的作用,即使该伞面单元40遭遇强风或外力作用(例如下雨天在街上行走时,会因伞面单元40碰撞物体或行人而造成伞面单元40受扭转力作用),伞面单元40就可带动上巢20、下巢30相对于中棒10产生转动,这样,中棒10及伞骨元件41就不会受扭转力作用而造成损坏,所以可延长伞的使用寿命。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的伞撑开使用时,错身而过的行人即使遭伞骨元件41末端碰触,但是利用伞面单元40带动上巢20、下巢30相对于中棒10产生转动的作用,可降低伞骨元件41伤害程度,且对于人体而言,利用伞面单元40可相对于中棒10产生旋转作用,也可避免伞骨元件41末端刺伤人体的眼睛、脸部。再如图3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该中棒10’也是制成中空管状,且该管壁11’顶部直接设有凹孔状的枢接部14’,该枢接部14’呈上窄、下宽的凹孔状,并具有有一对应该管壁11’顶端面的窄部位141’及一沿轴线设置在该窄部位141’下方的宽部位142’。利用枢接部14’与上巢20’的套接部22’互相嵌套的作用,该伞面单元40’遭遇强风或外力作用而旋转时,也可带动上巢20’及下巢(图未示)相对于中棒10’产生转动。再如图4所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该中棒10″具有一利用插销12″固设在顶部的连接块13″及一凸设在该连接块13″顶部的枢接部14″,该枢接部14″制成上宽、下窄的凸柱状,并具有一位于顶端部的宽部位142″、一沿轴线设置在该宽部位142″下方的窄部位141″及一沿轴线L开设的槽道143″(若不开设槽道143″则利用材质特性及以迫套方式进行组接),且该宽部位142″的顶缘可呈截头圆锥状、半圆球状。该上巢20″具有一顶盘部21″及一沿轴线L设置在该顶盘部21″底部的套接部22″,该套接部22″呈上宽、下窄的凹孔状,并具有一位于底端部且对应该窄部位141″的小径部位222″、一衔接在该小径部位222″与顶盘部21″之间且对应宽部位142″的大径部位221″,利用套接部22″与枢接部14″的嵌套轴接,也可使该上巢20″呈可转动地轴设在中棒10″顶部。又如图5所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该中棒100具有一以螺丝为例的枢接部140,该枢接部140也是呈上宽、下窄的凸柱状,且具有一为螺丝头部的宽部位150及一为螺纹部的窄部位160,该窄部位160下半段可沿轴线L锁固在中棒100顶部,该上巢200的套接部220则呈上宽、下窄的阶梯孔状。利用该枢接部140与套接部222的配合,可使上巢200轴设定位在中棒100顶部。又如图6所示,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上巢51具有一顶盘部511及一设置在该顶盘部511底部的套接部512,该套接部512是以一插销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和
申请(专利权)人:王胜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