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37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轴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机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支撑杆的自由端轴接有开沟盘,开沟盘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开沟犁,开沟盘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机架的后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部通过第一弹簧体连接有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固定有导向板,横向支撑杆的中间部位活动套接有耙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施肥管,施肥管内通过旋转轴设置有第一挡板,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施肥管的外侧设置有波轮,波轮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施肥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特别是一种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
技术介绍
在对玉米植株进行追肥时,需要追施氮肥和钾肥。现有技术中的追肥机械虽然可以实现肥料的施加,但是施肥位置的精度控制不佳,导致施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施肥的精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轴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机架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支撑杆的自由端轴接有开沟盘,开沟盘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开沟犁,开沟盘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机架的后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部通过第一弹簧体连接有横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的两端固定有导向板,横向支撑杆的中间部位活动套接有耙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施肥管,施肥管内通过旋转轴设置有第一挡板,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施肥管的外侧设置有波轮,波轮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第一凹槽的轴线夹角为30°。作为优选,所述开沟犁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金属丝网层,金属丝网层与第二凹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空隙层。作为优选,所述耙轮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凸棱,凸棱上设置有若干个矩形框,相邻的矩形框之间连接有弹簧片。作为优选,所述矩形框两侧设置有滑槽,弹簧片滑动设置在滑槽内。一种上述的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机架向前运动,开沟盘对土壤进行翻动开沟,土壤在开沟犁的带动下向第一凹槽内移动,从而使得土壤进行充分搅动;施肥管向土壤中施肥,在波轮的带动下,第一挡板周期性打开,每隔20~30cm进行一次施肥操作,导向板将开沟两侧的土壤向中间推送,耙轮对回填的土壤进行二次翻动,提高土壤回填的均匀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改进开沟设备和镇平设备,提高了对于土壤开沟的平整度和土壤回填的松软度,便于肥料在土壤中的均匀分布和玉米植株对于肥料的吸收。通过更换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改变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齿比,可以调整施肥管内第一挡板的旋转周期,从而实现对于施肥频率和位置的精确控制。本技术结构简单,故障率低,适合在各种农田环境中使用。开沟犁上的金属丝网层可以在翻动土壤的过程中对土壤进行初步的破碎和松动。第一凹槽内的第二挡板可以使土壤进行充分的翻动。导向板在移动过程中将开沟两侧的土壤进行回填,然后利用耙轮进行压平。耙轮上的结构可以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松动,从而保证玉米植株对于肥料的吸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施肥管内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开沟盘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耙轮的结构图。图中:1、机架;2、第一支撑杆;3、第一液压杆;4、开沟盘;5、开沟犁;6、第一凹槽;7、第三挡板;8、第二支撑杆;9、第一弹簧体;10、横向支撑杆;11、导向板;12、耙轮;13、第三支撑杆;14、施肥管;15、旋转轴;16、第一挡板;17、第一齿轮;18、波轮;19、第二齿轮;20、第二挡板;21、第二凹槽;22、金属丝网层;23、空隙层;24、矩形框;25、凸棱;26、弹簧片;27、滑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4,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前端轴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与机架1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杆3,第一支撑杆2的自由端轴接有开沟盘4,开沟盘4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开沟犁5,开沟盘4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6;机架1的后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8底部通过第一弹簧体9连接有横向支撑杆10,横向支撑杆10的两端固定有导向板11,横向支撑杆10的中间部位活动套接有耙轮12;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8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13,第三支撑杆13上设置有施肥管14,施肥管14内通过旋转轴15设置有第一挡板16,旋转轴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7,施肥管14的外侧设置有波轮18,波轮18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9,第二齿轮19与第一齿轮17相互啮合。第一凹槽6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挡板20,第二挡板20与第一凹槽6的轴线夹角为30°。开沟犁5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内设置有金属丝网层22,金属丝网层22与第二凹槽21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空隙层23。耙轮12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轴向的凸棱25,凸棱25上设置有若干个矩形框24,相邻的矩形框24之间连接有弹簧片26。矩形框24两侧设置有滑槽27,弹簧片26滑动设置在滑槽27内。另外,在矩形框24内对称设置有倾斜的第三挡板7。第三挡板7可以将土壤向两侧的弹簧片26位置推送,从而提高耙轮12对于土壤回天镇平的效果。一种上述的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机架1向前运动,开沟盘4对土壤进行翻动开沟,土壤在开沟犁5的带动下向第一凹槽6内移动,从而使得土壤进行充分搅动;施肥管14向土壤中施肥,在波轮18的带动下,第一挡板16周期性打开,每隔20~30cm进行一次施肥操作,导向板11将开沟两侧的土壤向中间推送,耙轮12对回填的土壤进行二次翻动,提高土壤回填的均匀性。对玉米植株进行追肥时,沟距离玉米幼苗一侧8-12cm,沟深5-10cm,施肥量为20-80斤/亩。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轴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与机架(1)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杆(3),第一支撑杆(2)的自由端轴接有开沟盘(4),开沟盘(4)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开沟犁(5),开沟盘(4)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6);机架(1)的后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8)底部通过第一弹簧体(9)连接有横向支撑杆(10),横向支撑杆(10)的两端固定有导向板(11),横向支撑杆(10)的中间部位活动套接有耙轮(12);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8)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13),第三支撑杆(13)上设置有施肥管(14),施肥管(14)内通过旋转轴(15)设置有第一挡板(16),旋转轴(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7),施肥管(14)的外侧设置有波轮(18),波轮(18)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9),第二齿轮(19)与第一齿轮(17)相互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精确高脚定位追肥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前端轴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与机架(1)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杆(3),第一支撑杆(2)的自由端轴接有开沟盘(4),开沟盘(4)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开沟犁(5),开沟盘(4)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6);机架(1)的后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8)底部通过第一弹簧体(9)连接有横向支撑杆(10),横向支撑杆(10)的两端固定有导向板(11),横向支撑杆(10)的中间部位活动套接有耙轮(12);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8)之间设置有第三支撑杆(13),第三支撑杆(13)上设置有施肥管(14),施肥管(14)内通过旋转轴(15)设置有第一挡板(16),旋转轴(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7),施肥管(14)的外侧设置有波轮(18),波轮(18)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正萍王艳群薛澄王洋王建民肖占国庞建军王永成邓素花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