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98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及空调器,包括底座和下接水盘,定子容纳腔和电控盒容纳部设置在风轮两侧,风轮第二支架与电控盒容纳部的侧壁形成第一引水槽,在风轮第一支架和风轮第二支架上方的底座上形成有上集水槽,所述的下接水盘与导风板支架一体成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的上部形成上集水槽以及左右两条引水槽,引水槽将上集水槽内的收集到的冷凝水引导至下接水盘,进而排出空调室内机,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引水效果,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的空间使用率,减小空调占用的空间,一方面保证了冷凝水的收集与排出,保证空调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空调的适用性。

Water diversion structure and air conditioner for wall mounted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 diversion structure and an air conditioner for a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nd a lower water pan, a stator receptacle and an electric control box receptacle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wind wheel, and a first water diversion flume is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wind wheel bracket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electric control box receptacle, and is on the base above the first wind wheel bracket and the second wind wheel bracket. The upper water collecting trough is formed, and the lower water receiving plate and the wind guide plate bracket are integrated to form. The utility model ensures the water diversion effect of the indoor air conditioner by forming an upper water collecting trough and two left and right water diversion troughs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 and the water diversion trough guides the condensate collected in the upper water collecting trough to the lower water receiving plate, thereby discharging the indoor air conditioner, thereby improving the indoor spac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indoor air conditioner, and reducing the air conditioner. Occupied space, on the one hand to ensure the collection and discharge of condensate, to ensure the normal use of air conditioning, on the other h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air conditio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调行业已发展了很多年,其功能和结构已经非常成熟,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空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其外形结构是否美观,空间占用的面积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在一些较小的空间处能够布置的下一台空调,引水结构效果的好坏,是否会出现渗漏,以及导风效果的好坏,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申请人早期对空调进行了研究,申请号为CN201520356916.0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圆形立式空调室内机的走线结构,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固定导线降低磨损且能避免导线干扰相邻孔位上紧固件的正常安装的圆形立式空调室内机的走线结构,如图14所示,但随着申请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申请还停留在传统的空调结构上,但基于人们对空调器的新的要求,在走线结构、外观、引水结构、出风结构上,申请人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及空调器,以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引水效果,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的空间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包括底座和下接水盘,定子容纳腔和电控盒容纳部设置在风轮两侧,在底座上设置风轮第一支架和风轮第二支架,所述的风轮第一支架与定子容纳腔的侧壁形成第二引水槽,风轮第二支架与电控盒容纳部的侧壁形成第一引水槽,在风轮第一支架和风轮第二支架上方的底座上形成有上集水槽,第一引水槽、第二引水槽的上端与上集水槽联通,第一引水槽、第二引水槽的下端与下接水盘联通,下接水盘被配置为将接到的冷凝水排出,所述的下接水盘与导风板支架一体成型设置。进一步的,在上集水槽上部的底座上形成有加强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下接水盘包括上连接壁和下连接壁,在上连接壁和下连接壁之间形成有下集水槽,下集水槽两侧的下接水盘空间形成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分别与容纳第一引水槽、第二引水槽配合连接,在下接水盘的下端设置有流水孔。进一步的,在第一引水槽靠近下接水盘的一侧设置第二导流槽,第二引水槽靠近下接水盘的一侧设置第一导流槽,对应的,在第一容纳部内设置第一限位槽,在第二容纳部内设置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配合的对第二导流槽进行限位引导,第二限位槽配合的对第一导流槽进行引导限位。进一步的,第一导流槽的下表面与风轮第一支架之间形成第二固定间隙,第二导流槽的下表面与风轮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第一固定间隙,底座与下接水盘装配时,下接水盘的上连接壁设置在第一固定间隙、第二固定间隙的位置。进一步的,在下接水盘的下集水槽的区域设置引水板,引水板与下接水盘一体成型,引水板沿着下集水槽的长度方向设置,引水板的两端与下接水盘的两端呈不接触状设置。进一步的,在下集水槽的两侧设置有加强肋,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下集水槽形成有联通的贯穿槽。进一步的,流水孔设置在第二容纳部处,在下接水盘上设置流水孔的位置对应的设置连接管,连接管与下接水盘一体成型,所述下连接壁被配置为对上装饰板进行支撑固定,下连接壁与上装饰板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该密封件由保温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槽结构包括第一加强槽和第二加强槽,在在底座上设置有挂接槽,挂接槽沿着底座的中轴线对称的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槽和第二加强槽形成在两个挂接槽之间区域的底座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通过在底座的上部形成上集水槽,将定子容纳腔和电控盒容纳部设置在风轮两侧,使得风轮第一支架、风轮第二支架与定子容纳腔、电控盒容纳部形成左右两条引水槽,引水槽将上集水槽内的收集到的冷凝水引导至下接水盘,进而排出空调室内机,保证空调室内机的引水效果。将下接水盘与导风板支架一体成型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的空间使用率,减小空调占用的空间,一方面保证了冷凝水的收集与排出,保证空调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空调的适用性。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包含上述所述的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所述空调器与上述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结构第二视角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接水盘结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接水盘结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接水盘结构第二视角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接水盘结构第三视角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导风板的第二视角侧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导风板的第二视角侧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转子驱动件的第二视角侧视示意图;图14为现有技术中室内机走线及引水结构设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定子容纳腔,3-电控盒容纳部,4-风轮第一支架,5-风轮第二支架,6-第一导流槽,7-第二导流槽,8-风轮导向面,9-上集水槽,10-复位装置固定架,11-第一固线架,12-第二固线架,13-电机容纳部,14-卡线夹,15-第一引水槽,16-第二引水槽,17-第三固线架,18-贯穿孔,19-第一固定间隙,20-第二固定间隙,21-引导槽,22-第一螺钉柱,23-第一台阶部,24-第二台阶部,25-支撑部,26-下接水盘,2601-下集水槽,2602-第一容纳部,2603-第二容纳部,2604-第一限位槽,2605-第二限位槽,2606-流水孔,2607-上连接壁,2608-下连接壁,2609-第二螺钉柱,2610-插接片,2611-加强肋,2612-贯穿槽,2613-连接管,2614-引水板,27-导风板支架,2701-导风板第一支架,2702-导风板第二支架,2703-第一导风板固定部,2704-第二导风板固定部,2705-第一限位板,2706-第二限位板,28-第二导风板,2801-第二插接部,2802-第二驱动部,2803-条纹部,2804-凸块,2805-第二转动轴,2806-光滑部,2807-第三限位板,2808-导风板主体,29-第一导风板,2901-第一插接部,2902-第一驱动部,2903-转子容纳孔,30-转子驱动件,3001-电机轴限位槽,3002-驱动块,31-第一加强槽,32-第二加强槽,33-挂接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下接水盘(26),定子容纳腔(2)和电控盒容纳部(3)设置在风轮两侧,在底座(1)上设置风轮第一支架(4)和风轮第二支架(5),所述的风轮第一支架(4)与定子容纳腔(2)的侧壁形成第二引水槽(16),风轮第二支架(5)与电控盒容纳部(3)的侧壁形成第一引水槽(15),在风轮第一支架(4)和风轮第二支架(5)上方的底座(1)上形成有上集水槽(9),第一引水槽(15)、第二引水槽(16)的上端与上集水槽(9)联通,第一引水槽(15)、第二引水槽(16)的下端与下接水盘(26)联通,下接水盘(26)被配置为将接到的冷凝水排出,所述的下接水盘(26)与导风板支架(27)一体成型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下接水盘(26),定子容纳腔(2)和电控盒容纳部(3)设置在风轮两侧,在底座(1)上设置风轮第一支架(4)和风轮第二支架(5),所述的风轮第一支架(4)与定子容纳腔(2)的侧壁形成第二引水槽(16),风轮第二支架(5)与电控盒容纳部(3)的侧壁形成第一引水槽(15),在风轮第一支架(4)和风轮第二支架(5)上方的底座(1)上形成有上集水槽(9),第一引水槽(15)、第二引水槽(16)的上端与上集水槽(9)联通,第一引水槽(15)、第二引水槽(16)的下端与下接水盘(26)联通,下接水盘(26)被配置为将接到的冷凝水排出,所述的下接水盘(26)与导风板支架(27)一体成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集水槽(9)上部的底座(1)上形成有加强槽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水盘(26)包括上连接壁(2607)和下连接壁(2608),在上连接壁(2607)和下连接壁(2608)之间形成有下集水槽(2601),下集水槽(2601)两侧的下接水盘(26)空间形成第一容纳部(2602)、第二容纳部(2603),第一容纳部(2602)、第二容纳部(2603)分别与容纳第一引水槽(15)、第二引水槽(16)配合连接,在下接水盘(26)的下端设置有流水孔(2606)。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引水槽(15)靠近下接水盘(26)的一侧设置第二导流槽(7),第二引水槽(16)靠近下接水盘(26)的一侧设置第一导流槽(6),对应的,在第一容纳部(2602)内设置第一限位槽(2604),在第二容纳部(2603)内设置第二限位槽(2605),第一限位槽(2604)配合的对第二导流槽(7)进行限位引导,第二限位槽(2605)配合的对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英朱方许真鑫
申请(专利权)人: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