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54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包括具有开设在上部的开口端以及位于下部封闭端的臭氧治疗袋状物,封闭端的一侧设有与软管的外管壁相互密闭连接的输入接口,软管的首端通过输入接口延伸至臭氧治疗袋状物内部,在软管的首端上设有用于针对人体表面创口位置进行调节软管出气口方向和角度的软盘结构;软管的末端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的外部,连接有三通分流开关。所述的新型臭氧灌注袋可以很好地将臭氧治疗袋状物通过魔术贴或束带固定在病人如手、脚等肢干部位,还能很好地通医用贴胶固定在病人如肚皮、腰腹部、背部等躯干部位,治疗时通过软盘结构调节软管出气口使用操作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
本技术涉及臭氧治疗灌注袋
,具体为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
技术介绍
臭氧医学发源于十九世纪末叶,那时人们就已经采用简易的臭氧发生设施进行医用臭氧的制备,开展战斗创伤的治疗,好比外科传染,战壕足等的光疗,治疗方式主要利用临时制备的臭化合水开展清创,其效用主导是广谱杀菌、抗炎、促成局部组织再生等机理,因为成效良好,从而极大唤起了人们对臭氧医学的兴趣。臭氧治疗时需要使用臭氧灌注袋,但是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臭氧治疗袋状物在病人身上的固定一直都是个问题,容易泄漏臭氧,引起医患人员呼吸道损伤。现有技术中都是采用单一且简单的固定装置,不能适用于不同的病患部位,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包括臭氧治疗袋状物和软管,所述的臭氧治疗袋状物包括开设在上部的开口端以及位于下部的封闭端,封闭端的一侧设有输入接口,输入接口与软管的外管壁相互密闭连接,软管的首端通过输入接口延伸至臭氧治疗袋状物的内部,在软管的首端上设有软盘结构,所述的软盘结构用于针对人体表面创口位置,进行调节软管出气口的方向和角度;软管的末端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的外部,连接有三通分流开关;所述三通分流开关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另一端为密闭结构,用于备用或根据实际治疗场景连接其他外部扩展医疗设备;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与负压吸引器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与臭氧机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臭氧治疗袋状物的开口端设置有医用贴胶,所述的医用贴胶是采用止血贴式的单面贴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输入接口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封闭端由下至上三分之一高度的位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臭氧治疗袋状物的开口端设有束紧带,所述束紧带的外端固定有束紧带拉扣。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臭氧治疗袋状物的开口端设有用于增强密闭性的魔术贴。进一步地,所述的输入接口、软管和三通分流开关是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臭氧治疗袋状物的材料是可抗氧化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新型臭氧灌注袋可以很好地将臭氧治疗袋状物通过魔术贴或束带固定在病人如手、脚等肢干部位,还能很好地通医用贴胶固定在病人如肚皮、腰腹部、背部等躯干部位,治疗时通过软盘结构调节软管出气口使用操作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的实施例二的仰视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的实施例二的侧视方向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分述标记如下:1、臭氧治疗袋状物,11、束紧带,12、束紧带拉扣,13、魔术贴,14、输入接口,15、医用贴胶,2、软管,3、软盘结构,4、三通分流开关,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负压吸引器,8、臭氧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包括臭氧治疗袋状物1和软管2,所述的臭氧治疗袋状物1包括开设在上部的开口端以及位于下部的封闭端。在开口端上设有束紧带11,束紧带11的外端固定有束紧带拉扣12,使用时,先将臭氧治疗袋状物1套在病人的肢体部位,如手、脚等部位,然后拉紧束紧带11,将臭氧治疗袋状物1与病人的肢干进行固定。作为另一种固定的代替方案,也可以在臭氧治疗袋状物1开口端的外侧表面设有魔术贴13,使用时,先将臭氧治疗袋状物1套在病人的肢体部位,如手、脚等部位,然后通过拉紧魔术贴13可以进一步增强固定及密闭效果,防止臭氧治疗袋状物1在治疗过程中脱落以及产生臭氧外漏。臭氧治疗袋状物1封闭端的下部一侧设有输入接口14,输入接口14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1由下至上三分之一高度的位置,输入接口14与软管2的外管壁相互密闭连接,软管2的首端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内部,在首端上设有软盘结构3,所述的软盘结构3用于对准病患者皮肤表面的创口,便于控制和调节软管2出气口的治疗方向。软管2的末端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外部,连接有三通分流开关4,在常规状态下,所述的输入接口14、软管2和三通分流开关4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三通分流开关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另一端常用状态为密闭结构,用于备用或根据实际治疗场景连接其他外部扩展医疗设备。第一连接管5连接至负压吸引器7,通过三通分流开关4配合负压吸引器7先将臭氧治疗袋状物1内吸成负压状态,然后转动三通分流开关4,通过第二连接管6连接至臭氧机8,使臭氧机8中的臭氧通过软管2注入臭氧治疗袋状物1内部,治疗程序结束后,再通过转动三通分流开关4,使负压吸引器7工作,将臭氧治疗袋状物1内治疗后残余的臭氧通过第一连接管5引入负压吸引器7进行回收,达到不污染外界环境的目的。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包括臭氧治疗袋状物1,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开口端设置有医用贴胶15,该医用贴胶15是采用止血贴式的单面贴结构。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开口端是圆环结构,直径是10-15CM。使用本产品时,先用剪刀根据需要治疗的病患者皮肤表面区域大小,适应性地在医用贴胶15上剪切出符合需要治疗区域皮肤表面尺寸的开口形状,然后撕开医用贴胶15黏贴面的胶膜,将臭氧治疗袋状物1通过黏贴面黏贴在病人躯干部位的皮肤创面上,如肚皮、腹部、腰部、背部等部位。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下部密闭端一侧设有输入接口14,输入接口14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1由下至上三分之一高度的位置,输入接口14与软管2的外管壁相互密闭连接,软管2的首端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内部,在首端上设有软盘结构3,所述的软盘结构3用于调节和对准需要治疗部位的位置,便于调节软管2出气口的方向和角度。软管2的末端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外部,连接有三通分流开关4。三通分流开关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另一端常用状态为密闭结构,用于备用或根据实际治疗场景连接其他外部扩展的医疗设备。第一连接管5连接至负压吸引器7,通过三通分流开关4配合负压吸引器7先将臭氧治疗袋状物1内吸成负压状态,然后转动三通分流开关4,通过第二连接管6连接至臭氧机8,使臭氧机8中的臭氧通过软管2注入臭氧治疗袋状物1内部,治疗程序结束后,再通过转动三通分流开关4,使负压吸引器7工作,将臭氧治疗袋状物1内治疗后残余的臭氧通过第一连接管5引入负压吸引器7进行回收,达到不污染外界环境的目的。尽管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包括臭氧治疗袋状物(1)和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治疗袋状物(1)包括开设在上部的开口端以及位于下部的封闭端,封闭端的一侧设有输入接口(14),输入接口(14)与软管(2)的外管壁相互密闭连接,软管(2)的首端通过输入接口(14)延伸至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内部,在软管(2)的首端上设有软盘结构(3),所述的软盘结构(3)用于针对人体表面创口位置,进行调节软管(2)出气口的方向和角度;软管(2)的末端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外部,连接有三通分流开关(4);所述三通分流开关(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另一端为密闭结构,用于备用或根据实际治疗场景连接其他外部扩展医疗设备;所述的第一连接管(5)与负压吸引器(7)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管(6)与臭氧机(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臭氧灌注袋,包括臭氧治疗袋状物(1)和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治疗袋状物(1)包括开设在上部的开口端以及位于下部的封闭端,封闭端的一侧设有输入接口(14),输入接口(14)与软管(2)的外管壁相互密闭连接,软管(2)的首端通过输入接口(14)延伸至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内部,在软管(2)的首端上设有软盘结构(3),所述的软盘结构(3)用于针对人体表面创口位置,进行调节软管(2)出气口的方向和角度;软管(2)的末端位于臭氧治疗袋状物(1)的外部,连接有三通分流开关(4);所述三通分流开关(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5)和第二连接管(6),另一端为密闭结构,用于备用或根据实际治疗场景连接其他外部扩展医疗设备;所述的第一连接管(5)与负压吸引器(7)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接管(6)与臭氧机(8)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臭氧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