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志勤专利>正文

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48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它包含背架本体、伸缩调节杆、曲柄连接装置、负重轮、背板、腰带、肩带;所述的背板绑缚在背架本体的上表面;背架本体的末端设有两个对称的握把;背架本体的底部与伸缩调节杆的前端固定连接;伸缩调节杆的末端通过曲柄连接装置与负重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负重、搬运平台,在增加负重量的同时,历经长时间徒步行走,还能保持充沛的体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单兵携行能力;它还可快速组装成独轮小推车,用以搬运体积较大、质量较重、不易背负的物品,具有组装灵活、调节方便、负重量大、不易疲劳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负重背具,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
技术介绍
部队、厂矿企业、建筑工地、搬运公司、徒步旅行等需要人力背负、搬运重物,长时间徒步行走时,常需要用到负重背具。而目前的一些背囊、背具只能提供更多的收纳功能,用以提高携行能力,或者通过肩带、腰带将背包的重量传递到腿部,减轻肩部和髋部的压力,并不能在增加负重的同时有效减少体能消耗,缓解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具有组装灵活、调节方便、负重量大、不易疲劳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背架本体、伸缩调节杆、曲柄连接装置、负重轮、背板、腰带、肩带;所述的背板绑缚在背架本体的上表面;背架本体的末端设有两个对称的握把;背架本体的底部与伸缩调节杆的前端固定连接;伸缩调节杆的末端通过曲柄连接装置与负重轮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背板的内侧设有超轻型泡沫层;超轻型泡沫层的外侧包裹有防水抗撕裂牛津布;优选地,所述的腰带的外侧设有硬胶承托板;硬胶承托板通过活铰与腰带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肩带上设有长度调节扣;肩带的末端设有套孔;套孔的直径大于握把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的曲柄连接装置包含连接杆一、连接杆二及两个转动连接件;连接杆一的前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伸缩调节杆的末端转动连接;连接杆一的末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连接杆二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的转动连接件包含转动卡件一、转动卡件二;转动卡件一、转动卡件二通过销轴转动连接;转动卡件一的内侧设有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凹槽;转动卡件二的内侧设有与凹槽配合连接的凸起;转动卡件一、转动卡件二通过凸起和凹槽卡接连接;销轴上位于转动卡件二外侧的位置设有销孔;销孔上插接有定位销;转动卡件一、转动卡件二的侧边均设有连接套管。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负重、搬运平台,在增加负重量的同时,历经长时间徒步行走,还能保持充沛的体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单兵携行能力;它还可快速组装成独轮小推车,用以搬运体积较大、质量较重、不易背负的物品,具有组装灵活、调节方便、负重量大、不易疲劳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转动连接件拉开后的示意图;图3是转动连接件闭合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负重轮;2、连接杆二;3、转动连接件;4、连接杆一;5、伸缩调节杆;6、背架本体;7、肩带;8、背板;9、腰带;3-1、转动卡件一;3-2、连接套管;3-3、销轴;3-4、转动卡件二;3-5、凸起;3-6、凹槽;3-7、定位销;6-1、握把;7-1、长度调节扣;7-2、套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背架本体6、伸缩调节杆5、曲柄连接装置、负重轮1、背板8、腰带9、肩带7;所述的背板8绑缚在背架本体1的上表面;背架本体6的末端设有两个对称的握把6-1;背架本体6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制成,可以灵活装载背囊物资、武器弹药、给养器材、医疗器械、伤员等;当将负重背具作为独轮小推车使用时,背架本体末端的握把6-1可兼作小推车握把;背架本体6-1的底部与伸缩调节杆5的前端固定连接;伸缩调节杆5的末端通过曲柄连接装置与负重轮1连接,负重轮1具有承重能力强,转动灵活等特点;伸缩调节杆5可以根据人体的身高进行长度调节,在负重时保证负重轮1与地面接触,提高单兵携行能力;由于伸缩调节杆5的末端通过曲柄连接装置与负重轮1连接,可以自由调节背架本体6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不用时可将负重轮1向上折叠收拢,以减小体积,也可卸下以减轻负重背具的自重;所述的背板8的内侧设有超轻型泡沫层;超轻型泡沫层的外侧包裹有防水抗撕裂牛津布;背板8可以有效缓解背架本体在负重时对背部和臀部产生的压力;所述的腰带9绑缚在背架本体6上,腰带9的外侧设有硬胶承托板,硬胶承托板有助将重量平均分布;硬胶承托板通过活铰与腰带9连接,可随身体动作自动调校硬胶承托板,以减低对身体之约束,适应不同负重或动作剧烈程度的需要;当负重背具作为独轮小推车使用时,腰带9可直接穿在身上;所述的肩带7上设有长度调节扣7-1,根据需要通过长度调节扣7-1调节肩带7的长度,可使压力分布更加均匀;肩带7上的肩垫按照人体工学设计与肩膀的贴合;肩带7的末端设有套孔7-2;套孔7-2的直径大于握把6-1的外径;当负重背具作为独轮小推车使用时,可将套孔7-2与背架本体末端的握把6-1结合,以减轻手臂的压力;所述的曲柄连接装置包含连接杆一4、连接杆二2及两个转动连接件3;连接杆一4的前端通过转动连接件3与伸缩调节杆5的末端转动连接;连接杆一4的末端通过转动连接件3与连接杆二2的前端转动连接;参看图2-3所示,所述的转动连接件3包含转动卡件一3-1、转动卡件二3-4;转动卡件一3-1、转动卡件二3-4通过销轴3-3转动连接;转动卡件一3-1的内侧设有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凹槽3-6;转动卡件二3-4的内侧设有与凹槽配合连接的凸起3-5;转动卡件一3-1、转动卡件二3-4通过凸起和凹槽卡接连接;销轴3-3上位于转动卡件二外侧的位置设有销孔;销孔上插接有定位销3-7,通过定位销3-7的定位,使转动卡件一3-1、转动卡件二3-4紧密配合;转动卡件一3-1、转动卡件二3-4的侧边均设有连接套管3-2;连接套管3-2用于与伸缩调节杆5、连接杆一4或连接杆二2连接。转动连接件3的使用方法为:取下定位销3-7,手动拉开转动卡件一3-1、转动卡件二3-4,使凸起3-5和凹槽3-6相互脱离,并将转动卡件一3-1、转动卡件二3-4之间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将转动卡件一3-1、转动卡件二3-4闭合,使凸起3-5和凹槽3-6相互配合,并将定位销3-7插入销孔,从而使角度固定,稳定性好。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的负重、搬运平台,在增加负重量的同时,历经长时间徒步行走,还能保持充沛的体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单兵携行能力;它还可快速组装成独轮小推车,用以搬运体积较大、质量较重、不易背负的物品,具有组装灵活、调节方便、负重量大、不易疲劳等优点。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背架本体、伸缩调节杆、曲柄连接装置、负重轮、背板、腰带、肩带;所述的背板绑缚在背架本体的上表面;背架本体的末端设有两个对称的握把;背架本体的底部与伸缩调节杆的前端固定连接;伸缩调节杆的末端通过曲柄连接装置与负重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背架本体、伸缩调节杆、曲柄连接装置、负重轮、背板、腰带、肩带;所述的背板绑缚在背架本体的上表面;背架本体的末端设有两个对称的握把;背架本体的底部与伸缩调节杆的前端固定连接;伸缩调节杆的末端通过曲柄连接装置与负重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的内侧设有超轻型泡沫层;超轻型泡沫层的外侧包裹有防水抗撕裂牛津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带的外侧设有硬胶承托板;硬胶承托板通过活铰与腰带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单兵负重背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肩带上设有长度调节扣;肩带的末端设有套孔;套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南利蒋落成高峰杨文松由治斐
申请(专利权)人:俞志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