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84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轨枕,所述轨枕包括:槽钢和一对支撑块,所述槽钢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设一对钢轨的一对卡槽,所述支撑块为楔形,一对所述支撑块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卡槽的正下方,且一对所述支撑块的斜面分别与管片的内壁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便捷,解决了使用过程中轨道拆装形式复杂,轨道后期位移严重,轨枕受力变型等问题,增加了电车运行过程中轨枕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枕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盾构施工的电瓶车行驶轨道轨枕。
技术介绍
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主要依靠水平行驶的有轨电瓶车在隧道中进行运输,由于盾构隧道的截面为弧形,电瓶车来回运输时产生的震动容易导致轨枕偏移,造成轨枕倾斜、间距不等、线形不顺畅等情况,从而造成电瓶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啃轨甚至脱轨现象而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枕,通过在槽钢两端开用于容设钢轨的卡槽,在卡槽下设支撑块,并在槽钢一侧焊接纵向吊耳将轨枕与管片固定,且在槽钢两端与管片接触部分设橡胶垫,使轨枕整体结构稳定,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保证电瓶车平稳运行,且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轨枕,包括:槽钢和一对支撑块,所述槽钢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设一对钢轨的一对卡槽,所述支撑块为楔形,一对所述支撑块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卡槽的正下方,且一对所述支撑块的斜面分别与管片的内壁贴合。优选的是,一对所述卡槽靠近槽钢端部的侧面为弧形结构,其从上到下沿槽钢中部向槽钢端部倾斜,并与该侧钢轨翼缘的下部形状相契合,且一对所述卡槽靠近槽钢中部的侧面也为弧形结构,其从上到下沿槽钢端部向槽钢中部倾斜,并且与卡槽相对侧面的弧形结构相配合。优选的是,一对所述卡槽分别与其所容设的钢轨两侧翼缘之间均有2~4mm的空隙。优选的是,还包括一对橡胶垫,其为L型橡胶块,一对所述橡胶垫内侧面分别沿所述槽钢的宽度方向套设于其两端的下部,且一对所述橡胶垫的外侧面分别与管片的内壁贴合。优选的是,还包括纵向吊耳,其为弯折的钢板,所述纵向吊耳一端焊接于所述槽钢腿部的外壁,另一端设有螺孔,管片的纵向螺栓依次穿过螺孔及管片的手孔将所述纵向吊耳固定在管片上。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仿形卡槽设计,在精确定位轨道的同时有效避免轨道的侧向移动问题;2、本技术在受力点位置设楔形支撑块,在有效传递受力的同时增加轨枕稳定性;3、本技术设有纵向吊耳,将轨枕与管片位置固定,增加了电车运行过程中轨枕的稳定性;4、本技术在与管片接触的位置设有橡胶垫,降低了轨枕与管片接触点的刚度,同时增强其摩擦系数与弹性,提高轨道的稳定性,并且橡胶垫易安装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5、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便捷,安装精确快捷,储存方便实用性强;6、本技术解决了使用过程中轨道拆装形式复杂,轨道后期位移严重,轨枕受力变型等问题。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纵向吊耳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橡胶垫的沿其长度方向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槽钢;2-卡槽;3-支撑块;4-纵向吊耳;5-橡胶垫;6-钢轨;7-管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横向”、“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轨枕,包括:槽钢1和一对支撑块3,所述槽钢1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设一对钢轨6的一对卡槽2,所述支撑块3为楔形,一对所述支撑块3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卡槽2的正下方,且一对所述支撑块3的斜面分别与管片7的内壁贴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对所述支撑块3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一对所述卡槽2的正下方,一对所述支撑块3与管片7接触的斜边中点与卡槽2沿长度反向的中点对应,在有效传递钢轨6受力的同时增加轨枕的稳定性,一对所述楔形的支撑块3的平面部分与槽钢1连接,连接部分与槽钢1沿其宽度方向平齐,一对所述支撑块3的斜面分别与管片7接触,且两者形状贴合以使轨枕可以稳定的设置于管片7上。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一对所述卡槽2靠近槽钢1端部的侧面为弧形结构,其从上到下沿槽钢1中部向槽钢1端部倾斜,并与该侧钢轨6翼缘的下部形状相契合,且一对所述卡槽2靠近槽钢1中部的侧面也为弧形结构,其从上到下沿槽钢1端部向槽钢1中部倾斜,并且与卡槽2相对侧面的弧形结构相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对所述卡槽2采用仿形设计,其靠近槽钢1端部的侧面分别与该侧钢轨6翼缘的下部形状相契合,以使所述钢轨6能够恰好卡在所述卡槽2中,且一对所述卡槽2靠近槽钢1中部的侧面分别与卡槽2相对侧面的形状相配合,以使钢轨6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方便的组装进所述卡槽2中而不会被阻挡,一对卡槽2的仿形设计可以使所述在钢轨6的安装过程中更为方便快捷,并且不仅可以精确定位轨道,同时有效的避免了轨道的侧向移动问题,同时使得轨枕的安装定位更为快捷和方便,无需来回调整。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一对所述卡槽2分别与其所容设的钢轨6两侧翼缘之间均有2~4mm的空隙;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轨6与卡槽2之留有空隙以使钢轨6有自由伸缩的余地,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空隙为3mm。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对橡胶垫5,其为L型橡胶块,一对所述橡胶垫5内侧面分别沿所述槽钢1的宽度方向套设于其两端的下部,且一对所述橡胶垫5的外侧面分别与管片7的内壁贴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对所述橡胶垫5在沿所述槽钢1宽度方向的两端还可以是封闭的,以使所述橡胶垫5可以更紧密的套设于所述槽钢1上,一对所述橡胶垫5与管片7接触部分的外底面的形状与管片7相契合,以使轨枕更稳定的设置于管片7上,并且所述橡胶垫5与槽钢1接触部分的高度不超过槽钢1高度的一半,与槽钢接触部分的长度为10~20mm,橡胶垫5降低了轨枕与管片接触点的刚度,使得轨枕与管片7接触面具有柔性,以降低由于轨枕与管片7的刚性接触而造成的振动、噪声,同时增强了其摩擦系数与弹性,提高轨道的稳定性,并且橡胶垫易安装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橡胶垫5可以由废旧轮胎等制成,环保节约,降低成本。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纵向吊耳4,其为弯折的钢板,所述纵向吊耳4一端焊接于所述槽钢1腿部的外壁,另一端设有螺孔,管片7的纵向螺栓依次穿过螺孔及管片7的手孔将所述纵向吊耳4固定在管片7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吊耳4的一端焊接于所述槽钢1的中部,轨枕下方的管片7上有手孔,手孔上设有纵向螺栓,该纵向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纵向吊耳4另一端的螺孔及管片7的手孔,以将所述纵向吊耳4固定在管片7上,纵向吊耳4可将轨枕与管片的相对位置确定,增加电车运行过程中轨枕的稳定性,防止轨枕偏移。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便捷,解决了使用过程中轨道拆装形式复杂,轨道后期位移严重,轨枕受力变型等问题,增加了电车运行过程中轨枕的稳定性。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轨枕适用于P43轨:轨枕本体采12#槽钢,其长度为1200mm,高度为53mm;在槽钢两端开适用P43轨的仿形槽,单边预留3mm余量;一对支撑块采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轨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钢和一对支撑块,所述槽钢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设一对钢轨的一对卡槽,所述支撑块为楔形,一对所述支撑块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卡槽的正下方,且一对所述支撑块的斜面分别与管片的内壁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轨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槽钢和一对支撑块,所述槽钢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容设一对钢轨的一对卡槽,所述支撑块为楔形,一对所述支撑块分别连接于一对所述卡槽的正下方,且一对所述支撑块的斜面分别与管片的内壁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枕,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卡槽靠近槽钢端部的侧面为弧形结构,其从上到下沿槽钢中部向槽钢端部倾斜,并与该侧钢轨翼缘的下部形状相契合,且一对所述卡槽靠近槽钢中部的侧面也为弧形结构,其从上到下沿槽钢端部向槽钢中部倾斜,并且与卡槽相对侧面的弧形结构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林君孙国华黄文杰李家洋吕新磊曾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