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翻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893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力翻斗。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清洗效果好的水力翻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翻斗主体,翻斗主体可转动的设置在调蓄池入水口后方且紧邻调蓄池入水口处。翻斗主体内部开设有容水腔室,翻斗主体的顶部开设有蓄水口和排水口,蓄水口和排水口都与容水腔室连通,蓄水口与排水口之间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顶部的高度高于蓄水口和排水口的高度,蓄水口和排水口与容水腔室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力翻斗
本技术涉及排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力翻斗。
技术介绍
城市在受雨时,往往会增加径流量,雨水和污水常常会汇合,增加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负担,尤其是在降雨初期,形成的初雨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若初雨直接排放到天然水体,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需要增设雨水处理池等设施对不同水质的雨水进行调节处理。因此在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中,调蓄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调蓄池内设置的目的是将大部分中后期雨水边处理边排放。但是中后期雨水中还是存在很多泥沙和杂质等固体颗粒物,这些杂质和泥沙如果随雨水直接排河,会对河水会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在池子内将这些杂质和泥沙与雨水进行分离,同时分离出来的杂质和泥沙在池底部长期积累也会造成池底淤积,还会产生恶臭气体。因此需要对池底部进行冲洗以便将这些杂质和泥沙清理干净。现有技术中一般是直接通过外部独立的冲水设备对池底进行冲洗,这种冲洗方式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操作,工艺出现视觉死角和盲区,冲洗无法彻底的进行,另外采用人工冲洗不仅需要受到外界多种条件的限制,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大大增加。针对相关技术的城市管网中对调蓄池沉积物清洗效果差、费时费力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清洗效果好的水力翻斗。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包括翻斗主体,所述翻斗主体可转动的设置在调蓄池入水口后方且紧邻所述调蓄池入水口处,所述翻斗主体内部开设有容水腔室,所述翻斗主体的顶部开设有蓄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蓄水口和所述排水口都与所述容水腔室连通,所述蓄水口与所述排水口之间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顶部的高度高于所述蓄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的高度,所述蓄水口和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容水腔室连通。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所述水力翻斗还包括两块固定所述翻斗主体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调蓄池入水口的墙壁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紧固套件,所述翻斗主体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转动的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紧固套件中。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翻斗主体侧壁的中间位置。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所述蓄水口和所述排水口为一体开设。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所述排水口下方的内壁上开设有容水槽。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所述容水槽到所述翻斗主体顶部的距离与到所述翻斗主体底部的距离相同。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所述容水槽为沿水平方向开设的长条形槽状结构。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所述容水槽的纵截面为向下倾斜的锐角状。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所述挡水板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挡水板下部的两侧边缘与所述翻斗主体上部的两侧内壁连接。本技术水力翻斗,其中所述翻斗主体的下部的纵截面为圆弧形。本技术水力翻斗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翻斗主体可转动的设置在调蓄池入水口后方且紧邻调蓄池入水口处,水流在进入调蓄池之前先要通过翻斗主体上的蓄水口进入到容水腔室内进行蓄流,蓄流后的水通过翻斗主体上的排水口集中向调蓄池中排放,达到对调蓄池自动冲洗的目的,无需采用人工清理,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在翻斗主体顶部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位于蓄水口与排水口之间,在水流过急的情况下挡水板能够对水流起到阻拦作用,使水流顺利通过蓄水口进入到容水腔室内,而不会出现水流直接越过翻斗主体进入调蓄池的情况,保证具有良好的冲洗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水力翻斗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力翻斗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水力翻斗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水力翻斗,包括翻斗主体1和两块固定翻斗主体1的固定板2,翻斗主体1设置在调蓄池入水口后方且紧邻调蓄池入水口处,两块固定板2分别固定在调蓄池入水口的两侧墙壁上,固定板2上设置有紧固套件4,翻斗主体1的两侧外壁的中间位置分别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旋转轴3,翻斗主体1两侧的旋转轴3可转动的套设在对应的紧固套件4中。翻斗主体1内部开设有容水腔室,翻斗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蓄水口5和排水口6,蓄水口5和排水口6一体开设,蓄水口5与排水口6之间通过挡水板8进行分隔,蓄水口5和排水口6都与翻斗主体1内部的容水腔室连通。水板8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长条形板状结构,挡水板8下部的两侧边缘与翻斗主体1上部的两侧内壁连接,挡水板8顶部的高度高于蓄水口5和排水口6的高度,在水流过急的情况下挡水板8能够对水流起到阻拦作用,使水流顺利通过蓄水口5进入到容水腔室内,避免出现水流直接越过翻斗主体1进入调蓄池的情况。如图1、图2所示,翻斗主体1的下部的纵截面为圆弧形,翻斗主体1的内壁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容水槽7,容水槽7为长条形槽状结构,容水槽7位于排水口6下方,容水槽7的纵截面为向下倾斜的锐角状,容水槽7到翻斗主体1顶部的距离与到翻斗主体1底部的距离相同。在蓄水过程中水流进入容水槽7内,从而增加排水口6一侧的重量,有利于翻斗主体1向排水口6一侧转动,完成对调蓄池中泥沙和杂质等固体颗粒物的冲洗。本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将水力翻斗设置在调蓄池入水口后方且紧邻调蓄池入水口的位置,雨水或者其它水流在进入调蓄池之前先要通过水力翻斗的蓄水口5进入到水力翻斗的容水腔室内,在容水腔室内进行蓄水,容水腔室内蓄水量达到一定高度后,最上部的水流会流入容水槽中7,并在容水槽中7进行蓄水,增加翻斗主体1中排水口6一侧的重量,由于排水口6一侧的重量大于蓄水口5一侧的重量,从而使翻斗主体1向排水口6一侧转动,翻斗主体1中积蓄的水量从排水口6排出,完成对调蓄池中泥沙和杂质等固体颗粒物的冲洗。本技术水力翻斗,翻斗主体1可转动的设置在调蓄池入水口后方且紧邻调蓄池入水口处,水流在进入调蓄池之前先要通过翻斗主体1上的蓄水口5进入到容水腔室内进行蓄流,蓄流后的水通过翻斗主体1上的排水口5集中向调蓄池中排放,达到对调蓄池自动冲洗的目的,无需采用人工清理,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在翻斗主体1顶部设置有挡水板8,挡水板8位于蓄水口5与排水口6之间,在水流过急的情况下挡水板8能够对水流起到阻拦作用,使水流顺利通过蓄水口5进入到容水腔室内,而不会出现水流直接越过翻斗主体1进入调蓄池的情况,保证具有良好的冲洗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清洗效果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力翻斗,其特征在于:包括翻斗主体(1),所述翻斗主体(1)可转动的设置在调蓄池入水口后方且紧邻所述调蓄池入水口处,所述翻斗主体(1)内部开设有容水腔室,所述翻斗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蓄水口(5)和排水口(6),所述蓄水口(5)和所述排水口(6)都与所述容水腔室连通,所述蓄水口(5)与所述排水口(6)之间设置有挡水板(8),所述挡水板(8)顶部的高度高于所述蓄水口(5)和所述排水口(6)的高度,所述蓄水口(5)和所述排水口(6)与所述容水腔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翻斗,其特征在于:包括翻斗主体(1),所述翻斗主体(1)可转动的设置在调蓄池入水口后方且紧邻所述调蓄池入水口处,所述翻斗主体(1)内部开设有容水腔室,所述翻斗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蓄水口(5)和排水口(6),所述蓄水口(5)和所述排水口(6)都与所述容水腔室连通,所述蓄水口(5)与所述排水口(6)之间设置有挡水板(8),所述挡水板(8)顶部的高度高于所述蓄水口(5)和所述排水口(6)的高度,所述蓄水口(5)和所述排水口(6)与所述容水腔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翻斗还包括两块固定所述翻斗主体(1)的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固定在所述调蓄池入水口的墙壁上,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紧固套件(4),所述翻斗主体(1)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可转动的套设在对应的所述紧固套件(4)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力翻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力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北宇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