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0165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热体固定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锁合时,所述发热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设置有隔热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固定发热体,该种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工人操作难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隔热面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热措施导致机身烫的问题。从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具备隔热和支撑的双重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热体固定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储热式取暖器,如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陶瓷取暖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与壳体1密封接合的面板2。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架3,固定架3内部嵌装有陶瓷体4。所述面板2在内侧表面贴附有反光箔8,反光箔8采用铝质反光箔膜,其位置与陶瓷体4的位置水平对应。当发热丝加热升温,热能由陶瓷体4向面板2之外扩散,由于面板2内侧贴附的反光箔8自动将热量向面板2的其它区域传递,面板2不会产生局部过热的问题。但是该陶瓷取暖器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发热体(也即陶瓷体4)的固定架零件数量多,模具费昂贵,且装配工序多,生产效率低;其次,发热体的固定架的各支架之间相互装配需要侧向打螺钉,由此加大了工人操作难度,影响生产效率;再其次,发热体没有隔热措施,反光箔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易老化,失去反光作用,导致机身烫的问题;最后,陶瓷砖受热膨胀产生位移,容易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固定架零件数量多、工人操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以及没有隔热措施的问题。为了实现该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锁合时,所述发热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设置有隔热面板。优选的,所述隔热面板上形成有通风口,所述隔热面板至少局部朝着远离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凹陷,从而在所述隔热面板与所述发热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且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风口连通。优选的,所述通风口包括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底部的进气口,以及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顶部的出气口。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沿着所述隔热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优选的,所述隔热面板上设置有伸向所述发热体的弹片。优选的,所述弹片位于所述隔热面板的中心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包括互相配合的固定边框/凸耳,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通过所述固定边框/凸耳锁合;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位于所述固定边框/凸耳内侧为容纳边框,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锁合时,在所述容纳边框内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发热体的容纳槽。优选的,当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设置有所述固定边框时,所述固定边框上形成有接线孔。优选的,所述容纳边框的拐角处设置有躲避槽。优选的,所述隔热面板上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固定发热体,该种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工人操作难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隔热面板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热措施导致机身烫的问题。从而,本技术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具备隔热和支撑的双重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的陶瓷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安装有发热体的发热体固定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实施例中安装有发热体的发热体固定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实施例中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实施例中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壳体;2、面板;3、固定架;4、陶瓷体;8、反光箔;01、第一框架;02、第二框架;03、固定边框;04、容纳边框;05、进气口;06、出气口;07、弹片;08、加强筋;09、躲避槽;10、接线孔;11、发热体;12、隔热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所述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11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锁合时,所述发热体11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所述第一框架01和/或第二框架02上设置有隔热面板12。其中,“所述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11的轮廓相匹配”指代的是:发热体11整体呈立方体状的时候,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也大致呈立方体状,以使得发热体11可以固定在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类似于牌匾或者画作的装框;发热体11呈其它外形的时候,同样的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的结构以能够将发热体11固定在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之间为准。其中,发热体11的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储热砖,例如陶瓷储热砖或者铸铁储热砖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陶瓷储热砖而言,其在搬运过程中或者膨胀变形产生动静时候均容易碎裂掉渣,由此从视听上均会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体验。而本实施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配合可有效防止碎渣掉落,进而也避免了碎渣掉落产生的噪音。此外,“所述第一框架01和/或第二框架02上设置有隔热面板12”意味着只要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中至少其一设置有隔热面板12,那么就能使得发热体固定装置具备隔热效果。当然,最好在第一框架01上和第二框架02上同时设置隔热面板12,此时发热体11被包裹在第一框架01、第二框架02以及隔热面板12之间,使得发热体固定装置获取最佳的隔热效果。本实施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采用框架的结构形式固定发热体11,该种结构简单,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工人操作难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隔热面板12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隔热措施导致机身烫的问题。从而,本实施例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具备隔热和支撑的双重技术效果。并且,通过隔热面板12的设置,其也可以保证发热体11的储热效果。此外,第一框架01和第二框架02分别可一体成型得到,从而可以节省模具成本,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且能在一定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锁合时,所述发热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设置有隔热面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轮廓均与所述发热体的轮廓相匹配,使得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锁合时,所述发热体被固定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所述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上设置有隔热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面板上形成有通风口,所述隔热面板至少局部朝着远离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凹陷,从而在所述隔热面板与所述发热体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且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风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底部的进气口,以及形成于所述隔热面板顶部的出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沿着所述隔热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艳康宽洋高盛华杨鑫温嘉彬陈梓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