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2364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属于防撞梁建模及结构优化技术领域,包括:根据防撞梁几何尺寸确定B样条首尾点与控制点;采用遗传算法构建关于控制点坐标的初始种群;MATLAB构建B样条曲线并输出节点坐标;通过节点构建ANSYS模型;有限元分析计算并输出相应应力值;利用蔡‑吴理论对防撞梁进行优化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B样条的形状来改变防撞梁的几何外形,构建的关于B样条控制点坐标的个体,运用遗传算法,并以强度最大为设计目标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属于防撞梁建模及结构优化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私家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体,但同时也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因为车辆的不安全,而导致无辜的死伤,给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巨大的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汽车安全可靠性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在对于其的设计安全性能方面也具有现实意义。发生事故时,在汽车中首先对人们起保护作用的是保险杠,一般都是塑料或树脂等弹性较高的,来减缓轻微碰撞对汽车的冲击,防撞钢梁一般隐藏在保险杠里面以及车门内部,在较大冲击力作用下,弹性材料已经不能缓冲能量时,这时真正起到保护车内乘员的作用,所以,在汽车的结构设计中,对于防撞梁结构的设计成为重中之重。设置在前保险杠内的防撞梁的材质最为坚固,是用于正面承担车辆撞击力的装置,并通过它将受到的撞击力进行分散和缓解,并传导给车体主架,对于防撞梁的结构,也从传统的平面结构转变为曲面结构,这种结构较之以前,能够有效地对冲击进行缓解,起到一种缓冲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B样条防撞梁几何尺寸确定B样条防撞梁首尾点及控制点;步骤2:构建关于B样条防撞梁控制点坐标的初始种群;步骤3:采用MATLAB遗传算法构建B样条防撞梁曲线并输出B样条防撞梁节点坐标;步骤4:通过输出的B样条防撞梁节点坐标构建ANSYS模型;步骤5: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并输出ANSYS模型相应应力值;步骤6:利用蔡‑吴张量理论对防撞梁强度进行分析;步骤7:根据B样条防撞梁曲线与遗传算法,对防撞梁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B样条防撞梁几何尺寸确定B样条防撞梁首尾点及控制点;步骤2:构建关于B样条防撞梁控制点坐标的初始种群;步骤3:采用MATLAB遗传算法构建B样条防撞梁曲线并输出B样条防撞梁节点坐标;步骤4:通过输出的B样条防撞梁节点坐标构建ANSYS模型;步骤5:采用有限元分析计算并输出ANSYS模型相应应力值;步骤6:利用蔡-吴张量理论对防撞梁强度进行分析;步骤7:根据B样条防撞梁曲线与遗传算法,对防撞梁进行结构优化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利用蔡-吴张量理论对防撞梁强度分析,其中蔡-吴张量理论的强度比方程为式(1):其中:R是强度比,表示单层板在施加应力作用下,极限应力的某一分量与其对应的施加应力分量之比,也称为强度/应力比;F11、F1、F12、F2、F66、F22均为强度参数;σ1为纵向应力;σ2为横向应力;σ6为剪切应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对防撞梁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包括如下步骤:步骤71:根据所述B样条防撞梁曲线对防撞梁进行建模;步骤72:采用MATLAB遗传算法优化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防撞梁结构优化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金宇臧杰邱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