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4312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8:39
本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包括定位架、承载底座、升降驱动机构、承载柱头及防护板,承载底座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柱头相互连接,承载底座、升降驱动机构、承载柱头间同轴分布,且承载柱头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承载底座上端面和承载柱头下端面均设承载腔,升降驱动机构上端面及下端分别嵌于承载底座、承载柱头的承载腔内,承载底座外侧壁底部位置设至少三条定位槽,定位架前端嵌于定位槽内并定位槽相互铰接,防护板与承载柱头上端面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集成化程度高,达到提高对巷道支护作业效率及可靠性的同时,另有效的降低巷道支护作业的施工及日常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画板,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采矿、隧道等施工作业中,往往均需要通过专用的支护设备对挖掘施工的巷道进行支护作业,在达到提高巷道结构强度的同时,另有有效的防止巷道顶部坍塌等事故发生,因此用于巷道支护作业的设备使用量巨大,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支护设备往往结构相对复杂,安装定位及操控难度大,同时对安装施工场地环境及巷道结构要求较高,从而导致了当前的支护设备在进行巷道支护作业时的施工灵活性、可靠性及效率均相对较差,且施工成本及日常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难以满足实际施工作业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巷道支护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集成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场地适应能力和定位承载能力,从而有效的满足不同类型及环境巷道内支护作业的需要,并在达到提高对巷道支护作业效率及可靠性的同时,另有效的降低巷道支护作业的施工及日常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包括定位架、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巷道支护装置包括定位架、承载底座、升降驱动机构、承载柱头及防护板,所述的承载底座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柱头相互连接,所述的承载底座、升降驱动机构、承载柱头间同轴分布,且所述的承载柱头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所述的承载底座上端面和承载柱头下端面均设承载腔,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上端面及下端占总升降驱动机构高度1/4—1/2部分分别嵌于承载底座、承载柱头的承载腔内,且所述的承载柱头下端面嵌于承载底座承载腔内,并与承载底座承载腔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的承载底座外侧壁底部位置均设至少三条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架前端嵌于定位槽内并定位槽相互铰接,所述的定位架与承载底座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巷道支护装置包括定位架、承载底座、升降驱动机构、承载柱头及防护板,所述的承载底座通过升降驱动机构与承载柱头相互连接,所述的承载底座、升降驱动机构、承载柱头间同轴分布,且所述的承载柱头位于承载底座正上方,所述的承载底座上端面和承载柱头下端面均设承载腔,所述的升降驱动机构上端面及下端占总升降驱动机构高度1/4—1/2部分分别嵌于承载底座、承载柱头的承载腔内,且所述的承载柱头下端面嵌于承载底座承载腔内,并与承载底座承载腔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的承载底座外侧壁底部位置均设至少三条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架前端嵌于定位槽内并定位槽相互铰接,所述的定位架与承载底座轴线呈0°—180°夹角,且所述的定位架与承载底座轴线呈0°及180°夹角时,所述的定位架嵌于定位槽内,所述的防护板与承载柱头上端面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并与承载柱头相互同轴分布,所述的防护板包括主承载板、辅助承载板及驱动杆,所述的主承载板与承载柱头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的辅助承载板至少两个,环绕主承载板轴线均布在主承载板侧表面位置处,且所述的辅助承载板与主承载板侧表面相互铰接,并呈0°—90°夹角,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伟毋亚琦董延军王凯黄磊
申请(专利权)人:曹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