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测距壁障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379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25
一种红外线测距壁障电路,属于电气自动化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自动避障电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控制单元、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红外线接收管RC1、红外线接收管RC2、蜂鸣器LS1、蜂鸣器LS2、指示灯L1、指示灯L2、电阻R1~R5和电容C1;当车辆与障碍物的距离达到壁障距离时,进行声光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线测距壁障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红外线测距装置,属于电气自动化领域。
技术介绍
自动避障功能使得智能小车在其行进过程中识别检测到障碍物,从而改变其行进方向,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因此,该功能被广泛使用在智能小车的自动避障功能、地形地貌勘探、军事打击的测量等领域。但现有技术涉及的电路结构无法应用于长距离测距,测量速度偏低,且测量精度低,导致车辆的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自动避障电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红外线测距壁障电路。本技术所述一种红外线测距壁障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红外线接收管RC1、红外线接收管RC2、蜂鸣器LS1、蜂鸣器LS2、指示灯L1、指示灯L2、电阻R1~R5和电容C1;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和红外线接收管RC1安装在车辆的一侧,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和红外线接收管RC2安装在车辆的对侧;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和电阻R1串联成支路1并位于电源VCC与电源地之间;红外线接收管RC1和电阻R2串联,且并联于支路1两端;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和电阻R3串联成支路2并位于电源VCC与电源地之间;红外线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线测距壁障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单元、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红外线接收管RC1、红外线接收管RC2、蜂鸣器LS1、蜂鸣器LS2、指示灯L1、指示灯L2、电阻R1~R5和电容C1;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和红外线接收管RC1安装在车辆的一侧,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和红外线接收管RC2安装在车辆的对侧;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和电阻R1串联成支路1并位于电源VCC与电源地之间;红外线接收管RC1和电阻R2串联,且并联于支路1两端;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和电阻R3串联成支路2并位于电源VCC与电源地之间;红外线接收管RC2和电阻R4串联,且并联于支路2两端;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测距壁障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单元、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红外线接收管RC1、红外线接收管RC2、蜂鸣器LS1、蜂鸣器LS2、指示灯L1、指示灯L2、电阻R1~R5和电容C1;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和红外线接收管RC1安装在车辆的一侧,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和红外线接收管RC2安装在车辆的对侧;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1和电阻R1串联成支路1并位于电源VCC与电源地之间;红外线接收管RC1和电阻R2串联,且并联于支路1两端;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D2和电阻R3串联成支路2并位于电源VCC与电源地之间;红外线接收管RC2和电阻R4串联,且并联于支路2两端;电容C1和电阻R5串联,且并联于支路2两端;红外线接收管RC1和电阻R2的公共节点A连接控制单元的1号监测信号输入端;控制单元的1号信号输出端连接串联的蜂鸣器LS1和指示灯L1,并接电源VCC;红外线接收管RC2和电阻R4的公共节点B连接控制单元的2号监测信号输入端;控制单元的1号信号输出端连接串联的蜂鸣器LS2和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向东丛业桐马海岩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