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永标专利>正文

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313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涉及控制技术领域。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ARM处理器,该ARM处理器为32位,且输入端与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ARM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开关单元,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与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待控制设备的电源端连接,以根据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控制供电电源是否向待控制设备进行供电。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因处理器容易受到外部器件的影响而存在控制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控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其中,在工业生产中,控制设备或处理器需要根据检测到的信号对待控制设备进行控制。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对待控制设备的控制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因处理器容易受到外部器件的影响而存在控制精度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传感器感应外部信号生成的电信号;ARM处理器,该ARM处理器为32位,且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行处理;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ARM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ARM处理器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的电信号;开关单元,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与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待控制设备的电源端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控制所述供电电源是否向所述待控制设备进行供电。在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ARM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阴极接地;三极管,该三极管的高电位端与驱动电源连接、低电位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其中,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收到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时,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之间导通;第一保护电阻,该第一保护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低电位端连接、另一端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还包括: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三极管之间,且能够沿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三极管之间的相对位置运动,以在转动至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三极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时,隔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三极管之间的光路。在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还包括:稳压二极管,该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高电位端连接、阳极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电阻未与所述稳压二极管连接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二保护电阻通过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还包括:蜂鸣器,该蜂鸣器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阴极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还包括:第二保护电阻,该第二保护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高电位端、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源连接,以使所述三极管的高电位端通过所述第二保护电阻与所述驱动电源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还包括:滤波电容,该滤波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高电位端连接、另一端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较佳的选择中,在上述控制电路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三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晶闸管、碳化硅晶体管、氮化镓晶体管、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传感器、供电电源以及待控制设备,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传感器感应外部信号生成的电信号;ARM处理器,该ARM处理器为32位,且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行处理;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ARM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ARM处理器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的电信号;开关单元,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待控制设备的电源端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控制所述供电电源是否向所述待控制设备进行供电。本技术提供的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通过在处理器的输入侧和输出侧分别设置第一光电隔离单元和第二光电隔离单元,可以有效避免处理器受到传感器和待控制设备的干扰,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因处理器容易受到外部器件的影响而存在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转动部件,可以隔断第一发光二极管与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光路,以避免处理器出现故障时难以安全、有效地停止对待控制设备进行供电的问题,进一步地提高了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控制系统;100-控制电路;110-第一光电隔离单元;130-ARM处理器;150-第二光电隔离单元;151-转动部件;D1-第一发光二极管;D2-第二发光二极管;D3-稳压二极管;Q-三极管;R1-第一保护电阻;R2-第二保护电阻;H-蜂鸣器;C-滤波电容;170-开关单元;200-传感器;300-供电电源;400-待控制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10,包括控制电路100、传感器200、供电电源300以及待控制设备400。其中,所述控制电路100与所述传感器200、供电电源300以及待控制设备400分别连接,以根据所述传感器200感应的信号控制所述供电电源300是否向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传感器感应外部信号生成的电信号;ARM处理器,该ARM处理器为32位,且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行处理;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ARM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ARM处理器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的电信号;开关单元,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与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待控制设备的电源端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控制所述供电电源是否向所述待控制设备进行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传感器感应外部信号生成的电信号;ARM处理器,该ARM处理器为32位,且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光电隔离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行处理;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该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ARM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所述ARM处理器根据处理结果输出的电信号;开关单元,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端与供电电源连接、输出端与待控制设备的电源端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输出的电信号控制所述供电电源是否向所述待控制设备进行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ARM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阴极接地;三极管,该三极管的高电位端与驱动电源连接、低电位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其中,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接收到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时,高电位端和低电位端之间导通;第一保护电阻,该第一保护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低电位端连接、另一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还包括:转动部件,该转动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三极管之间,且能够沿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三极管之间的相对位置运动,以在转动至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三极管之间的相对位置时,隔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三极管之间的光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还包括:稳压二极管,该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三极管的高电位端连接、阳极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永标
申请(专利权)人:谭永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