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泽恺专利>正文

一种登高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86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登高梯,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登高架和绝缘平台,所述绝缘平台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登高架的顶部,所述登高架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登高架和第二登高架,第一登高架包括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一竖支撑杆,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一竖支撑杆间水平固定有第一脚踏板,第二登高架包括第二斜支撑杆和第二竖支撑杆,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二斜支撑杆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均相同,第二斜支撑杆的底部和第二竖支撑杆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二脚踏板,第二脚踏板与所述第一竖支撑杆铰接连接,第二斜支撑杆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之间还水平固定有第三脚踏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登高架可折叠成椅子状,所述绝缘平台可从登高架上拆卸,安装和拆卸方便,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登高梯
本技术涉及登高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登高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里除了必须品外,通常会挂一些装饰品,装饰品的挂放高度通常会高于人的身高,需要记住登高设备来挂放或者取下。登高梯子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登高工具,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给人们的日常登高作业带来许多便利。现有的登高梯子通常是如图1所示的人字形,使用时将人字形拉开一定距离,使其支撑在地面,不使用时可将人字形的两侧合并一处,节省空间,虽然结构简单,但高度上无法折叠,占用空间较大,且人字形结构在登高作业时不稳定,容易晃动倾倒,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登高梯,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占用空间大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登高梯,包括第一登高架、第二登高架和绝缘平台,所述第一登高架和所述第二登高架结构相同,所述绝缘平台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登高架第一登高架和所述第二登高架的顶部,所述第一登高架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登高台和第二登高台,所述第一登高台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一竖支撑杆,所述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一竖支撑杆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一脚踏板,所述第二登高台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斜支撑杆和第二竖支撑杆,所述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二斜支撑杆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均相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的垂直高度等于第一竖支撑杆的垂直高度的两倍,所述第二斜支撑杆的底部和第二竖支撑杆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二脚踏板,所述第二脚踏板与所述第一竖支撑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斜支撑杆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之间还水平固定有第三脚踏板。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支撑杆的底部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移动轮。优选的,所述绝缘平台的底部铰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二斜支撑杆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柱相配合的支撑孔。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工具箱。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登高梯,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登高架和绝缘平台,所述绝缘平台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登高架的顶部,所述登高架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登高台和第二登高台,所述第一登高台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一竖支撑杆,所述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一竖支撑杆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一脚踏板,所述第二登高台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斜支撑杆和第二竖支撑杆,所述第一斜支撑杆和第二斜支撑杆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均相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的垂直高度等于第一竖支撑杆的垂直高度的两倍,所述第二斜支撑杆的底部和第二竖支撑杆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二脚踏板,所述第二脚踏板与所述第一竖支撑杆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斜支撑杆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之间还水平固定有第三脚踏板。本技术采用两个登高架和一个绝缘平台组成登高梯,所述登高架可折叠成椅子状,平时可作椅子使用,需要登高时再折叠成登高架,无需额外占用空间,且登高架底部与地面接触面积大,更稳定;所述绝缘平台可从登高架上拆卸,安装和拆卸方便,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登高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登高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登高梯的登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登高梯的登高架的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登高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登高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登高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登高架10、第二登高架20、第一登高台1、第一斜支撑杆11、第一竖支撑杆12、第一脚踏板13、第二登高台2、第二斜支撑杆21、第二竖支撑杆22、第二脚踏板23、第三脚踏板24、绝缘平台30、移动轮40、支撑柱50、支撑孔60、工具箱7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登高梯的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知,所述登高梯包括第一登高架10、第二登高架20和绝缘平台30,所述绝缘平台30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一登高架10和第二登高架20的顶部,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登高架10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登高台1和第二登高台2,所述第一登高台1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一竖支撑杆12,所述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一竖支撑杆12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一脚踏板13,所述第二登高架2包括第二斜支撑杆21和第二竖支撑杆22,所述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二斜支撑杆21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均相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22的垂直高度等于第一竖支撑杆12的垂直高度的两倍,所述第二斜支撑杆21的底部和第二竖支撑杆22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二脚踏板23,所述第二脚踏板23与所述第一竖支撑杆12的顶部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斜支撑杆21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22之间还水平固定有第三脚踏板24;所述第二登高架20的结构和所述第一登高架10的结构相同。进一步,所述第一脚踏板13位于所述第一斜支撑杆11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第三脚踏板24位于所述第二斜支撑杆21的中心位置。由于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二斜支撑杆21的长度及倾斜角度均相同,因此,第一脚踏板13与第二脚踏板23之间的距离和第三脚踏板24与第二脚踏板23之间的距离相等,检修人员每次跨出相同高度的步子即可登上登高梯,更加方便省力。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平台30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一登高架10和第二登高架20的顶部,其实施方式可以是在第一登高架10和第二登高架20的顶部设置螺纹孔,在绝缘平台30设置相应的螺纹孔,利用螺栓将绝缘平台30固定于所述第一登高架10和第二登高架20的顶部,也可以在绝缘平台30的底部设置与所述第一登高架10和第二登高架20的顶部相配合的插槽,将绝缘平台30固定于所述第一登高架10和第二登高架20的顶部,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脚踏板23与所述第一竖支撑杆12的顶部铰接连接,使第二脚踏板23可以绕第一竖支撑杆12的顶部旋转,从而使第二脚踏板23可以完成180°翻转,当第二脚踏板23翻转180°时,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二斜支撑杆21实现对接,且第二竖支撑杆22的顶部翻转至底部,第二竖支撑杆22的底部翻转至顶部,由于第二竖支撑杆22的底部未设置脚踏板,当第二竖支撑杆22的底部翻转至顶部时,翻转后的第二脚踏板23成为高度最高的脚踏板,翻转后的登高架如图4所示,呈椅子状,无需登高时,登高架呈如图4所示的椅子状,做椅子使用,无需额外占用空间,可在第一斜支撑杆11或第二斜支撑杆21上设置用于将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二斜支撑杆21固定连接的可拆卸的连接件,以便在登高架作为椅子使用时,使椅子成为一个整体,增加稳定性;需要登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高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登高架(10)、第二登高架(20)和绝缘平台(30),所述第一登高架(10)和所述第二登高架(20)结构相同,所述绝缘平台(30)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一登高架(10)和第二登高架(20)的顶部,所述第一登高架(10)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登高台(1)和第二登高台(2),所述第一登高台(1)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一竖支撑杆(12),所述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一竖支撑杆(12)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一脚踏板(13),所述第二登高台(2)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斜支撑杆(21)和第二竖支撑杆(22),所述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二斜支撑杆(21)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均相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22)的垂直高度等于第一竖支撑杆(12)的垂直高度的两倍,所述第二斜支撑杆(21)的底部和第二竖支撑杆(22)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二脚踏板(23),所述第二脚踏板(23)与所述第一竖支撑杆(12)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斜支撑杆(21)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22)之间还水平固定有第三脚踏板(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高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登高架(10)、第二登高架(20)和绝缘平台(30),所述第一登高架(10)和所述第二登高架(20)结构相同,所述绝缘平台(30)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第一登高架(10)和第二登高架(20)的顶部,所述第一登高架(10)包括铰接连接的第一登高台(1)和第二登高台(2),所述第一登高台(1)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一竖支撑杆(12),所述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一竖支撑杆(12)之间水平固定有第一脚踏板(13),所述第二登高台(2)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斜支撑杆(21)和第二竖支撑杆(22),所述第一斜支撑杆(11)和第二斜支撑杆(21)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均相同,所述第二竖支撑杆(22)的垂直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恺
申请(专利权)人:王泽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