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箱式水浮龙门吊法管道沉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2075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箱式水浮龙门吊法管道沉管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岸上焊接接长钢管,将钢管吊至位于水面上的可控浮箱上;步骤二、将水面上的用可控浮箱浮起的每小段钢管焊接形成大段的钢管;步骤三、龙门吊架吊起带斜管段的钢管与大段钢管焊接接长;步骤四、整段安装完,进行钢管的水压试验;步骤五、将可控浮箱反扣在钢管上,通过向钢管的两端头注水,钢管逐渐下沉;步骤六、钢管下沉完成后,拆卸可控浮箱,向拆卸后的可控浮箱充气使之自动浮出水面,并对沟槽进行回填。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跨越长距离水道的管道的接口对接焊接、水面运输、管道试压及下沉等工序。施工原理简单易行,无需大型吊机等施工机械,沉放位置准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箱式水浮龙门吊法管道沉管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沉管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浮箱式水浮龙门吊法管道沉管施工方法,属于水下管道施工领域,广泛应用于污水厂输送管道、石油液化气输送管道及化工管道等的跨河安装。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下管道安装工程日益增加,而目前一般的沉管施工方法,包括水下隧道工程,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往往采用整体管道下水,吊运沿管全长需布置一些大型起重吊机,费用大,吊运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由于吊装限制,长距离管道不能在岸上完成整体焊接连接,故针对管道的强度(水压)试验只能在水面上进行,传统吊运检查焊缝困难。(3)管道注水下沉时易产生水冲现象,造成管道局部段受力不均而出现变形,采用吊运方式施工时由于多个吊机起吊,协同工作非常困难。(4)沉放时如单纯采用浮箱、吊船,由于他们都是通过岸上的锚绳来固定位置,遇到风浪水流速较大时,容易产生水面漂移变形,导致沉放的钢管不能准确下沉到水下沟槽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施工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的浮箱式水浮龙门吊法管道沉管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浮箱式水浮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箱式水浮龙门吊法管道沉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岸上焊接接长钢管,包括管道岸上部分的折线段的钢管与直线钢管的焊接,通过船吊将钢管吊至可控浮箱上,每单元段钢管下面设置有两个可控浮箱;步骤二、根据设计钢管的总长按管段长度80~100米计算分几个等分,将钢管分成管段,移动可控浮箱,将相邻的单元段钢管接口对齐,进行水面上的钢管焊接,最终将水面上的每段钢管焊接形成大段的钢管,在沉放轴线对应位置的两岸边开挖岸沟,岸沟设置龙门吊架,龙门吊架通过设置在斜管上的吊耳将斜管段吊起;水上安装钢管均从钢管与斜管形成的带折线段的直钢管一端开始,移动可控浮箱将大段钢管与固定于龙门吊架的带折线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箱式水浮龙门吊法管道沉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岸上焊接接长钢管,包括管道岸上部分的折线段的钢管与直线钢管的焊接,通过船吊将钢管吊至可控浮箱上,每单元段钢管下面设置有两个可控浮箱;步骤二、根据设计钢管的总长按管段长度80~100米计算分几个等分,将钢管分成管段,移动可控浮箱,将相邻的单元段钢管接口对齐,进行水面上的钢管焊接,最终将水面上的每段钢管焊接形成大段的钢管,在沉放轴线对应位置的两岸边开挖岸沟,岸沟设置龙门吊架,龙门吊架通过设置在斜管上的吊耳将斜管段吊起;水上安装钢管均从钢管与斜管形成的带折线段的直钢管一端开始,移动可控浮箱将大段钢管与固定于龙门吊架的带折线段的钢管对接焊接;步骤三、随着钢管安装长度的不断增加,开始在水上安装龙门吊架,通过岸上架设的经纬仪测量龙门吊架的吊点位置在沉放轴线上,在可控浮箱浮力作用下,每焊接一段长度的钢管后,安装好龙门吊架将之吊起固定,除留下一个浮箱外,多余浮箱挪出用于下一段的钢管吊运和焊接安装用;步骤四、整段钢管安装完后,进行水压试验,通过带折线钢管端头的注水孔向钢管里注水,加压到试验压力,检查钢管无渗漏为合格,打开排水阀排空钢管里试验用水;步骤五、钢管的沉放;向可控浮箱中注水,可控浮箱下沉一定深度,抽出该可控浮箱,拆除可控浮箱上面的横梁,并将横梁反扣在钢管上,随后向可控浮箱内充气排出注水,将横梁与可控浮箱连接,实现可控浮箱反扣在钢管上,逐一完成全部的可控浮箱的反扣安装,此时钢管半浮于水面,通过向钢管的两端头注水,钢管在龙门吊架的吊力和可控浮箱的浮力两个作用力下,钢管能保持始终直线状态逐渐下沉;步骤六、钢管下沉完成后,水下拆卸可控浮箱,向拆卸后的可控浮箱充气使之自动浮出水面,并对沟槽进行回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浮箱式水浮龙门吊法管道沉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控浮箱由箱体、安装在箱体上方的横梁组成,在横梁上设置有弧形垫板,在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湛学林夏志聪陶卫军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