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86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包括稳流过滤器、流道转换机构和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流道转换机构包括通过管道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所述稳流过滤器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接,并在流道转换机构上设置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其中,消除水击效应机构包括支路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路管道两端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连接有由支路管道以及节流阀构成的消除水击效应机构,解决了现有管路切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流道转换迅速,压力急剧升高,对管路造成威胁和破坏,从而影响作业安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质钻探和石油钻井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石油钻井被誉为石油工业的钥匙,在石油工业中占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勘探阶段找油找气到开发生产汽油,直至油气田增产措施的实施,都必须经钻井来实现。随着油气钻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操作人员应用新型的钻井技术可以钻成各种诸如深井、超深井、水平井、大位移井、多底井等技术难度很大的井。海上从浅水到深水、超深水钻井都获得很大的成效,然而,有许多钻井要求井眼保持泥浆连续循环状态,以达到保持稳定的井眼压力,解决常规钻井在上扣、卸扣和起下钻过程中因停止井内泥浆循环而带来一系列不正常的问题。目前国内石油钻采工程通过管路切换来实现连续循环钻井,在钻井过程中上扣,卸扣和下钻过程中实现了井眼内泥浆连续循环状态而不用停泵,实现了保持稳定的井眼压力,解决了常规钻井带来的一系列不正常问题,但是现有的管路切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流道转换迅速,使得压力急剧升高,达到20甚至30MPa,流量达到3-4m3/min,甚至更高,这样就会产生“水击效应”现象,对高压水龙带和管汇造成威胁,甚至会产生破坏,严重影响作业安全和设备安全。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管路切换装置由于不具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容易产生水击效应,造成管路破坏,影响作业安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流过滤器、流道转换机构和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流道转换机构包括通过管道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所述稳流过滤器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接,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之间连接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消除水击效应机构包括支路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路管道两端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腔室至第三腔室、第一腔室至第四腔室和第四腔室至第三腔室的管道以及所述支路管道上均设置有切换阀,所述稳流过滤器上设置有输入口,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均设置有输出口。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阀内设置有节流机构,所述节流机构包括第一限流管道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限流管道上的节流盘,所述节流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阀内壁上,所述节流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限流管道随管路流向滑动,所述第一限流管道内径比所述支路管道内径小。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盘和第一限流管道之间设置有通过伸缩形变来控制管道流量的弹簧。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阀内壁上固定设置第二限流管道,所述第二限流管道靠近支路管道一端的内径比另一端的内径大,所述第二限流管道靠近支路管道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支路管道内径,所述第二限流管道另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支路管道内径。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连接管路上连接有旁路泄压管道。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两个切换阀,所述旁路泄压管道连接在所述切换阀之间。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管道与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的连接处设置有金属密封和橡胶密封双重密封。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管道通过由壬连接与所述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通过法兰连接与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上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完成管路切换。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和第三腔室以及第四和第一腔室的连接管道均并列设置有两条,每条管道上都设置有切换阀。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包括稳流过滤器、流道转换机构和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流道转换机构包括通过管道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所述稳流过滤器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接,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之间连接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消除水击效应机构包括支路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路管道两端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腔室至第三腔室、第一腔室至第四腔室和第四腔室至第三腔室的管道以及所述支路管道上均设置有切换阀,所述稳流过滤器上设置有输入口,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均设置有输出口。本技术由于在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连接有由支路管道以及节流阀构成的消除水击效应机构,预先对相应的腔室进行填充,解决了现有管路切换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流道转换迅速,压力急剧升高,对管路造成威胁和破坏,从而影响作业安全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一种管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的第一节流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的第二节流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包括稳流过滤器10、流道转换机构20和消除水击效应机构30,所述流道转换机构包括通过管道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腔室40、第二腔室50、第三腔室60以及第四腔室70,所述稳流过滤器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接,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之间连接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消除水击效应机构包括支路管道80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路管道两端的第一节流阀90和第二节流阀100,所述第二腔室至第三腔室、第一腔室至第四腔室和第四腔室至第三腔室的管道以及所述支路管道上均设置有切换阀110,所述稳流过滤器上设置有输入口,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均设置有输出口。具体来说,参见图2,现有的管路切换装置,在进行管路切换的时候,由于不具有由支路管道和节流阀组成的消除水击效应机构,连续循环钻井系统在进行流道转换时,需要迅速开关阀门调整流道,在流道转换的过程中,流道转换前流道内均存在长距离空腔,当阀门迅速打开时,液体在高压作用下迅速冲击流道,致使整个管道切换装置内部压力变化剧烈,产生强烈的水击效应,严重危害作业安全,本技术在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连接有由支路管道以及节流阀构成的消除水击效应机构,对流道内的空腔提前进行填充,消除了液体对管道的冲击力,解决了现有管道切换装置存在安全性的技术问题。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节流阀内设置有节流机构120,所述节流机构包括第一限流管道130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限流管道上的节流盘140,所述节流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阀内壁上,所述节流盘上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流过滤器、流道转换机构和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流道转换机构包括通过管道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所述稳流过滤器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接,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之间连接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消除水击效应机构包括支路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路管道两端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腔室至第三腔室、第一腔室至第四腔室和第四腔室至第三腔室的管道以及所述支路管道上均设置有切换阀,所述稳流过滤器上设置有输入口,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均设置有输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流过滤器、流道转换机构和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流道转换机构包括通过管道依次循环连接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所述稳流过滤器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接,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之间连接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所述消除水击效应机构包括支路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路管道两端的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腔室至第三腔室、第一腔室至第四腔室和第四腔室至第三腔室的管道以及所述支路管道上均设置有切换阀,所述稳流过滤器上设置有输入口,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上均设置有输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阀内设置有节流机构,所述节流机构包括第一限流管道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限流管道上的节流盘,所述节流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阀内壁上,所述节流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限流管道随管路流向滑动,所述第一限流管道内径比所述支路管道内径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盘和第一限流管道之间设置有通过伸缩形变来控制管道流量的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消除水击效应机构的管路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阀内壁上固定设置第二限流管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贾银鸽张武辇郭德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远东石油钻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