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聚光光学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721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聚光光学镜片,包括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呈圆台状结构,所述镜片本体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为第一入光面,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为全反射面,所述容置腔的上方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为第一出光面,所述空腔的侧壁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多个环状锯齿,多个所述环状锯齿与所述第一出光面形成所述空腔,每个所述环状锯齿均包括第二入光面和第二出光面,各个所述环状锯齿之间形成有齿槽,每个所述齿槽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高效聚光,减少杂光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聚光光学镜片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片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高聚光光学镜片。
技术介绍
为了达到对光源的聚光效果,通常的做法就是采用具有抛物面的聚光反射杯,这种反射杯难以使用在发光角小的光源;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采用凸透镜对光源进行聚光的,目前的聚光透镜并非真正的全聚光透镜,只是透镜反射面部分聚光,反射面通常是由抛物线或双曲线旋转构成,因光源通过空气进入透镜时会先折射到反射面,每个角度均有偏差,故造成不能真正全聚光,另外一部分光线则作为泛光散射出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聚光光学镜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聚光光学镜片,包括镜片本体,所述镜片本体呈圆台状结构,所述镜片本体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为第一入光面,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为全反射面,所述容置腔的上方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为第一出光面,所述空腔的侧壁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多个环状锯齿,多个所述环状锯齿与所述第一出光面形成所述空腔,每个所述环状锯齿均包括第二入光面和第二出光面,各个所述环状锯齿之间形成有齿槽,每个所述齿槽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优选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聚光光学镜片,包括镜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本体(1)呈圆台状结构,所述镜片本体(1)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置腔(2),所述容置腔(2)的底部为第一入光面(3),所述容置腔(2)的侧壁为全反射面(4),所述容置腔(2)的上方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底部为第一出光面(6),所述空腔(5)的侧壁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多个环状锯齿(7),多个所述环状锯齿(7)与所述第一出光面(6)形成所述空腔(5),每个所述环状锯齿(7)均包括第二入光面(8)和第二出光面(10),各个所述环状锯齿(7)之间形成有齿槽(9),每个所述齿槽(9)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聚光光学镜片,包括镜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本体(1)呈圆台状结构,所述镜片本体(1)的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容置腔(2),所述容置腔(2)的底部为第一入光面(3),所述容置腔(2)的侧壁为全反射面(4),所述容置腔(2)的上方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的底部为第一出光面(6),所述空腔(5)的侧壁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多个环状锯齿(7),多个所述环状锯齿(7)与所述第一出光面(6)形成所述空腔(5),每个所述环状锯齿(7)均包括第二入光面(8)和第二出光面(10),各个所述环状锯齿(7)之间形成有齿槽(9),每个所述齿槽(9)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聚光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蓝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