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栋专利>正文

聚能炉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07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1:39
一种聚能炉灶支架由导热块、连接螺栓、聚能圈、支脚和挡圈构成。铜质的导热块由连接螺栓与聚能圈上端连接,支脚连接于聚能圈和挡圈的下端,将其置放于锅底与灶头之间。聚能圈对燃烧气体的导流作用,使得聚能圈内的气体压强和密度增大,燃烧气体紧贴锅底流动。利用铁质的聚能圈和铜质的导热块的导热速度快、聚热能力大的特性,聚能圈吸收的热量由导热块直接传导给锅底,提高炉灶的热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能炉灶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装置适用于气体为转热介质的炉灶。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炉灶聚能支架(专利号ZL201720302557X,其专利权人、专利技术人与本申请的申请人为同一人)该炉灶聚能支架对炉灶的热效率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缺陷有待提高。炉灶聚能支架的支架脚将聚能圈聚集的热能传导给锅底的同时支架脚还与挡圈连接,造成热能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由导热系数较大的材质铜或铜合金造成的导热块将热能直接传导给锅底的聚能炉灶支架,提高炉灶热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能炉灶支架,其由数个导热块、连接螺栓、聚能圈、支脚和挡圈构成;所述导热块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设置有数个通孔,其下端设置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聚能圈的壁厚,导热块由连接螺栓与聚能圈上端连接,支脚与聚能圈和挡圈的下端连接,聚能圈和挡圈的中心轴线同轴,聚能圈的外径小于挡圈的内径。上述聚能圈的内孔为阶梯孔,下端圆孔直径大于炉灶灶头直径,上端圆孔直径大于下端圆孔直径。上述导热块的上端面高于聚能圈和挡圈的上端面。使用时将聚能炉灶支架置放于锅底与炉灶灶头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聚能炉灶支架,参见图1,该支架由数个导热块1、连接螺栓2、聚能圈3、支脚4和挡圈5构成,导热块1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设置有数个通孔,下端设置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聚能圈3的壁厚,导热块1由连接螺栓2与聚能圈3上端连接,支脚4与聚能圈3和挡圈5的下端连接,聚能圈3和挡圈5的中心轴线同轴,聚能圈3的外径小于挡圈5的内径。聚能圈3的内孔为阶梯孔,下端圆孔直径大于炉灶灶头直径,上端圆孔直径大于下端圆孔直径。导热块1的上端面高于聚能圈3和挡圈5的上端面。聚能炉灶支架工作原理:将聚能炉灶支架置放于锅底与灶头之间。聚能圈3对燃烧气体的导流作用使得聚能圈3内的气体压强和密度增大,燃烧气体紧贴锅底流动。聚能圈3材质为铁碳合金,具有强度高聚热能力大,导热速度快的特性,使得燃烧气体在高温下充分燃烧。铜或铜合金材质的导热块1与聚能圈3的上端连接,直接将聚能圈3聚集的热能传导给锅底。导热块1设置有数个通孔以增大导热块1的吸热面积,导热块1的下端设置的凹槽宽度大于聚能圈3的壁厚导热块1的内外两端可上下摆动,使得导热快1的上端面与锅底面贴合更好,铜或铜合金的导热速度较铁碳合金材质更快。挡圈5采用导热速度相对小的材质如不锈钢将聚能圈3产生的高温辐射挡住,反射,减小热能损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能炉灶支架,其由数个导热块(1)、连接螺栓(2)、聚能圈(3)、支脚(4)和挡圈(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1)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设置有数个通孔,下端设置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聚能圈(3)的壁厚,导热块(1)由连接螺栓(2)与聚能圈(3)上端连接,支脚(4)与聚能圈(3)和挡圈(5)的下端连接,聚能圈(3)和挡圈(5)的中心轴线同轴,聚能圈(3)的外径小于挡圈(5)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炉灶支架,其由数个导热块(1)、连接螺栓(2)、聚能圈(3)、支脚(4)和挡圈(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块(1)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设置有数个通孔,下端设置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聚能圈(3)的壁厚,导热块(1)由连接螺栓(2)与聚能圈(3)上端连接,支脚(4)与聚能圈(3)和挡圈(5)的下端连接,聚能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