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劲松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877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包括车头,所述车头的下端安装有玻璃窗,且玻璃窗的下方焊接有爬梯,所述玻璃窗的左侧放置有吸泥机,且吸泥机的下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左侧安装有轮胎,所述吸泥机的左侧连接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下端焊接有车板,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安装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左侧连接有距离柱,且控制台的上方连接有角度柱,所述角度柱的左侧连接有升降柱,且升降柱的下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连接有吸泥口,且吸泥口的下方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的右端焊接有凸柱,该装置结构简单,具备调节功能,增加了整体便捷性,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
本技术涉及基础建筑
,具体为一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
技术介绍
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目前有许多相关部门和机构都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其中,比如发改委、经委主要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可行性、投资的规模、设施的标准等进行管理;规划局主要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对项目的选址、工程方案、设施的形态等进行管理;建委主要从国家和地方法规的角度出发,对建设单位的资质、招投标程序、工程实施的质量等进行管理;其他如土地、环保、消防、交通、园林绿化等政府的主管部门均大体如此,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只对项目的某一方面、某一阶段进行管理。但现有的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体积较为庞大,调动性太差,调节太为麻烦,使用功能性较少,其成孔速度慢,施工效率低,需使用并排放大量的泥浆,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体积较为庞大,调动性太差,调节太为麻烦,使用功能性较少,其成孔速度慢,施工效率低,需使用并排放大量的泥浆,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包括车头,所述车头的下端安装有玻璃窗,且玻璃窗的下方焊接有爬梯,所述玻璃窗的左侧放置有吸泥机,且吸泥机的下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左侧安装有轮胎,所述吸泥机的左侧连接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下端焊接有车板,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安装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左侧连接有距离柱,且控制台的上方连接有角度柱,所述角度柱的左侧连接有升降柱,且升降柱的下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连接有吸泥口,且吸泥口的下方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的右端焊接有凸柱。优选的,所述升降柱信号连接于控制台。优选的,所述控制台的下端通过旋转轴连接于车板,且控制台的上侧通过角度柱活动连接于升降柱的上方,所述控制台的中部通过距离柱活动连接于升降柱的下侧。优选的,所述吸泥口为“凹形”形状,且吸泥口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泥机。优选的,所述钻头为“圆柱体”形状,且钻头的表面焊接有凸柱,所述钻头固定连接于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设置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信号连接于控制台,升降柱具有伸缩功能,缩短了打洞柱的长度,使整体变得小巧,控制台控制升降柱进行伸缩,进而控制了洞口的深度,使用简单方便,提高了整体的便捷性,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下端通过旋转轴连接于车板,且控制台的上侧通过角度柱活动连接于升降柱的上方,所述控制台的中部通过距离柱活动连接于升降柱的下侧,控制台的下端通过旋转轴连接于车板,可进行控制台的旋转,带动着升降柱进行旋转,便可对准需打洞口方向,控制台的中部通过距离柱连接于升降柱的下侧,可以通过距离柱调节距离,对准需打洞口位置,控制台的上侧通过角度柱活动连接于升降柱,通过控制台控制角度柱进行调节角度,使升降柱能垂直向下,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整体的便捷性和功能性,设置有吸泥口,所述吸泥口为“凹形”形状,且吸泥口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泥机,吸泥口为“凹形”形状,能为电机起到一定的保护,还能大面积的进行泥土的吸附,吸泥口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泥机,能将洞口内泥土吸附出来,提高了整体的便捷性,设置有钻头,所述钻头为“圆柱体”形状,且钻头的表面焊接有凸柱,所述钻头固定连接于电机,通过电机带动钻头进行转动,对需打洞口进行工作,钻头的表面焊接有凸柱,凸柱能将洞口边缘进行修复,从而使洞口更加完美,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吸泥口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头,2、吸泥机,3、控制台,4、升降柱,401、角度柱,402、距离柱,5、吸泥口,6、电机,7、钻头,8、凸柱,9、车板,10、旋转轴,11、轮胎,12、控制箱,13、爬梯,14、玻璃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包括1、车头,2、吸泥机,3、控制台,4、升降柱,401、角度柱,402、距离柱,5、吸泥口,6、电机,7、钻头,8、凸柱,9、车板,10、旋转轴,11、轮胎,12、控制箱,13、爬梯,14、玻璃窗,所述车头1的下端安装有玻璃窗14,且玻璃窗14的下方焊接有爬梯13,所述玻璃窗14的左侧放置有吸泥机2,且吸泥机2的下侧设置有控制箱12,所述控制箱12的左侧安装有轮胎11,所述吸泥机2的左侧连接有旋转轴10,且旋转轴10的下端焊接有车板9,所述旋转轴10的上端安装有控制台3,所述控制台3的下端通过旋转轴10连接于车板9,且控制台3的上侧通过角度柱401活动连接于升降柱4的上方,所述控制台3的中部通过距离柱402连接于升降柱4的下侧,控制台3的下端通过旋转轴10连接于车板9,可进行控制台3的旋转,带动着升降柱4进行旋转,便可对准需打洞口方向,控制台3的中部通过距离柱402连接于升降柱4的下侧,可以通过距离柱402调节距离,对准需打洞口位置,控制台3的上侧通过角度柱401活动连接于升降柱4,通过控制台3控制角度柱401进行调节角度,使升降柱4能垂直向下,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整体的便捷性和功能性,所述控制台3的左侧连接有距离柱402,且控制台3的上方连接有角度柱401,所述角度柱401的左侧连接有升降柱4,所述升降柱4信号连接于控制台3,升降柱4具有伸缩功能,缩短了打洞柱的长度,整体变得小巧,控制台3控制升降柱4进行伸缩,进而控制了洞口的深度,使用简单方便,提高了整体的便捷性,且升降柱4的下侧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左侧连接有吸泥口5,所述吸泥口5为“凹形”形状,且吸泥口5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泥机2,吸泥口5为“凹形”形状,能为电机6起到一定的保护,还能大面积的进行泥土的吸附,吸泥口5通过管道连接于吸泥机2,能将洞口内泥土吸附出去,提高了整体的便捷性,且吸泥口5的下方连接有钻头7,所述钻头7为“圆柱体”形状,且钻头7的表面焊接有凸柱8,所述钻头7固定连接于电机6,通过电机6带动钻头7进行转动,对需打洞口进行工作,钻头7的表面焊接有凸柱8,凸柱8能将洞口边缘进行修复,从而使洞口更加完美,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所述钻头7的右端焊接有凸柱8。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时,应该对整个结构进行简单的了解,首先,把车开到需要打口位置,通过控制箱12进行车子的稳定,使整体更具稳定性,完成后,便可以进入控制台3进行整体的操作,控制台3的下端通过旋转轴10连接于车板9,可进行控制台3的旋转,带动着升降柱4进行旋转,便可对准需打洞口方向,控制台3的中部通过距离柱402活动连接于升降柱4的下侧,可以通过距离柱402调节距离,对准所需打洞口位置,控制台3的上侧通过角度柱401活动连接于升降柱4,通过控制台3控制角度柱401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包括车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1)的下端安装有玻璃窗(14),且玻璃窗(14)的下方焊接有爬梯(13),所述玻璃窗(14)的左侧放置有吸泥机(2),且吸泥机(2)的下侧设置有控制箱(12),所述控制箱(12)的左侧安装有轮胎(11),所述吸泥机(2)的左侧连接有旋转轴(10),且旋转轴(10)的下端焊接有车板(9),所述旋转轴(10)的上端安装有控制台(3),所述控制台(3)的左侧连接有距离柱(402),且控制台(3)的上方连接有角度柱(401),所述角度柱(401)的左侧连接有升降柱(4),且升降柱(4)的下侧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左侧连接有吸泥口(5),且吸泥口(5)的下方连接有钻头(7),所述钻头(7)的右端焊接有凸柱(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础建筑的建筑设备,包括车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1)的下端安装有玻璃窗(14),且玻璃窗(14)的下方焊接有爬梯(13),所述玻璃窗(14)的左侧放置有吸泥机(2),且吸泥机(2)的下侧设置有控制箱(12),所述控制箱(12)的左侧安装有轮胎(11),所述吸泥机(2)的左侧连接有旋转轴(10),且旋转轴(10)的下端焊接有车板(9),所述旋转轴(10)的上端安装有控制台(3),所述控制台(3)的左侧连接有距离柱(402),且控制台(3)的上方连接有角度柱(401),所述角度柱(401)的左侧连接有升降柱(4),且升降柱(4)的下侧设置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左侧连接有吸泥口(5),且吸泥口(5)的下方连接有钻头(7),所述钻头(7)的右端焊接有凸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珍
申请(专利权)人:杨劲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