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仙保专利>正文

干烧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512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上下器具通电且具有干烧保护作用的器件,包括塑料外壳、塑料跳杆、固定卡扣、L极铜圈、L极导电片、L极固定架、N极铜圈、N极导电片、N极固定架、D2极铜圈、D2极导电片、D1极导电片、中心轴、接地铜圈、铁架、双金属片和瓷棒,所述的塑料外壳的正面装配有中心轴、L极铜圈、N极铜圈、D2极铜圈、接地铜圈,塑料外壳的内部分别装配有L极固定架、L极导电片、N极固定架、N极导电片、D1极导电片、D2极导电片、塑料跳杆、瓷棒,塑料外壳上端装配有所述的铁架,使得装配在铁架上的双金属片分别位于瓷棒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烧保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上下器具通电且具有干烧保护作用的的器件,属于家用电器领域。
技术介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电热水壶、车载杯、养生壶、炒锅等小家电使用越来越普及,对于电器的安全也越加的重视,因此,如电热水壶,人们在平时使用过程中,如不小心触碰到开关,导致水壶内没水的情况下接通开关,使得水壶一直处于无水干烧,极容易导致水壶起火,引发安全事故,或着各种控制开关失灵的情况下,从而导致无水干烧等,所以,需要有一种能起到多重保护的器件,即便开关失灵或者保护失灵的情况下,始终有一个保护能起到作用,现有市场上用于干烧保护的器件种类较多,大部分只是起到常规保护作用,无法保证100%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好、寿命长,保证加热器在干烧时能百分百的起到保护作用的器件。本专利技术干烧保护器的技术方案是:干烧保护器主要由塑料外壳、塑料跳杆、固定卡扣、L极铜圈、L极导电片、L极固定架、N极铜圈、N极导电片、N极固定架、D2极铜圈、D2极导电片、D1极导电片、中心轴、接地极铜圈、铁架、双金属片和瓷棒组成,所述的塑料外壳正面有内凹的圆形空间,中心装配有中心轴,周边分别装配有L极铜圈、N极铜圈,D2极铜圈和接地铜圈,塑料外壳内部平面分别装配有L极导电片、N极导电片、D2极导电片、D1极导电片,使得L极导电片和L极铜圈相连、N极导电片和N极铜圈相连、D2极导电片和D2极铜圈相连、D1极导电片和中心轴相连,并且D2极导电片、D1极导电片固定通过螺丝紧固在塑料外壳上,在塑料外壳的外侧边,装配有L固定架和N极固定架,使L极固定架和L极导电片通过一组常闭触点相连,N极固定架和N极导电片同样通过一组常闭触点相连,塑料外壳在位于L极导电片和N极导电片上方分别有一中空的圆柱,所述的瓷棒通过中空的圆柱,骑在L极导电片和N极导电片上,所述的铁架两侧装配有两个所述双金属片,其铁架则装配于所述的塑料外壳上的上端部,通过螺丝紧固在塑料外壳上,使得装在铁架上的两双金属片分别位于瓷棒的正上方,在L极导电片的上方有一塑料跳杆,其通过塑料外壳固定支柱来支撑,并且通过所述的固定卡扣固定在塑料壳体上。所述的L极固定架和L极导电片装配在塑料外壳后,其通过一组常闭的触点相连,塑料外壳在L极导电片的上方有一中空的圆柱,装配有所述的瓷棒,并在瓷棒的上方有装配在铁架上的双金属片,其特征在于双金属片在高温的情况下,会通过自身的形变作用于瓷棒,通过瓷棒把位于L极固定架和L极导电片上的常闭触点断开,起到断电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的作用。所述的N极固定架和N极导电片装配在塑料外壳后,其也通过一组常闭的触点相连,塑料外壳在N极导电片的上放有一中空的圆柱,装配有所述的瓷棒,并在瓷棒的上方有装配在铁架上的双金属片,其特征在于双金属片在高温的情况下,会通过自身形变作用于瓷棒,通过瓷棒把位于N极固定架和N极导电片上的常闭触点断开,起到断电作用,从而达到保护的作用。所述的塑料跳杆主体为长方形或圆柱体等,其一端上方伸出有一圆柱或别的形状的杆子,下方则有一圆孔,另外一端为一倒角斜面,塑料跳杆两侧面中间部位分别有一圆台,分别装配在塑料外壳上的支架上,通过固定卡扣固定在塑料外壳上,其特征在于塑料跳杆位于L极导电片上方,并通过塑料跳杆两侧面的的圆台使得塑料跳杆像跷跷板一样,会绕着圆台上下翘动,塑料跳杆一端面的下方的圆孔内装配有弹簧,上方的圆柱则穿过铁架,在弹簧的作用下塑料跳杆绕着两侧面的圆台转动,使得塑料跳杆的另外一端面作用在L极导电片上,从而断开L极固定架和L极导电片上的常闭触点,起到保护的作用。所述的塑料外壳上伸出的圆柱或杆子其材料是塑料或在熔点230-250之间的材料。本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干烧保护器的保护效果好、使用安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干烧保护器正面立体效果图。图2是干烧保护器背面立体效果图。图3是干烧保护器内部结构效果图。图4是干烧保护器的塑料跳杆立体图。图5是干烧保护器装配发热盘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烧保护器,如图1-图5所示,干烧保护器包括塑料外壳004、塑料跳杆309、固定卡扣310、L极铜圈001、L极导电片311、L极固定架315、N极铜圈006、N极导电片306、N极固定架301、D2极铜圈002、D2极导电片320、D1极导电片317、中心轴005、接地铜圈003、铁架102、双金属片101、104和瓷棒304、312。图1是干烧保护器正面立体效果图,所述的塑料外壳004的正面有一内凹的圆形空间,中心有一圆孔,装配有所述的中心轴005,内凹的区域上分别分布装配L极铜圈001、N极铜圈006、D2极铜圈002和接地铜圈003的卡槽,并在相应的卡槽内装配有L极铜圈001、N极铜圈006、D2极铜圈002和接地铜圈003。图2是干烧保护器背面立体效果图,图3是干烧保护器内部结构效果图,在塑料外壳004的内部平面上,分别分布有装配所述L极导电片311、所述N极导电片306、所述D2极导电片320、所述D1极导电片317的卡槽,其中D1极导电片317和D2极导电片320装配相应卡槽后通过螺丝316、319,紧固在塑料外壳004上,并使得D1极导电片317和中心轴005连接,D2极导电片320和D2极铜圈002相连,所述的L极导电片311在装配相应的卡槽后和L极铜圈001采用铆接的方式相连,同时把L极导电片311紧固在塑料外壳004上,所述的N极导电片306在装配相应的卡槽后和N极铜圈006采用铆接的方式相连,同时把N极导电片306紧固在塑料外壳004上,塑料外壳004的侧边分布装配有L极固定架315和N极固定架301的卡槽,L极固定架315和N极固定架301通过铆压紧固在塑料外壳004上,装配后,使得L极固定架315和L极导电片311通过一组常闭触点314相连,N极固定架301和N极导电片306也通过一组常闭触点302相连,塑料外壳004在L极导电片311和N极导电片306的上方伸出有中空的圆柱313、303,用于装配所述的瓷棒312、304,所述的铁架102的两侧分别装配有两片双金属片101、104,铁架102则通过螺丝103锁紧在塑料外壳004的上部,同时使得铁架102和接地铜圈003相连,并使得装配在铁架102上的两双金属片101、104片分别位于两瓷棒312、304的上方,双金属片101、104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自身的形变,分别作用在L极导电片311上的瓷棒312和N极导电片306上的瓷棒304,把L极固定架315和L极导电片311上的常闭触点313,N极固定架301和N极导电片306上的常闭触点303断开,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图4是干烧保护器的塑料跳杆309立体图,所述的塑料跳杆309主体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等,其一端的上平面伸出有一圆柱406,其也可为长方体或别的形状,其材料为在220-250度熔点的溶体,下平面有一圆孔403,用于装配弹簧307,另一端为一倒角斜面401,主体两侧面中间部分分别伸出有一圆台402、405,在塑料外壳004的内部平面上伸有两支撑,塑料跳杆309通过两侧面的圆台402、405装配在塑料外壳004的支撑上,并通过所述的固定卡扣310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干烧保护器,包括塑料外壳(004)、塑料跳杆(309)、固定卡扣(310)、L极铜圈(001)、L极导电片(311)、L极固定架(315)、N极铜圈(006)、N极导电片(306)、N极固定架(301)、D2极铜圈(002)、D2极导电片(320)、D1极导电片(317)、中心轴(005)、接地铜圈(003)、铁架(102)、双金属片(101、104)和瓷棒(312、304),所述的塑料外壳(004)的正面装配有所述中心轴(005)、所述L极铜圈(001)、所述N极铜圈(006)、所述D2极铜圈(002)、所述接地铜圈(003),塑料外壳(004)的内部分别装配有L极固定架(315)、L极导电片(311)、N极固定架(301)、N极导电片(306)、D1极导电片(317)、D2极导电片(320)、塑料跳杆(309),L极导电片(311)和L极固定架(315)之间有一组常闭的触点(314)相连,N极导电片(306)和N极固定架(301)之间有一组常闭触点(302)相连,塑料外壳(004)上端装配有所述的铁架(102)。

【技术特征摘要】
1.干烧保护器,包括塑料外壳(004)、塑料跳杆(309)、固定卡扣(310)、L极铜圈(001)、L极导电片(311)、L极固定架(315)、N极铜圈(006)、N极导电片(306)、N极固定架(301)、D2极铜圈(002)、D2极导电片(320)、D1极导电片(317)、中心轴(005)、接地铜圈(003)、铁架(102)、双金属片(101、104)和瓷棒(312、304),所述的塑料外壳(004)的正面装配有所述中心轴(005)、所述L极铜圈(001)、所述N极铜圈(006)、所述D2极铜圈(002)、所述接地铜圈(003),塑料外壳(004)的内部分别装配有L极固定架(315)、L极导电片(311)、N极固定架(301)、N极导电片(306)、D1极导电片(317)、D2极导电片(320)、塑料跳杆(309),L极导电片(311)和L极固定架(315)之间有一组常闭的触点(314)相连,N极导电片(306)和N极固定架(301)之间有一组常闭触点(302)相连,塑料外壳(004)上端装配有所述的铁架(1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塑料跳杆(309)主体为长方体或圆柱(406)等,其一端的上面伸出有一圆柱(406),伸出部分形状也可为长方体或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仙保
申请(专利权)人:蒋仙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