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金黎专利>正文

发光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55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发光伞,包括一个立杆、立杆端部的基座、伞柄、伞骨,所述基座通过活动支点与伞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8)内有透明物质(6),所述透明物质(6)与立杆(9)内的一光导纤维(8)相连,所述的透明物质(6)与安装于伞骨(2)凹槽(3)内的光导纤维(1)相连。(*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现有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伞是人们必备的工具之一,通常用来挡风遮雨、遮阳。这种伞包括一个立杆、立杆端部的基座、伞柄、伞骨,所述的基座通过活动支点与伞骨相连。可以理解,人们用这种伞可以起到很好的挡风遮雨遮阳的作用。但是,当人们在风雨交加在漆黑的夜里,行走在无明显照明设施的公路上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危险,原因在于,在公路上飞驶的车辆无法有效识别行走在漆黑一片空间里的人们,因为当车辆的灯光照在人们身上产生的反光不足以形成有效的识别标记,这就容易引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并且这种伞当人们行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时,根本无法看清路面,因此有摔倒受伤的危险。为此,人们设计了一种伞,在伞的伞体上安装具有反光标识的装置,就象在公路两侧设立的灯光反光标记,这样当车辆的灯光照到伞体上时会形成明显的反光,从而降低交通事故。但是,这仍无助于解决问题的本质,因为当人们行走于公路的转变处时,车辆的灯光根本无法照到,当司机发现时,已经晚了,因此仍会引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并且这种伞本身仍不会发光,仍无法解决人们在无明显照明设施的路段行走时摔倒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发光伞,不但能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将为城市增加一道美丽的风景。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伞的把手内安装一光源,通过光导纤维与立杆端部的透明物质相连,透明物质又与若干根安装于伞骨凹槽内的光导纤维相连。这样,通过一个发高装置使光源通过光导纤维传遍伞体,使伞就象一个发光的整体。本技术由于在伞上安装了光导纤维,通过光源传遍伞体,从而使伞形成一个发光的整体,并且具有结构简单,耗电省,成本低等优点,将为城市增加一道美丽的风景。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现详细说明本技术提出的实施细节,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个立杆(9),立杆(9)端部的基座(8)、伞柄、伞骨(2),所述的基座(8)通过活动支点(4)与伞骨(2)相连,其特点在于在基座(8)内安装有透明物质(6),所述透明物质(6)与立杆(9)内的一光导纤维(7)相连,所述透明物质(6)与安装于伞骨(2)凹槽(3)内的光导纤维(1)相连。可以理解,立杆(9)内的光导纤维(7)与一手柄内的光源(图中未画出)相连,基座(8)的端部有一外罩(5),当手柄内的光源(图中未画出)。通过光导纤维(7)传输到基座(8)内的透明物质(6)时,透明物质(6)会把光速通过安装于伞骨(2)凹槽(3)内的光导纤维(1),使光束传遍整个伞体,从而使伞成为一个发光的整体。本技术的伞体可以用透明材料制作,也可以用各种颜色的半透明材料制作。可以看到,本技术结构简单,耗电省,成本低,并将为城市的夜晚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权利要求1.发光伞,包括一个立杆、立杆端部的基座、伞柄、伞骨,所述基座通过活动支点与伞骨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8)内有透明物质(6),所述透明物质(6)与立杆(9)内的一光导纤维(8)相连,所述的透明物质(6)与安装于伞骨(2)凹槽(3)内的光导纤维(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5)与基座(8)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罩(5)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作。专利摘要发光伞,包括一个立杆、立杆端部的基座、伞柄、伞骨,所述基座通过活动支点与伞骨相连。通过在基座内安装透明物质,使其通过光导纤维与手柄内的光源相连,通过光源使光束通过与透明物质相连的安装于伞骨凹槽内的光导纤维照亮伞体,使伞成为一个发光的整体,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耗电省等优点,并将为城市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文档编号A45B25/00GK2664449SQ2003201260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陈金黎 申请人:陈金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黎
申请(专利权)人:陈金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