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6549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第一浮床和第二浮床,第一浮床和第二浮床之间设有多块围板,多块围板的侧边依次连接,第一浮床中部设有通孔,每块围板底部均设有过滤装置,围板内安装有微孔板,微孔板上设有微生物层,微生物层由生物陶粒填充而成,微生物层上设有水生种植层,水生种植层为培养土层,第二浮床底部设有连接绳,连接绳底部连接有套筒,套筒内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底部安装有底板。该装置通过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同作用,利用生物手段,净化黑臭水体,通过底板扎入河床底部,净化装置实现区域性定位,对水体部分片区进行有效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质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人类的过度干扰破坏了河流系统的水生环境,造成河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多数河道水质已经处于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因此,对污染河道的治理与修复刻不容缓。常见的水体治理与修复技术手段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及化学手段都需要一定的成本,难以避免这些手段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可能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第一浮床和第二浮床,所述第一浮床和第二浮床之间设有多块围板,多块所述围板的侧边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浮床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面积小于围板形成的面积,每块所述围板底部均设有过滤装置,所述围板内安装有微孔板,所述微孔板高于过滤装置设置,所述微孔板上设有微生物层,所述微生物层由生物陶粒填充而成,所述微生物层上设有水生种植层,所述水生种植层为培养土层,所述第二浮床底部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底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部安装有底板。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两张滤网,两张所述滤网分别安装于围板内外两侧,两张所述滤网之间填充有滤棉。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浮床底部的围板周围设有多个漂浮桶,多个所述漂浮桶依次连接环形设置。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多个安装孔。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同作用,黑臭水体首先经过过滤装置过滤,滤棉及滤网拦截黑臭水体内的大颗粒片状、块状杂质,避免杂质进入围板以内,过滤后的黑臭水体经过微孔板进入到水生种植层和微生物层内,经由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净化,利用生物手段,净化黑臭水体,避免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通过底板扎入河床底部,净化装置实现区域性定位,对水体部分片区进行有效的净化,同时在浮板和漂浮桶的作用下,保证水生植物突出水面部分不会受到装置影响沉入水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浮床1、通孔2、漂浮桶3、围板4、过滤装置5、滤网51、滤棉52、微孔板6、水生种植层7、微生物层8、第二浮床9、连接绳10、套筒11、螺杆12、底板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第一浮床1和第二浮床9,第一浮床1和第二浮床9之间设有多块围板4,多块围板4的侧边依次连接,在第一浮床1底部的围板4周围设有多个漂浮桶3,多个漂浮桶3依次连接环形设置,第一浮床1、第二浮床9和漂浮桶3均起悬浮作用,保证装置整体上半部分悬浮在水体表面。第一浮床1中部设有通孔2,通孔2的面积小于围板4形成的面积,每块围板4底部均设有过滤装置5,过滤装置5包括两张滤网51,两张滤网51分别安装于围板4内外两侧,两张滤网51之间填充有滤棉52,过滤装置5用于过滤水体内杂质,水体内的杂质经过过滤装置5时,通过滤棉52进行截留,避免水体内的杂质进入到围板4以内。围板4内安装有微孔板6,微孔板6高于过滤装置5设置,微孔板6上设有微生物层8,微生物层8由生物陶粒填充而成,微生物在生物陶粒中生存,微生物层8上设有水生种植层7,水生种植层7为培养土层,水生植物种植在培养土内,水生植物的茎叶从通孔2穿出第一浮床1,第二浮床9底部设有连接绳10,连接绳10底部连接有套筒11,套筒11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2,螺杆12底部安装有底板13,底板13底部设有多个安装孔,底板13的安装孔内穿插地钉,扎入水体底部,过滤后的黑臭水体由微孔板6依次进入到微生物层8及水生种植层7,通过生物陶粒和水生种植对黑臭水体进行净化,采用生物手段,解决黑丑水体水质问题,避免对水体产生二次影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第一浮床(1)和第二浮床(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床(1)和第二浮床(9)之间设有多块围板(4),多块所述围板(4)的侧边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浮床(1)中部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的面积小于围板(4)形成的面积,每块所述围板(4)底部均设有过滤装置(5),所述围板(4)内安装有微孔板(6),所述微孔板(6)高于过滤装置(5)设置,所述微孔板(6)上设有微生物层(8),所述微生物层(8)由生物陶粒填充而成,所述微生物层(8)上设有水生种植层(7),所述水生种植层(7)为培养土层,所述第二浮床(9)底部设有连接绳(10),所述连接绳(10)底部连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2),所述螺杆(12)底部安装有底板(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与水生植物共生净化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第一浮床(1)和第二浮床(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床(1)和第二浮床(9)之间设有多块围板(4),多块所述围板(4)的侧边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浮床(1)中部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的面积小于围板(4)形成的面积,每块所述围板(4)底部均设有过滤装置(5),所述围板(4)内安装有微孔板(6),所述微孔板(6)高于过滤装置(5)设置,所述微孔板(6)上设有微生物层(8),所述微生物层(8)由生物陶粒填充而成,所述微生物层(8)上设有水生种植层(7),所述水生种植层(7)为培养土层,所述第二浮床(9)底部设有连接绳(10),所述连接绳(10)底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母丹丹石军科
申请(专利权)人:水生藻安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