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4230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以解决现有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差、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滑移隔震结构由砌体原结构、竖向钢筋、横向钢筋、穿墙对拉钢筋、高延性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面层、薄弱层、地圈梁以及加固混凝土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筋网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利用滑移隔震的思想,用钢筋网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房屋,可利用钢筋网和较高强度和韧性的高延性混凝土对墙体形成包裹,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滑移破坏使得房屋发生整体滑移,从而阻止了地震力的向上传递,同时砌体房屋整体性和耐久性更好,且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隔震与加固技
,具体涉及一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单层或多层有圈梁砖砌体或砌块砌体结构的隔震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砌体结构主要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由于施工质量差异较大,强度相对较低,离散性大,其抗拉、抗剪和抗弯承载力都较低,且整体性差。在地震中砌体墙开裂后其承载力迅速下降,极易发生倒塌,引起震区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传统加固方法是基于提高抗震承载力进行的,但由于传统加固材料,如水泥砂浆、混凝土等为脆性材料,并不能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延性及耗能能力、无法改善砌体结构的脆性破坏模式,且施工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砌体结构存在的抗震能力差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包括砌体原结构,所述砌体原结构正负零以下设有地圈梁,地圈梁处设置有薄弱层,薄弱层以上的砌体原结构的墙体双面压抹面层,薄弱层以下的砌体原结构的墙体两侧浇筑加固混凝土。所述薄弱层为对砌体原结构的地圈梁处灰缝进行嵌缝处理,嵌缝深度≥10mm。还包括绑扎在砌体原结构表面的钢筋网,所述钢筋网由竖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穿墙对拉钢筋组成,若干根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垂直交叉呈网状绑扎在砌体原结构表面,穿墙对拉钢筋设于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交叉结点处的竖向灰缝中,并沿墙面呈梅花状布置。所述竖向钢筋的直径≥10mm,横向钢筋的直径≥8mm,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间距为150~300mm,穿墙对拉钢筋的直径为6mm,穿墙对拉钢筋的间距≤600mm。所述砌体原结构为有圈梁砖砌体结构或砌块砌体结构,墙体表面压抹的面层为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水泥砂浆面层。所述砌体原结构为有圈梁砖砌体结构或砌块砌体结构,墙体表面压抹的面层是高延性混凝土,厚度为10~30mm,压抹的范围为薄弱层以上。所述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水泥砂浆面层将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包裹,厚度为25~55mm。所述加固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为200~400mm,深度≥500mm,长度沿墙长全部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一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砌体原结构表面粉刷层进行清理;步骤二:对地圈梁处灰缝进嵌缝处理以形成薄弱层;步骤三:在砌体原结构表面压抹10~30mm厚的高延性混凝土作为面层;步骤四:在薄弱层以下,先沿纵横墙开挖室内外回填土,长度沿墙体全长;再浇筑加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20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一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砌体原结构表面粉刷层进行清理;步骤二:对地圈梁处灰缝进行15mm的嵌缝处理以形成薄弱层;步骤三:在砌体原结构表面绑扎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并按梅花状布置穿墙对拉钢筋;步骤四:在砌体原结构表面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或水泥砂浆面层;步骤五:在薄弱层以下,先沿纵横墙开挖室内外回填土,长度沿墙体全长,再浇筑加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20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引入滑移隔震思想,通过在砌体原结构地圈梁处设置薄弱层,并采用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原结构,利用高延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优势及与砌体之间良好的粘结性能,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在发生地震时,通过底部薄弱层发生滑移破坏,阻止地震力的向上传递,减小原结构的地震效应,从而避免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倒塌破坏,同时具有加固效果好、施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2)本技术采用的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延性、高耐久性和高耐损伤能力的生态建筑材料,利用其对砌体结构形成包裹,增强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可显著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与抗震性能。(3)本技术在砌体原结构竖向灰缝内穿入穿墙对拉钢筋,并绑扎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既施工简单,又保证了钢筋网与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对砌体墙的约束作用。(4)本技术施工简便、快捷,采用的高延性混凝土经济性较好,且加固面层较薄,对墙体基本无损害,加固的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较好,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的外墙底部做法示意图。图2是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的内墙底部做法示意图。图3是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的纵横墙交接处做法1俯视示意图;图4是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的纵横墙交接处做法2俯视示意图。图5是钢筋网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外墙底部示意图。图6是钢筋网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内墙底部示意图。图7是钢筋网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纵横墙交接处做法1俯视示意图;图8是钢筋网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纵横墙交接处做法2俯视示意图;图9是钢筋网布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砌体原结构;2、面层;3、竖向钢筋;4、穿墙对拉钢筋;5、薄弱层;6、地圈梁;7、加固混凝土;8、横向钢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包括砌体原结构1,所述砌体原结构1设有地圈梁6,地圈梁6处设置有薄弱层5,薄弱层5以上的砌体原结构1的墙体双面压抹高延性混凝土面层2,薄弱层5以下的砌体原结构1的墙体两侧浇筑加固混凝土7。所述薄弱层5为对砌体原结构1的地圈梁6处灰缝进行嵌缝处理,嵌缝深度≥10mm。所述砌体原结构1为有圈梁砖砌体结构或砌块砌体结构。所述墙体表面压抹的高延性混凝土面层2的厚度为10~30mm,压抹的范围为薄弱层5以上。所述加固混凝土7的浇筑厚度为200~400mm,深度≥500mm,长度沿墙长全部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20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本实施例的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具体施工过程如下:步骤一:对砌体原结构1表面粉刷层进行清理;步骤二:对地圈梁6处灰缝进行15mm的嵌缝处理以形成薄弱层5;步骤三:在砌体原结构1表面压抹20mm厚高延性混凝土面层2;步骤四:在薄弱层5以下,先沿纵横墙开挖室内外回填土,开挖宽度为300mm,深度500mm,长度沿墙体全长;再浇筑加固混凝土7,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20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筋网加固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砌体原结构1和绑扎在砌体原结构1表面的钢筋网,所述砌体原结构1正负零以下设有地圈梁6,地圈梁6处设置有薄弱层5,薄弱层5以上的砌体原结构1的墙体双面压抹面层2,薄弱层5以下的砌体原结构1的墙体两侧浇筑加固混凝土7。所述薄弱层5为对砌体原结构1的地圈梁6处灰缝进行嵌缝处理,嵌缝深度≥10mm。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钢筋网由竖向钢筋3、横向钢筋8和穿墙对拉钢筋4组成,若干根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8垂直交叉呈网状绑扎在砌体原结构1表面,穿墙对拉钢筋4设于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8交叉结点处的竖向灰缝中,并沿墙面呈梅花状布置。所述砌体原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包括砌体原结构(1),砌体原结构(1)正负零以下设有地圈梁(6),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圈梁(6)处设置有薄弱层(5),薄弱层(5)以上的砌体原结构(1)的墙体双面压抹面层(2),薄弱层(5)以下的砌体原结构(1)的墙体两侧浇筑加固混凝土(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包括砌体原结构(1),砌体原结构(1)正负零以下设有地圈梁(6),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圈梁(6)处设置有薄弱层(5),薄弱层(5)以上的砌体原结构(1)的墙体双面压抹面层(2),薄弱层(5)以下的砌体原结构(1)的墙体两侧浇筑加固混凝土(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层(5)为对砌体原结构(1)的地圈梁(6)处灰缝进行嵌缝处理,嵌缝深度≥1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绑扎在砌体原结构(1)表面的钢筋网,所述钢筋网由竖向钢筋(3)、横向钢筋(8)和穿墙对拉钢筋(4)组成,若干根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8)垂直交叉呈网状绑扎在砌体原结构(1)表面,穿墙对拉钢筋(4)设于竖向钢筋(3)和横向钢筋(8)交叉结点处的竖向灰缝中,并沿墙面呈梅花状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圈梁砌体结构的滑移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3)的直径≥10mm,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明科李彤叶旺马福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