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硬盘及数据读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31594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固态硬盘及数据读取系统,其中,固态硬盘包括闪存单元、数据接口以及供电接口;所述闪存单元分别与所述数据接口以及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数据接口用于与读盘工具连接,所述供电接口用于与所述读盘工具连接。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固态硬盘的外部设置与闪存单元连接的数据接口以及供电接口,读盘工具通过供电接口以及数据接口可实现对闪存单元的供电以及数据读取,从而在不需要拆卸固态硬盘的前提下,就可以通过读盘工具直接读取固态硬盘的闪存单元中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已损坏的固态硬盘的数据的读取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态硬盘及数据读取系统
本技术涉及储存
,尤其涉及一种固态硬盘及数据读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如何妥善地保管好这些数据,显得尤为重要。固态硬盘,因其读写速度快、性能高以及可靠性强,被广泛地使用。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用户的操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固态硬盘的表头烧坏。固态硬盘的表头烧坏后,将无法直接读取储存在固态硬盘内的数据。一般情况下,只要固态硬盘的数据区(闪存存储器)没有被烧坏,其数据均是可以读取出来的。为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将固态硬盘拆卸,越过固态硬盘破损的表头,采用读盘工具直接连接至固态硬盘的数据区,来读取固态硬盘的数据。以上的方法需要将固态硬盘整体拆卸,操作复杂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固态硬盘及数据读取系统,可提高对已损坏固态硬盘的数据的读取速度。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固态硬盘,所述固态硬盘包括闪存单元、数据接口以及供电接口;所述闪存单元分别与所述数据接口以及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数据接口用于与读盘工具连接,所述供电接口用于与所述读盘工具连接。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闪存单元包括多个闪存芯片,各所述闪存芯片均通过一第一可控开关与所述数据接口连接。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各所述闪存芯片均通过一第二可控开关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态硬盘还包括第一单刀多掷开关;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包括一动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对应的不动端;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动端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多个不动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可控开关连接。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态硬盘还包括第二单刀多掷开关;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开关包括一动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对应的不动端;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开关的动端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开关的多个不动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可控开关连接。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态硬盘还包括第一选择旋钮,所述第一选择旋钮与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连接状态。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态硬盘还包括第二选择旋钮,所述第二选择旋钮与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开关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开关的连接状态。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包括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数据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闪存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连接。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包括控制端、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闪存芯片连接,所述第二可控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开关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数据读取系统,所述数据读取系统包括读盘工具、上位机以及如第一方面提出的固态硬盘,所述读盘工具分别与所述上位机以及所述固态硬盘连接。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固态硬盘的外部设置与闪存单元连接的数据接口以及供电接口,读盘工具通过供电接口以及数据接口可实现对闪存单元的供电以及数据读取,从而在不需要拆卸固态硬盘的前提下,就可以通过读盘工具直接读取固态硬盘的闪存单元中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已损坏的固态硬盘的数据的读取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态硬盘的示意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固态硬盘中数据接口与闪存单元的连接示意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固态硬盘中供电接口与闪存单元的连接示意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态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数据读取系统的示意框图。附图标记100、固态硬盘;200、读盘工具;300、上位机;10、闪存单元;20、数据接口;30、供电接口;40、第一可控开关;50、第一单刀多掷开关;60、第一选择旋钮;70、第二可控开关;80、第二单刀多掷开关;90、第二选择旋钮,11、闪存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如在本技术实施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参见图1,其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固态硬盘100的示意框图,由图可知,该固态硬盘100包括闪存单元10、数据接口20以及供电接口30,各主要部件的介绍如下:闪存单元10即为固态硬盘100的数据存储区,固态硬盘100的数据存储在闪存单元10中。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固态硬盘100的外部设置数据接口20以及供电接口30。数据接口20与闪存单元10连接,且用于与读盘工具连接。供电接口30与闪存单元10连接,且用于与读盘工具连接。读盘工具通过设置在固态硬盘100外部的供电接口30可直接对固态硬盘100的闪存单元10供电,同时读盘工具通过设置在固态硬盘100外部的数据接口20可直接读取固态硬盘100的闪存单元10中的数据。可见,在不需要拆卸固态硬盘100的前提下,就可以通过读盘工具直接读取固态硬盘100的闪存单元10中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已损坏的固态硬盘100的数据读取速度。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固态硬盘100的外部设置与闪存单元10连接的数据接口20以及供电接口30,读盘工具通过供电接口30以及数据接口20可实现对闪存单元10的供电以及数据读取,从而在不需要拆卸固态硬盘100的前提下,就可以通过读盘工具直接读取固态硬盘100的闪存单元10中的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对于已损坏的固态硬盘100的数据的读取速度。参见图2,在某些实施例,例如本实施例中,闪存单元10包括多个(3、4个等,可根据需求设计)闪存芯片11。固态硬盘100还包括一个第一单刀多掷开关50以及多个分别与各闪存芯片11对应的第一可控开关40。各闪存芯片11均通过一个第一可控开关40与数据接口20连接。第一单刀多掷开关50包括一动端以及多个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硬盘包括:闪存单元、数据接口以及供电接口;所述闪存单元分别与所述数据接口以及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数据接口用于与读盘工具连接,所述供电接口用于与所述读盘工具连接;其中,所述闪存单元包括多个闪存芯片,各所述闪存芯片均通过一第一可控开关与所述数据接口连接;所述固态硬盘还包括第一单刀多掷开关;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包括一动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对应的不动端;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动端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多个不动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可控开关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硬盘包括:闪存单元、数据接口以及供电接口;所述闪存单元分别与所述数据接口以及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数据接口用于与读盘工具连接,所述供电接口用于与所述读盘工具连接;其中,所述闪存单元包括多个闪存芯片,各所述闪存芯片均通过一第一可控开关与所述数据接口连接;所述固态硬盘还包括第一单刀多掷开关;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包括一动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对应的不动端;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动端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多个不动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可控开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闪存芯片均通过一第二可控开关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硬盘还包括第二单刀多掷开关;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开关包括一动端以及多个分别与各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对应的不动端;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开关的动端与所述供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单刀多掷开关的多个不动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可控开关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蕊
申请(专利权)人:力瑞信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