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换热装置的双层架构逆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5898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换热装置的双层架构逆变器,包括机体外壳和上盖,所述机体外壳内设有上层控制板和主功率板,所述上层控制板和主功率板上均设有若干元件器,所述上层控制板和主功率板之间安装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导热硅胶、支撑铝板、铝压片、热管、螺丝、固定架,铝压片的上表面沿其对角线方向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热管包括上水平部、下水平部和连接上下水平部的弯折部。支撑铝板不仅具有屏蔽上下层电磁干扰的作用,还具有传热功能,支撑铝板上的导热硅胶将逆变器内的热量传递到支撑铝板上,再通过热管的下水平部传递到固定架,最后固定架的热量传递到机体外壳,实现换热过程,降低逆变器内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换热装置的双层架构逆变器
本技术属于超导体热传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换热装置的双层架构逆变器。
技术介绍
由于逆变器的应用环境会根据用户要求,有安装室内或户外的不确定性,要求达到IP6或者更高的防水等级,导致逆变器腔体内部呈现密封状态。对于悬空式的元器件散热问题,底层的主功率板元器件可以通过导热硅胶片把热量传递到机体外壳处,但是对于上层悬挂式的电路元器件:如IO控制板等,无法避开底层主功率板的位置干涉。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在密封箱体内加入循环风扇,搅动腔体内空气流动,达到空气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局部空气过热,不过只限于大机箱类型,而对于密封紧凑型的逆变器箱体,加入内部风扇确实能达到循环作用,但效果有限,风流道受主板电路及元器件的阻碍,狭窄空间的内部空气温升明显,单纯依靠空气传热和辐射作用,再到机体外壳与外环境进行换热,最终结果是悬挂式的元器件把热量传输到机箱体内,引起内部温升,散热效果并不好,相反导致元器件过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换热装置的双层架构逆变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密封紧凑的逆变器散热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换热装置的双层架构逆变器,包括机体外壳(1)和上盖(2),所述机体外壳(1)内设有上层控制板(3)和主功率板(4),所述上层控制板(3)和主功率板(4)上均设有若干元件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控制板(3)和主功率板(4)之间安装有换热装置(5),所述换热装置(5)包括导热硅胶(51)、支撑铝板(52)、铝压片(53)、热管(54)、螺丝(55)、固定架(56),所述导热硅胶(51)固定在支撑铝板(52)的一侧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铝板(52)一侧下方固定安装有铝压片(53),所述铝压片(53)的上表面沿其对角线方向设有第一安装槽(57),所述热管(54)包括上水平部(541)、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换热装置的双层架构逆变器,包括机体外壳(1)和上盖(2),所述机体外壳(1)内设有上层控制板(3)和主功率板(4),所述上层控制板(3)和主功率板(4)上均设有若干元件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控制板(3)和主功率板(4)之间安装有换热装置(5),所述换热装置(5)包括导热硅胶(51)、支撑铝板(52)、铝压片(53)、热管(54)、螺丝(55)、固定架(56),所述导热硅胶(51)固定在支撑铝板(52)的一侧的上表面,所述支撑铝板(52)一侧下方固定安装有铝压片(53),所述铝压片(53)的上表面沿其对角线方向设有第一安装槽(57),所述热管(54)包括上水平部(541)、下水平部(543)和连接上下水平部的弯折部(542),所述热管(54)的上水平部(541)安装在铝压片(53)上表面的第一安装槽(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汇根杨秋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