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57179 阅读:105 留言:1更新日期:2018-09-15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包括:套管,包括相互嵌合的第一半开式套管和第二半开式套管,套管能够套设于光缆的外周,第一半开式套管和第二半开式套管中的一者设置有固定孔;和抱箍,包括相互对合连接设置的第一弧形抱箍、第二弧形抱箍和连接于第二弧形抱箍的底座,底座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固定孔对应设置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其中,第一弧形抱箍及第二弧形抱箍能够围合过杆设置,以使套管通过抱箍固定于过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穿越山林时没有架空光缆暴露在外,使得过杆余留处的光缆免遭鼠咬,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维修也较简便。在保护光缆的同时,免去了随光缆增多而添设的过杆保护套管,提升了通信杆路的整体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及通信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传输网的大面积建设,偏远山区的架空光缆经常被松鼠等动物咬断,导致网络中断等故障。为降低此类故障发生的频次,维护人员对穿越山林的架空光缆安装了保护套管,如图1所示,将普通光缆2替换为铠装光缆,再为铠装光缆安装保护套管4,仍然无法有效避免松鼠等动物日积月累的啃咬,并且保护套管4只能对吊线3上的铠装光缆2进行保护,无法避免过杆1余留处的铠装光缆2被鼠咬。同时,随着杆路上光缆数量的不断增多,按照工程建设规范要求,每增加一条光缆,过杆处必须增设一条保护套管,浪费人力物力的同时还降低了通信杆路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其能够使过杆余留处的光缆免遭鼠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其包括:套管,包括相互嵌合的第一半开式套管和第二半开式套管,套管能够套设于光缆的外周,第一半开式套管和第二半开式套管中的一者设置有固定孔;和抱箍,包括相互对合连接设置的第一弧形抱箍、第二弧形抱箍和连接于第二弧形抱箍的底座,底座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固定孔对应设置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其中,第一弧形抱箍及第二弧形抱箍能够围合过杆设置,以使套管通过抱箍固定于过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半开式套管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一侧边,该第一侧边处形成有沿第一半开式套管的内表面的切向突出形成的第一凸缘;第二半开式套管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处形成有沿第二半开式套管的外表面的切向突出形成的第二凸缘,第一凸缘能够嵌合于第二凸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的个数为两个,一个第一侧边与一个第二侧边成对配合,其中一对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另一对通过可开合的插销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铰链包括一对叶片和与一对叶片铰接的枢轴,一对叶片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第一半开式套管和第二半开式套管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多个定位孔对应的安装孔,紧固件穿过定位孔和安装孔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枢轴的两端设置有钢丝,以将对称布置在光缆周围的一对半开式套管连接至由过杆支撑的吊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可开合的插销的一端包括锥形卡扣,第二半开式套管相应地设置有对应于锥形卡扣的卡槽;可开合的插销的另一端与第一半开式套管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可开合的插销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沿轴向间隔分布。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铰链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沿轴向间隔分布。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弧形抱箍及第二弧形抱箍均呈半圆环形状,半圆环的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安装耳的两端各设置有耳孔,紧固件穿过耳孔设置,将第一弧形抱箍及第二弧形抱箍固定。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半开式套管和第二半开式套管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采用由两个半开式套管组成的套管套设于光缆的外周,确保穿越山林时没有架空光缆暴露在外,使得过杆余留处的光缆免遭鼠咬,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维修也较简便。在保护光缆的同时,免去了随光缆增多而添设的过杆保护套管,提升了通信杆路的整体美观度。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中抱箍的横向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的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中套管的横向剖切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的的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中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过杆-1;光缆-2;吊线-3;保护套管-4;套管-10;第一半开式套管-11;第二半开式套管-12;第一凸缘-11a;第二凸缘-12a;卡槽-12b;排水孔-10a;固定孔-10a;铰链-13;叶片-13a;枢轴-13b;可开合的插销-14;锥形卡扣-14a;钢丝-15;抱箍-20;第一弧形抱箍-21;第二弧形抱箍-22;底座-23;通孔-23a;耳孔-24。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2至图5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进行描述。参阅图2和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包括套管10和抱箍20。套管10具有倒置的“Ω”形状,其包括相互嵌合的第一半开式套管11和第二半开式套管12,套管10能够套设于光缆2的外周,第一半开式套管11和第二半开式套管12中的一者设置有固定孔10a。光缆2可以为普通光缆,也可以为铠装光缆。铠装光缆在普通光缆的护套内层与光纤外层之间增加一层金属软管形式的铠甲,有些铠装光缆一般还增加不锈钢编织层。抱箍20包括相互对合连接设置的第一弧形抱箍21、第二弧形抱箍22和连接于第二弧形抱箍22的底座23,底座设置有通孔23a,通孔23a与固定孔10a对应设置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孔10a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通孔23a的数量与固定孔10a的数量一致。其中,第一弧形抱箍21及第二弧形抱箍22能够围合过杆1设置,以使套管10通过抱箍20固定于过杆1。具体来说,第一弧形抱箍21及第二弧形抱箍22均呈半圆环形状,半圆环的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安装耳的两端各设置有耳孔24,紧固件穿过耳孔24设置,将第一弧形抱箍21及第二弧形抱箍22固定。下面结合附图4和5详细描述套管10的具体结构。套管10包括相互嵌合的第一半开式套管11和第二半开式套管12。第一半开式套管11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一侧边,该第一侧边处形成有沿第一半开式套管11的内表面的切向突出形成的第一凸缘11a。第二半开式套管12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处形成有沿第二半开式套管12的外表面的切向突出形成的第二凸缘12a,第一凸缘11a能够嵌合于第二凸缘12a。第一半开式套管11和第二半开式套管12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0),包括相互嵌合的第一半开式套管(11)和第二半开式套管(12),所述套管(10)能够套设于光缆(2)的外周,所述第一半开式套管(11)和所述第二半开式套管(12)中的一者设置有固定孔(10a);和抱箍(20),包括相互对合连接设置的第一弧形抱箍(21)、第二弧形抱箍(22)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抱箍(22)的底座(23),所述底座(23)设置有通孔(23a),所述通孔(23a)与所述固定孔(10a)对应设置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抱箍(21)及第二弧形抱箍(22)能够围合过杆(1)设置,以使所述套管(10)通过所述抱箍(20)固定于所述过杆(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杆路的过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0),包括相互嵌合的第一半开式套管(11)和第二半开式套管(12),所述套管(10)能够套设于光缆(2)的外周,所述第一半开式套管(11)和所述第二半开式套管(12)中的一者设置有固定孔(10a);和抱箍(20),包括相互对合连接设置的第一弧形抱箍(21)、第二弧形抱箍(22)和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抱箍(22)的底座(23),所述底座(23)设置有通孔(23a),所述通孔(23a)与所述固定孔(10a)对应设置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抱箍(21)及第二弧形抱箍(22)能够围合过杆(1)设置,以使所述套管(10)通过所述抱箍(20)固定于所述过杆(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开式套管(11)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一侧边,该第一侧边处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半开式套管(11)的内表面的切向突出形成的第一凸缘(11a);所述第二半开式套管(12)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处形成有沿所述第二半开式套管(12)的外表面的切向突出形成的第二凸缘(12a),所述第一凸缘(11a)能够嵌合于所述第二凸缘(12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的个数为两个,一个所述第一侧边与一个所述第二侧边成对配合,其中一对通过铰链(13)活动连接,另一对通过可开合的插销(1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13)包括一对叶片(13a)和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小龙何承亮占李昆徐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移动] 2019年03月26日 17:20
    6666
    0
1